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医疗IT回暖未来可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疗IT回暖未来可期

信息技术2024-06-10刘高畅国盛证券任***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医疗IT回暖未来可期

国内医疗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提供长逻辑。1)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因此,优化医疗保障体系、创新养老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成为解决老年护理供给不足、减轻医疗服务负担的关键。2)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3年,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460元,名义同比增长16.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3)根据IDC数据,2011-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的提升,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更新在即,有望进入新一轮建设周期。1)2024年5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北京市召开主题为“融智慧、强质量、助发展”的智慧医院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大会,进行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修订,新标准对指标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2)复盘发展历史,医疗信息化政策为行业重要驱动力。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医疗信息化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2018年《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实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发布后,医疗信息化进入“以评促建”新时期,带动医疗IT产业需求进入高景气。我们认为,本次新标准的起草会议,对医疗信息化下一步的建设方向进行规划,有望拉动医疗IT进入新一轮建设周期。 下游订单呈现企稳态势,AI医疗进入成长期。1)2022年底受宏观环境影响,订单数量和交付能力都受到影响;此外,由于医疗需求的复苏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2023年各医疗IT公司订单及营收未见明显好转迹象。进入2024年,随着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医院端的逐步恢复,医疗信息化订单有望呈现企稳态势,千万级大单频出。2)AI在医疗领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创业慧康、卫宁健康、嘉和美康、润达医疗等公司纷纷入场。我们认为,具备医疗IT背景、具备垂直领域数据优势和落地场景的企业将在垂类大模型具备显著优势。 相关标的: 创业慧康、卫宁健康、嘉和美康、东软集团。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一、国内医疗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提供长逻辑 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催生需求。根据IDC数据,2011-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负担的增加,医疗服务体系面临优化的迫切需求。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患病率高,65岁以上人群中有62.3%患有慢性疾病。此外,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因此,优化医疗保障体系、创新养老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成为解决老年护理供给不足、减轻医疗服务负担的关键。 图表1:2010-2023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图表2:2014-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 图表3:2008、2013、2018年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人口总量及占比 国内医疗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医疗机构数量稳中有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460元,名义同比增长16.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 根据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从2018年的100万个医疗卫生机构上升至127.1万个。其中,全国医院数量从2018年的3.3万个上升至2023年的3.9万个,增长近60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8年3.5万个增长至2023年3.7万个,增长幅度约2000个。 图表4:2015-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元) 图表5:2018-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万个) 行业格局较为稳定,中国头部厂商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根据IDC数据,中国Top6医院核心诊疗系统厂商市场份额43.3%。中国头部核心系统厂商因为自身拥有广大客户群体,其产品也逐步升级到新一代系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智慧医院评级和测评带来的需求,所以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发展。 图表6:医院核心诊疗系统厂商市场份额 二、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更新在即,有望进入新一轮建设周期 复盘发展历史,医疗信息化政策为行业重要驱动力。自2003年起,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陆续推出了支持和规范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覆盖医院管理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等方面。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医疗信息化市场快速增长,政策推动了从部门级应用到院级应用的转变,促进了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标准的制定,加速了信息化应用投资。 HIS/HMIS普及阶段,ISV诞生(2000年之前):90年代开始以收费为抓手,逐步上升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院管理信息系统(HIS/HMIS)阶段,由医院提需求、IT厂商负责开发、实施和运维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并成为主流,东软集团、创业慧康、卫宁健康等ISV公司诞生。 拓展细分系统,专业性细分公司崭露头角(2000-2008年):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例如LIS、PACS等逐步普及,同时要求医院与医保、新农合开始对接,专业型细分行业公司逐步诞生例如嘉和美康。 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2008-2017年):“新医改”政策的推出成为这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模式,要求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实现院内院外共享信息。 “以评促建”时期(2018年至今):以“以评促建”为主要特征,强调通过评估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这一时期实现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协同和业务共享成为重点。 医疗信息化政策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有望更新。 1)2024年5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其中,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100亿元以上。 2)2024年06月0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深入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医疗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整合医疗医药数据要素资源,围绕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 3)2024年5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北京市召开主题为“融智慧、强质量、助发展”的智慧医院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大会,进行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修订,新标准对指标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具体包括: 增加的2个角色,包括医疗管理和电子病历安全。医疗管理要求包括医疗质控、护理质控、准入与职权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和感控管理等。强化安全管理,细化不同层面安全职责,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人防”,安全技术体系强化“物防”“技防”,业务连续与灾备,要求强化运维支持,保证业务运行。 新标准对区域协同提出了要求。按照国家整体政策要求,从5级开始要求区域数据的使用,涉及55项,占比7%。5级开始强调区域数据的查询,6级和7级都强调区域数据的利用,8级强调区域数据的健康和自采管理。 新标准增加了中医、中药的要求,增加32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分类、汤药机读标签、煎药相关要求;知识库:行十八反、十九畏、中医禁忌症等的检查; 中医治疗:中医临床路径、针灸、穴位等要求;中医病历:中医疾病诊断、中医证候诊断、四诊信息等结构化内容;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护理记录:调护执行记录。 新标准增加“人工智能”要求。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如方案推荐、辅助判断、病历辅助生成、病历内涵质控,以及数字疗法,如院后诊疗方案、自采数据形成治疗计划。 其中“智慧语音对话”将调整到新版《智慧服务》标准中。 新标准增加了“国产化替代”要求。考虑信创趋势,增加了OFD、信创等要求,合计7项,占比0.9%。OFD对于文本、图像混合存储支持较好,时间源增加北斗要求,加密要求使用国密算法。 图表7:2022年和2023年医院信息化投入对比分析 我们认为,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与政策变化密切相关。2018年《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实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发布后,医疗信息化进入“以评促建”新时期,带动医疗IT产业需求进入高景气。本次新标准的起草会议,对医疗信息化下一步的建设方向进行规划,有望拉动医疗IT新一轮建设周期。 三、下游订单呈现企稳态势,AI医疗进入成长期 医疗IT订单有望呈现企稳态势,千万级大单频出。2022年受宏观环境影响,订单数量和交付能力都受到影响;由于医疗需求的复苏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2023年各医疗IT公司订单及营收未见明显好转迹象。进入2024年,随着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医院端的逐步恢复,医疗信息化订单有望呈现企稳态势,千万级大单频出: 图表8:近期部分医疗IT公司千万大单统计 盛证券研究所 AI医疗进入成长期,市场空间广阔。BCG《The CEO’s Roadmap on Generative AI》报告显示,预计生成式AI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潜在市场将爆发式增长,增长速度将比任何其他行业都快。由于医疗领域数据的专业性和场景的丰富性,GPT将有有巨大的应用空间,ChatGPT将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变。 图表9:生成式AI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医疗AI厂商已推出大模型产品,并逐步开展落地: 1)嘉和美康:嘉和美康AI病历内涵质控系统通过智能化内涵质控规则引擎,实现了在医生端、环节质控及终末质控对病历文书的自动监控、提醒及反馈功能,并通过可视化列表辅助完成质控管理,形成病历质量监管闭环。系统具备编码校验、智能预警、分级质控、全量质控、实时监控、质控结果分析、规则配置等功能,从书写源头提升病历质量。嘉和美康AI病历内涵质控系统已服务全国近百家医院,该系统能给医院带来看得见的改变,让医院获得切实收益。 图表10:AI电子病历落地效果 2)卫宁健康:卫宁健康开展了医疗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WiNGPT的研发和训练工作,截至2023年4月、6月和9月的模型训练参数量将达到60亿、156亿、650亿,目前正在探索更多的医疗应用场景。 图表11:WiNGPT技术架构 2)创业慧康:在AI+领域,创业慧康将利用数据资产结合通用底座大模型,训练面向医疗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同时,打造全方位的场景嵌入式AI+产品,反哺各个医疗场景,形成服务闭环。慧意GPT聚焦打造GPT的聚合平台,通过专线API路由,在线调用第三方GPT接口,结合本地部署的Embedding库、开源GPT模型(自建或第三方建设)以及公司自有的领域知识库,向内外部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全方位赋能公司产品和业务。慧意GPT还将建设租户管理、模型管理、数据应用、平台管理等功能,打造创业慧康自己的AI能力中台。 图表12:慧意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