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核电行业深度解读20240604 - 发现报告

核电行业深度解读20240604

2024-06-03未知机构G***
核电行业深度解读20240604

倍。 8、核电出海潜力与国际市场海外核电建设占全球需求约 60%,中国华龙一号、CAP1000等具备出海潜力,造价较海外 低 2.5 至 3 倍。 华龙一号已在巴基斯坦商用,CAP1000 承担走出去任务,预计 2030 年一带一路核电机组建 设达百台以上。 Q&AQ:目前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情况如何? A: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和四代核电。目前,商用规模最大的是二代核电,而在建项目则以三代核电为主。四代核电目前处于前期研发阶段。全球范围内,三代核电技术包括中国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以及 CAP1400,美国的 AP1000,俄罗斯 的 VVER 等。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实现了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其中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 技术。国和一号则是消化吸收美国 AP1000 技术后自主研发升级的产物。海外方面,美国 的AP1000 和中国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均采用非能动安全理念,设计简化,模块生产成 熟,安全保护强。目前全球有 44 台三代核电在线,其中俄罗斯的 VVER-1200 有 14 台在 建,中国的华龙一号有 11 台在建。 Q:四代核电技术与三代核电技术相比有哪些核心提升? A:四代核电技术相较于三代核电技术,有四个核心提升:首先,四代核电技术致力于实现核能 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有效利用核燃料提供持续能源,并最大化减少核废物;其次,提高核电 站的安全可靠性,每一代技术升级都显著提升了安全性;第三,考虑经济性,防止核扩散风 险;最后,四代核电有硬性要求,如电量利用率需达到 95%以上,每千瓦投资需小于 1000 美元,整体电量周期需小于三年。目前全球四代核电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中国的首个四 代核电项目是石岛湾的高温气冷堆,已于 2012 年开工,2021 年实现闭环,完全掌握知识产权。预计未来国内的高性能堆型可能会实现性放大,单台机组可能达到 600 兆瓦,并在 国内有新的示范项目落地。 Q:国内核电行业的发展阶段和核准情况如何? A:国内核电行业在 2011 年福岛事件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直到 2019 年,核电行 业开始重启核准,当年核准了大约 6 台机组。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核准了大约 4 台机 组。进入 2022 年和 2023 年,核电行业进入高强度核准阶段,核准规模达到每年十台机组 左右。 Q:核电项目从核准到开工的时间差以及建设周期是怎样的?A:从核准到 SCD(初步设计)通常需要大约 18 个月的时间。例如,2019 年核准的 6 台机组中,只有 3 台在当年开工。2021 年整体开工项目有 5 台。从核电站开工到设备交付通常需要⒉到 3 年时间,而整个核电站 建设周期约为 5 到 6 年。预计从 2024 年开始,核电设备交付将进入密集 期,对设备厂商 的业绩弹性有明显提升。Q: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机组数量以及设备交付情况如何?A: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机组大约有 26 台。除了去年开工的 5 台尚未进入设备交付阶段外,其余 21 台机组已进入设备交付阶段。这将使得核电设备产业链的产能利用率得到明显提 升,对设备厂商的交付和业绩有积极影响。Q:国内核电投资的增长情况及未来趋势是怎样的?A:从 2018 年开始,国内核电投资从约 400 亿增长至 2024 年的约 1200亿,翻了三倍。从 2020 年开始,国内核电投资规模持续上升。2024 年一季度国 内核电投资规模同比增长超过 21%,预计未来几年核电投资将以 20%-40%的增速持续增长,为核电产业链带来优势。Q:全球核电建设的需求情况以及国内核电技术的出海前景如何?A:目前海外核电建设占全球需求的 60%,全球共有 56 台核电站在建。国内真正具备出口能力的核电站是华龙一号和 CAP1000 这两个项目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的总造价每千瓦约 16000 元人民币,比海外核电站便宜约 2.5 到 3 倍,这为国内核电技术的出海提供 了有力支撑。Q:华龙一号的出海情况以及一带一路核电站建设的预测是怎样的?A:华龙一号已在巴基斯坦投入商用,实现了首次出海。根据能源局预测,到 2030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电站建设预计有百台机组以上的体量。单台机组的总投资约 300 亿,将为一带一路的新建设带来更景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