Al算力中心液冷电话会 全文摘要□本次讨论集中关注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及其冷却技术,强调了能效在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中的重要性。讨论首先介绍了能效评价标准,如PUE及其在中国的要求,然后详细讨论了数据 中心冷却系统.包括风冷和液冷技术的适用场景、优缺点及成本效益分析。特别指出,液冷技术因具有高热密度适应性及精确散热能力而成为数据中心冷却的趋势,但其高成本和技术挑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此外,讨论还涉及了液冷产业的分类、市场上的数据中心冷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服务器市场的现状。整个讨论突出了在数据中心设计时需平衡π需求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关系,旨在实现最优性价比。 章节速览□数据中心能效与冷却技术探讨□本次讨论集中在数据中心的能效及其冷却技术上。首先介绍了能效的评价标准,如PUE以及国内对此的不同要求,强调了能效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中的 重要性。随后讨论了服务器内的能耗分布,明确了PUE计算中的设备界限。进一步深入到数据 中心冷却系统的探讨.包括风冷和液冷技术的适用场景及优缺点,并对比了不同冷却方式下的成本和性能差异。最后.强调了在数据中心设计时,须综合考虑Ⅱ需求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性价比。 液冷与风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造价约为每千瓦2000至 3500元人民币,相较于风冷,具有更高的热密度适应性和更为精确的散热能力。特别指出, 混合式液冷结合风冷、波冷及冷板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并降低成本。对于静默模式的液冷系统.由于其高成本和技术挑战.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计算等领域。讨论还涉及了单项冷板和直接接触冷却(DirectCooledChip)两种散热技术的优劣以及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此 外,提到了通过采用相变材料和无性制冷剂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的可能性。 高功率密度计算与冷却技术□讨论了高功率密度计算的需求、直接芯片级冷板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商业项目的实施差异。特别强调了超算对于高功率密度的需求,以及英伟达采用的冷板式液冷方案和OCP 标准机柜带来的行业影响。 单车价值与冷却系统细节探讨□讨论涉及单车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成本:冷板(约2000元 )、静默模式(补液率高).以及冷却液的价格和需求。强调了冷却系统的不同部分及其各自的价值量,同时指出了冷却液对于冷板和静默模式的重要性及其不同的补液需求。 液冷产业三大分类及其厂商布局□液冷产业可大致分为T延伸厂商、一级制冷供应商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三类。T延伸厂商如曙光数创、浪潮等提供液冷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尽管其市场拓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一级 制冷供应商如森林英维特依托其在传统空调领域的技术积累,拓展至液冷业务,尤其擅长 OEM模式下的合作。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则专注于生产液冷系统所需的各类部件,如高栏科技的快接头、中航光电的产品等。随着液冷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各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不断深化.展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和挑战。 探讨数据中心冷源解决方案与市场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的数据中心冷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优维特等,它们各自凭借其技术储 备、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以及经验积累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与其他竞争者相比,优维 特在提供冷板及其他相关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因为其产品精密性高.也由于其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需求,并拥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此外,讨论还涉及到了全球市场.特别是台湾供应链在 数据中心领域的角色及其与大陆企业的合作模式,强调了大陆企业在数据中心层面和技术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地位。最后,探讨了整机柜及配套设施的价格范围,以及如何通过估算计算不同组件的价值来评估市场规模。 解析单向冷板及液冷系统价值与市场动态□本次讨论重点在于单向冷板、液冷系统的构成以及其价值量拆解。冷板单价约为每千瓦 5000至6000元人民币,适用于服务器内部。快接头价格大约在300至500 元之间.其价格受制于服务器的设计需求。全球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差异显著.与中国市场的价格相比约有三倍之差,反映了国内外市场对于同种产品定价的不同考虑。冷板因其较高的加工工艺难度,如精密制造和水管布局,导致其单价较高。此外,探讨了液冷系统中的许多因素,例 如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各自对成本的影响。最后.提到了在国内液冷领域中,曙光公司作为领先的供应商之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市场份额.但也面临供应链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 国内外服务器市场格局及其供应商选择□目前服务器市场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国家队和运营商为基础,侧重于国产算力的发展,主 要采用华为、海光等国产芯片生产的服务器,其中华为的产能大约能够满足6万台的需求;另一派则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如BAT等,倾向于使用英伟达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国内厂商进行O EM生产。此外,运营商市场采取开放设计策略,允许不同供应商参与竞争,但同时也存在独家合作的情况。总体来说,市场格局既有国产品牌的强势地位,也体现了国际大厂的技术影响力以及市场化竞争的态势。 问答环节: 现在产业界如何定义IDC的能效? 发言人2:在国内,能效的核心评价标准是PUE,具体表现为北方及南方八个算力节点的新建数据中心POE值分别不超过1.2和1.25。而对于非八大节点地区新建数据中心,P OE值应不高于1.3,并且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为严格的差异化标准,例如北京要求POE值低于1.15,同时要求数据中心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百分百的碳中和。 风扇等设备功耗如何计入PUE预算? 发言人2:在计算PUE时,风扇功耗会被视为T设备的一部分并计入“分子”(即π设备 总能耗)。由于风扇位于服务器内部,无法从中解耦出来,因此服务器风扇功耗属于π设备功耗的一部分,由PUE预算进行度量。 风冷冷板到相变冷却在何时何地会被采用? 发言人2:采用风冷冷板至相变冷却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芯片最大散热设计值和空间大小,如果空间较大且散热需求不高.可以采用风冷而非液冷;二是当单柜热量密度达到40千瓦以上时 ,通常建议采用冷板式液冷来更好地满足散热需求。此外,在特殊应用场景中.如高密度GPU服务器部署或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液冷会更常见。 不同制冷方式在数据中心造价上的对比及其选择依据是什么? 发言人2:虽然液冷相对于风冷来说造价较高,大约高出25%-30%,但这部分成本在整体数据中心造价中的比例已大大减少,因此并不是决定是否采用液冷的主要依据。实际上,制冷 方式的选择更多取决于Iπ解决方案,即购买何种类型的服务器.而非单纯考虑其性价比。当前主流方案为冷板式液冷,其造价约比风冷高出25%-30%每千瓦,而静默式液冷因其成本高昂且产业链相对不成熟等原因并非首选。 静默模式相变与普通相变相比,在成本方面会有怎样的差距? 发言人2:相较于普通相变,静默模式相变的成本会高出大约50%至100%,因此它并不适 用于商用化的数据中心领域,而更多被用于国家超算等需要高性能运算且不强调即时性的应用场景 。 目前在国内液冷系统中,哪种解决方案更为常见,并且如何判断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新的冷却技术?发言人2:在国内,冷板式液冷应用较多,而在新技术如静默式液冷方面应用较少。选择哪种冷却技术取决于单位热密度,特别是在120千瓦以上的高热负载时,单品式冷板因其产业链成熟度 较高及质量可控性更强成为优选方案。 对于单项式冷板和直接芯片级冷板这两种冷却方式,它们各自的优势与缺点是什么?发言人2:单项式冷板虽具有良好的散热均匀性,但由于其浸没特性导致散热不均匀,可能引发补充液体等问题并增大长期机械老化导致服务器损坏的风险。而直接芯片级冷板虽然 可以精确散热.解决了散热不均匀的问题,但在规模化使用时成本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复杂度较高的领域。 对干功率密度需求极高的超算系统,是否有可能像传统计算设备那样通过扩大机房面积或增加机柜数量来缓解热量管理的压力? 发言人2:超算系统的CPU分布相对均匀.更适合采用沉浸式液冷方案,因为在较小面积内可以贴合更多芯片从而提高算力。而GPU这类发热不均匀的产品则需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散热 效率的技术集成.通常无法像常规计算设备那样简单地扩展机房规模或增加机柜数量来解决热量管理问题。 OCP架构是如何帮助快速部署业务的? 发言人2:OCP(OpenComputingProject)是一个由Faceboo kMeta发起并被众多公司参与的全球开放社区。其核心理念在于制定开放的标准规格,并确 保所有遵循该规格生产的服务器 都能互换使用。这样一来,在遇到大规模业务需求时,例如春运期间需要增加11万台服务器集群的情况,通过使用OCP架构.企业能够迅速构建出符合需求的Al服务器集群,从而满 足快速上线业务的需求。 冷板式电脑内部是否存在有价值量较大的部分? 发言人2:冷板中的冷板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量,主要包括CDU(冷却单元)、售卖易购和二手车管路以及外部干冷器等部件,这些组件的价格区间大致在1000至2000元左右.其 中CDU占据较大份额。 冷板和静戮式服务器的组成及成本情况如何? 发言人2:冷板和静默式服务器的基本结构类似,但静默式服务器因挥发率高而需更频繁地补充冷却液。冷板内的冷却液通常采用水加乙二醇混合物,成本较低;而静默式服务器则需要额外购买浸泡液.每吨价值约为30多万,且每年可能需要进行约10%-20%的补液操作。 国内液冷服务器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角色是什么? 发言人2:在国内液冷服务器产业链中,主要分为三类参与者:T厂家延伸部分(如曙光数创、浪潮等).专业levelone制冷供应商(如森海英维特、伊利康佳利读等),以及上游零 部件供应商。T厂家如曙光不仅提供自己的配套液冷方案,还服务于更多业务场景;专业制冷供应商则凭借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市场需求熟知的优势.逐步开发出适用于冷板业务的产品;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则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为其提供关键零配件支持。 优维特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发言人2:优维特公司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解决方案成熟度和技术储备。由于冷板只是整个系统的末端,并且搭配房间和冷源,优维特提供了多种冷源选择,例如双冷源、动态双冷 源以及自相型多联等。此外,优维特拥有较多的研发人员和强大的定制化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需求,在处理水垢、管网渗漏、负压等问题上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优维特与曙光信号的竞争态势如何? 发言人2:优维特与曙光信号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竞争,例如客户可能选用曙光的服务器并配套曙光的冷板,但由于优维特的技术储备和市场份额.在高端定制化市场上与其有所区别。 全球范围内,优维特与台湾供应链企业在数据中心制冷领域的竞争及合作关系如何?发言人2:在全球范围内,优维特与台湾供应链如伟创、英业达等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台湾供应链企业在服务器交互界面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提供高 端零部件.而优维特则主要负责数据中心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制造。两者通过共同服务终极用户——微软四大云厂商来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与业务拓展。 优维特当前业务边界模式以及整机柜的定价情况如何? 发言人2:优维特当前在DP系列中的边界模式逐渐模糊化.开始涉及整机柜交付.其中包含整 机柜、manifold、机柜内的冷却部件(例如powershift上的电源)等一系 列组成部分。对于整机柜的价格.根据初步估算大约在4万美元左右.但实际售价可能更高或更低.具体价格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对于冷板的价值量拆分时,能否查一下GPU上面贴的楼板以及焊接头的价值量?为何单向冷板的价值量远高于外部cPu和其他部件? 发言人2:没问题,冷板的价格大约是按每千瓦5000到6000块钱来算,而快接头的 价格大致在300到500块钱之间。这是因为冷板的加工工艺难度较高.且由于其不局限 于服务器内部使用.其单品价值量与常规机械零部件的核算成本不同。同时.冷板通常用于大规模生产,并需要精密加工及管道安装等复杂步骤,这些因素导致其单价较高。 许多热交换组件(如ManyFold和二次管路)的加工难度是否较大? 发言人2: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