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系列交流:养殖行业最新情况 会议要点□1、猪价走势与市场情绪□五月中旬以来,猪价快速上涨,反映了供需缺口和市场情绪的影响。尽管供给压力减少,但股价仍处于历史低位,养殖板块的盈利改善明显,建议投资者关注养殖板块。当前猪价上涨主要受市场情绪影响,屠宰量同比下降15%,屠宰均重增加8-12公 斤。散户空栏率高,集团主动压栏,导致猪价持续上涨。市场情绪掺杂供应短缺,河南、山东、江苏 、安徽等地去年疫情影响导致今年供应紧缺,散户空栏率高,短线操作为主。2、二次育肥与市场波动□二次育肥增加了市场的赌博心理,导致市场波动加剧。二次育肥贯穿全年,市场波动频繁,猪价上涨和下跌都可能超预期。二次育肥在五月底的大幅拉升中起主导作用,断档期和期货工具的使用也对猪价产生影响。二次育肥导致屠宰场与养殖企业抢猪源,屠宰企业被动减量 ,开工率降低。3、供需与价格预期□下半年猪价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二次育肥情绪托底,饲养成本降低,养殖户倾向于多养一天多赚一天。散户资金不充足,多以贷款形式翻身,期货情绪大于实际,市场波动频繁。今年猪价上涨主要由于情绪放大,供给短缺不足以支撑当前高价。4、疫情与天气影响□南方疫情可防可控,但仍需持续观望。北方干旱影响部分猪场水源,导致猪场突然增加。北方干旱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影响较大,水源问题导致猪场运营困难。5、屠宰企业与消费需求□屠宰企业开工率低,主要原因是消费增长不及预期,毛猪价格上涨传导至终端消费产生抵触。二次育肥与屠宰场抢猪源,导致屠宰企业被动减量,开工率降低。6、养殖企业与现金流□养殖企业是最大的获利方,盈利可观,不缺现金流。散户退出较多,集团防控能力增强,疫情可控。7、二次育肥的周期与影响□二次育肥周期较短,约一个月,增重四五十公斤,未明显增加供给,但影响屠宰场猪源。二次育肥的情绪影响较大,价格无上限,但有底线,赔钱不会卖。 8、未来展望□8月份天气炎热,可能避开高温时间节点,疫情影响需持续关注。 Q&A□Q:您如何看待最近北方的猪价走势?很多产业人士认为猪价会大幅回调,您怎么看?A: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五月中旬以来猪价确实涨得很快,这背后反映的是行业供需的缺口。虽然奥运会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核心在于供给压力在今年下半年会逐渐减少。从股价来看,很多个股的股价处于历史底部,但养殖的景气度在持续回升,上市公司的盈利改善非常明显。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养殖板块的 猪价快速上涨和股价错位现象会逐步修复,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养殖板块。Q:目前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目前猪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情绪大于实际情况。全国屠宰量同比下降15%,屠宰均重增加了8到12公斤。去年行情低迷和疫情损失导致北方散户退化60%到70%,空栏率高 。集团主动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增加也推动了猪价上涨。此外,市场存在供应短缺,尤其是河南、山东 、江苏、安徽等地受疫情影 响,5、6月份肥猪供应紧缺。散户心理发生改变,倾向于短线操作,导致市场赌性增加,进一步推动猪价上涨。 Q:二次育肥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A:二次育肥对市场影响显著,是推动猪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次育肥贯穿全年,导致市场波动频繁。今年5月中旬开始,二次育肥情绪高涨,推动猪价非理性上涨。二次育肥不仅托底猪价, 还透支了后期高点。尽管市场存在供应 短缺,但二次育肥的情绪放大了这一影响。整体来看,二次育肥情绪将在下半年继续影响市场。 Q:下半年猪价走势如何?是否会大幅回落?A:目前没有看到猪价大幅回落的迹象。二次育肥情绪仍在加持,猪价跌至成本线以下的可能性不大 。2024年是特殊年份,饲养成本降低,养殖户倾向于多养一天多赚一天。尽管市场波动频繁,但整体盈利周期较长,预计下半年猪价仍 将保持在成本价以上。Q:近期南方疫情和北方干旱对养殖行业有何影响? A:近期南方疫情对养殖行业有一定影响,但整体可控。南方每年6、7月是疫情高发期,但目前监测显示疫情在可控范围内。北方干旱对养殖行业的影响较 小。由于散户退出较多,集团防控能力增强,猪的流动性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降低。南方非洲猪瘟疫情若不严重,将对北方猪价上涨产生抑制作用。Q:养殖行业的现金流情况如何? A:目前养殖企业的现金流情况较好。最大的获利方是养殖企业,无论是卖活猪、死猪还是代养母猪 ,盈利都较为可观。大企业不缺现金流,整体财务状况较为健康。Q:北方养殖场的心态如何?是否有补栏行为? A:北方养殖场的心态分化严重。一部分人选择补栏后备母猪,但实际成交量较少。由于过去两三年疫情影响,散户资金不足,多以贷款形式翻身。期货市场 情绪高涨,散户更倾向于参与期货操作,而不是大量补栏后备母猪。Q:期货市场对猪价的影响如何?A:期货市场对猪价影响显著。养殖户随行就市,期望值较高,导致猪价非理性上涨。近期监测显示 ,东北地区猪价略高于河南和山东,部分外行人员也参与 了养殖,进一步推动猪价上涨。期货市场情绪大于实际,对市场走势有较大影响。 Q:北方的干旱对养殖业有何影响?A:北方的干旱对养殖业确实有影响。以养殖场为例,北方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大多不使用自来水,而 是自己打井。今年北方的干旱状况导致井下抽不出来水, 对个别猪场造成了影响。尤其是河南地区,水源受到了一定影响。Q:今年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为何偏低,未来趋势如何?A:今年屠宰企业的开工率偏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消费增长不及预期,毛猪价格带动白条和终端肉价上涨,导致消费者产生抵触。二是今年21头的猪进 场量较多,养殖企业和屠宰场在抢猪源,造成了屠宰企业被动减量。未来,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开工率应该会有所回升。 Q:后续二次育肥的情况如何,会影响开工率吗?A:今年二次育肥是一个滚动式的过程,会贯穿全年。这会导致屠宰企业和养殖企业抢猪源的现象持续存在。但随着八月份学生陆续开学,消费群体增加,开工率应该会有所提升。Q:后续消费情况预期如何?A:后续消费情况预计会逐步改善。随着学生陆续开学,消费群体增加,消费量应该会有所增加。Q:今年从年初到现在,生猪养殖的节奏是怎样的?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节奏如何?A:今年的生猪养殖节奏大致如下:二月份下旬有人抓了一批,三月初又进了一批,四月份进了一批 ,五月份也进了一批。总体来看,养殖户基本上是连续不断地在进行补栏和出栏,尤其是一些资金不充足的散户,他们在二次育肥方面已经进了两到三批,并且已经赚到了钱。Q:今年二次育肥的特点是什么?A:今年的二次育肥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参与者不仅包括传统养殖户,还有一些短线投机者,他们主要是赌行情的短期资金。其次,整个产业链中,只有养殖板块是赚钱的,屠宰端和生猪贸易商都在赔钱。因此,很多生猪贸易商也参与了二次育肥。最后,市场上有大规模的二次育肥群体,他们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保,已经锁定了利润。 Q:五月中旬以后进的生猪对价格层面会构成压力吗?A:五月中旬以后进的生猪已经有盈利,不会对价格构成很大的压力。大部分养殖户已经在端午节前后陆续锁定了利润,因此不会像去年那样对价格产生破坏性的打击。Q:今年的二次育肥群体与去年相比有什么不同?A:今年的二次育肥群体比去年更加理性。去年大家都在赌一个预期,只进不出;而今年,养殖户会先锁定利润再进行补栏。追涨的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散户,而大规模的二次育肥群体则更加稳健。Q:东北地区的猪价情况如何? A:东北地区的猪价相对较高,徘徊在9.3到9.5元之间,甚至比河南的价格略高。这 主要是因为一些外行人看到高猪价后进场,导致价格上涨。东北的情况属于个例,和当地的市场特点和参与者的性格有关。Q:今年下半年缺猪的情况如何?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缺猪的严重程度如何?A:我个人认为今年下半年总体上不会严重缺猪。虽然有断档期的存在,但不足以支撑猪价涨得那么高。去年是因为大家都在 赌一个预期,而今年的市场情绪被放大了,因此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Q:您如何判断当前生猪供给并没有明显减少?A:按照正常的供需逻辑,肉价应该带动毛猪价格上涨,但目前情况是毛猪价格先涨,肉价跟不上。这说明供给并没有明显减少,因为如果供给减少,肉价应该会快速上涨以适应毛猪价格的上升。Q:北方养殖业的量化数据如何? A:目前我们还没有详细的量化数据进行参考。2018年之前,养殖规模相对平稳,波动较小。2018年之后,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吸引 了更多人进入养殖行业。这种波动主要是由价格的诱惑力驱动的。Q:二次育肥的增重周期和增重量如何?A:二次育肥的增重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增重量约为四五十公斤。相比之下,从母猪出生到商品猪的增重周期大约是五个半月,增重到120公斤。 Q:二次育肥是否增加了市场供给?A:二次育肥并没有增加市场供给。虽然二次育肥增加了在增重的猪的数量,但这些猪并没有立即进入屠宰场变成肉,而是被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增重。这导 致屠宰场缺猪,推动了屠宰费用的上涨。Q:能繁母猪的繁育周期是多久?一年能生几次? A:能繁母猪的繁育周期大约是三个月零三周零三天,一年大约能生2.5胎。Q:二次育肥的进场价格和出场时间如何确定?A:二次育肥的进场价格受市场情绪影响,没有固定上限。例如,2022年猪价达到15元 一斤时,仍有人进行二次育肥。出场时间通常以时间为准,大约一个月左右,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猪价的涨跌。 Q: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是否会在赔钱的情况下出售生猪?A:养殖户在赔钱的情况下是不会出售生猪的。他们会尽量避免在亏损的情况下卖出,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出售。Q:养殖户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出售生猪?他们是否有明确的规划?A:养殖户在出售生猪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划,更多是根据市场行情和个人判断来决定。比如,当猪价从8.5元涨到9.5元时,有些养殖户可能会选择出售,但也有可能因为预期价格会继续 上涨而不卖。总体来说,出售决策受到市场波动和个人贪念的影响较大。 Q:如果天气持续炎热,7、8月份养殖户是否会增加生猪养殖?A:在天气持续炎热的情况下,养殖户可能会避开这个时间节点进行养殖。此外,还需要考虑疫情的影响,具体情况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