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智研咨询]: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附行业发展历程、重点企业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智研咨询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附行业发展历程、重点企业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智研咨询

农林牧渔2024-06-06智研咨询浮***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附行业发展历程、重点企业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智研咨询

一、定义及分类 水产品加工是指使用水生生物作为原料,对水产品进行不同深度的加工以实现加强对水产品的保藏、制取鱼糜及干腌制品及提取水生生物营养物质等目的。我国目前水产品加工产业主要以初加工为主,加工附加值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水产品加工及水产食品精深加工行业在水产产业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整个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运营起着支撑作用。 水产品加工行业可按照加工方式及制成产品的不同分为水产品冷冻加工、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鱼油提取及制品制造及其他水产品加工等细分行业。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有利于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朝规模化、深加工和全产业链方向发展。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政策将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提升渔业竞争力,保障农村水产加工品质量安全,推动渔业科技创新。同时规划的12项重大工程将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此政策将促进水产加工企业提升技术水平、进入园区发展、完善流通网络、支持冷链建设和保障物流畅通,引导生产者进入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生产中去,以进一步丰富水产加工品的供给种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三、发展历程 中国水产品行业历史悠久,在1949年以前主要以盐、冰保鲜和腌干为加工手段。早在1915年,中国山东便已,开办了海产品罐头加工厂,主要制造肉类罐头以及兼制鱼类罐头。1949年以后,随着中国渔业政策的相继规划及制定,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进入有序发展阶段,但水产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开启以及政府对渔业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水产品加工行业从生产者到产量均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水产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在愈多企业的竞争中逐步迈向成熟期。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水产品加工行业中的成熟企业能够进行精细化发展,在加工技术改良、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创新等方面有充足的应对能力,配备较高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以及成套加工生产线,并在长期实践中锻炼培养出稳定的专业技术研发人才。水产品加工行业新进入企业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摸索与积累这些要素。 2、食品安全壁垒 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发布《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提出对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开展系统分析研究,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契合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我国发展实际,打造更高质量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跟踪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餐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标准需要,加快制修订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通用标准,补充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更新增补理化、微生物和毒理检验方法标准,完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标准。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生产方式仍较粗放,未能规模化配备安全生产措施,而水产品加工行业准入标准在逐渐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进入水产品加工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3、品牌壁垒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加强,水产品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等,信赖大品牌、消费名牌,已成为趋势和必然。水产品加工行业目前处于品牌分散,相互制衡的阶段,行业内大企业着眼布局全国,通过长年的积累与投入,已建立起明显的品牌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与美誉度。要塑造一个知名品牌,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新进企业要么耗时费力塑造品牌与形象,要么则只能在传统和低价位的产品中激烈竞争,利润及生存空间较小,被替代性较高,较短时间内与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竞争将处于不利地位。 4、规模化生产壁垒 产品安全与质量的保障、技术研发与冷链加工设备的投入、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维护,都需要水产品加工企业具备较大的规模优势,才能消化与分摊中间的成本。因此,水产品加工行业新进入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与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在设备、技术、成本、人才等方面展开竞争,否则只能在低水平低层面上无序发展。由此,固定资产投入所需资金、冷链加工掌控水平以及熟练生产工人的数量等规模化生产所需因素,会对水产品加工行业新进入者以及行业内的小企业发展,形成一定的障碍。 5、销售壁垒 拥有一个能够面向全球的销售网络并实施有效管理是水产品加工企业生存的关键,然而销售渠道的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国内的销售网络,需要同时布局于线上和线下渠道,才能获得稳定的消费群体,对于海外的销售网络,需要依托多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取得客户的信任,才能拥有稳定的海外客户群体。简单地依靠资金雄厚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需要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完善和积累,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销售渠道管理体系和制度;水产品加工行业新进入企业开始尝试品牌塑造和销售渠道铺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初具规模。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水产品加工业的上游为海洋捕捞业及水产品养殖业。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海洋资料过度捕捞等原因,海水捕捞水产品供应量已限制在一定水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水产养殖是水产原料的有力补充,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量持续大幅上升,有力地保证了水产加工原材料的供应。据统计,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7100万吨,其中海水及淡水养殖产量合计5812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为82%。水产品养殖在我国水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养殖将继续保持较为可观的增长态势。 水产品加工业的下游市场包括国内外各商超、大型经销商等,终端为消费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对含有优质蛋白、营养丰富的水产品需求亦逐渐增加。因此,下游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促进水产品加工行业规模的增大,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将引导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水产销售渠道的开拓和流通的便利性,使水产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水产食品加工、研发和销售,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海洋蛋白。公司现已形成白对虾、小龙虾、鱼类、牛蛙和相关预制菜品为主的餐饮食材及水产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水产食品企业,国联水产是中国首家对虾、罗非鱼双BAP四星认证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水产上市企业,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对虾加工销售企业。 在产品研发、原料采购、渠道铺设等方面领先行业。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国联水产营业收入为26.97亿元,同比增长11.69%,其中水产食品行业收入为25.73亿元,同比增长13.2%。 (2)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远洋渔业捕捞、水产品加工销售及相关贸易。船队主要在中西太平洋、南极以及北太平洋等海域进行渔捞生产和海产品运输。公司新建的金枪鱼加工基地于2022年2月份正式投产,产品以鱼柳为主,主要销往国外市场;西班牙ALBO公司以金枪鱼罐头和罐头方便食品为主导产品,其中沙丁鱼产品、小沙丁鱼产品、鱿鱼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据西班牙同类罐头领先地位;黄鳍罐头产品市占率在同类品牌前三。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开创国际营业收入为7.73亿元,同比下降0.91%,其中食品加工收入为4.37亿元,同比增长42.7%。 六、行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国之一,水产品总产量自1989年起连续30多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2/5以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内肉类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水产品包括进口海鲜产品逐渐被国内消费者了解和接受,海鲜越发成为常态化的用餐选择,消费者蛋白摄入结构中的水产蛋白占比不断提升,替代禽畜蛋白的趋势将日渐明显。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产量为2147.79万吨,同比增长1.07%,其中海水加工产品产量为1709.15万吨,同比增长0.02%,淡水加工产品产量为438.64万吨,同比增长5.39%。 海洋食品具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迎合了健康饮食的市场趋势,稳定的消费需求使得我国海水产品加工总量稳中有升。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食品消费升级,水产品总消费增加 伴随着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中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消费习惯不断转变,消费需求也从单纯地看重数量、功能向质量、便捷度、体验性及个性化提升方向转变,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消费升级在食品领域则直接体现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等重视度的提升,消费者对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类食品的认知度和需求日益增强。 (2)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和生鲜电商对消费提供支持 受益于冷链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本受制于区域性的传统水产品行业的销售半径大幅扩大。 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重点建设3.5万座仓储保鲜设施、250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实现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1000万吨以上。到2030年,累计建成6万座仓储保鲜设施、500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带动全国累计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4400万吨以上,鲜活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显著降低。冷链物流的建设不断缩短着水产品从养殖区域到餐桌的距离,对生鲜水产类商品的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伴随着冷链物流技术日益兴起的生鲜电商也为海鲜消费带来了新的变化。生鲜电商从价格、品类、质量、便利性等多个角度解决了终端消费者采购水产品的痛点,持续释放水产消费潜力。 (3)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科学养殖、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行业向更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精深产品改革发展。 2022年10月,发改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将“水产品加工、贝类净化及加工、海藻保健食品开发”列为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3年12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绿色环保功能性渔具示范与应用,新能源渔船,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牧场”列为鼓励类。各类针对水产养殖业的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内未来水产行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新零售业态的兴起为水产品终端销售拓宽渠道 近年来,新零售业态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水产品消费场景和体验。新零售模式的兴起及行业的发展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餐饮渠道来讲,供应需求由原料海产品直接供应转变为半成品、预制品及定制化水产品的供应,水产品供应商被附以中央工厂或中央厨房的功能从商超渠道来讲,简单原料包装产品供应转变为半成品或即食海洋产品的供应。随着下游客户及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变化,水产品原料供应逐渐转变为食材化供应成为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新零售模式的发展为终端客户提供了不同的消费思路和品牌选择,为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带来了诸多创新和可能,促进水产品加工行业销售渠道的多元化。 (5)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升级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捕捞技术的进步以及装备水平的提升对远洋捕捞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型渔船设计能力、建造技术持续进步,有力促进了我国远洋捕捞业的装备升级,金枪鱼围网船、金枪鱼延绳钓船等大型远洋渔船实现了国产化。同时,卫星导航、遥感技术、探鱼系统和可视化的远洋渔船智能管理管理系统等应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远洋捕捞作业方式的变革、管理效率和作业效率的提升。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远洋捕捞源头-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消费者餐桌”全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有力地保障了水产品安全性。快速升级的装备水平与长足发展的溯源技术为我国水产品加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