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对公压舱石,零售显分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对公压舱石,零售显分化

金融2024-06-04袁喆奇、许淼平安证券李***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对公压舱石,零售显分化

上市银行信贷投向跟踪 对公压舱石,零售显分化 银行 2024年6月4日 强于大市(维持)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银行*上市银行信贷投向跟踪:零售需求不足,对公持续发力*强于大市20231024 证券分析师 袁喆奇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80003 YUANZHEQI052@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许淼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3020012 XUMIAO533@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对公支撑信贷投放,零售表现分化。从23年下半年上市银行的信贷投 放结构来看,由于零售领域依然受制于房贷需求不足的影响,对公领域依然扮演了信贷压舱石的角色。不过我们也观察到银行个体间的投放策略存在分化,部分中小银行零售投放逆势修复,主要包括股份行中的招行、中信、浙商以及区域行中的宁波、北京和杭州,拆分结构来看,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成为了银行发力的主要方向。在对公领域,风险偏好下降趋势仍在持续,基建类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地产贷款占比持续下滑,两者23年末占比分别较半年末变化+1.36pct/-0.28pct至50.7%/9.0%。从24年来看,行业层面仍需重点关注各家银行零售贷款的修复进程,在对公信贷定价缺乏弹性的背景下,零售贷款的增长将成为银行稳定资产端收益水平的关键,尤其在房贷方面,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松绑的背景下,后续政策落地效果以及居民需求的恢复情况值得关注。 资产质量压力可控,关注零售和地产压力。从23年来看,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24Q1不良率环比下降1BP至1.25%,但仍需关注以 零售和地产为代表的重点领域的风险。零售由于疫后居民收入“疤痕效应”以及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导致23A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平均不良率较23H1上升7BP至1.21%。地产23年下半年不良率上升幅度有所收敛,针对地产行业贷款分类的支持政策延缓了其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对公房地产信贷质量核心因素仍取决于地产销售恢复情况,仍需关注政策落地效果。目前,监管对于金融风险关注度明显提升,在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发生大规模信用风险的概率较小。 投资建议:基本面韧性凸显,关注板块股息价值。站在银行股投资角度,我们继续提示投资者关注银行板块作为高股息标的的配置价值。持续降息 以及“资产荒”愈发严重对银行经营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但在股票配置层面,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也使得银行基于高股息的类固收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银行板块近12个月平均股息率相对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目前板块静态PB 仅0.57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全年来看,居民消 费倾向和风险偏好的修复仍然值得期待,成为推动板块盈利和估值回升的催化剂。个股推荐高股息大中型银行(工行、邮储、浙商)和成长性优于同业的优质区域性银行(苏州、成都、长沙、江苏、上海)。 行业报 告 行业深度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风险提示:1)经济下行导致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2)利率下行导致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3)金融政策监管风险。 正文目录 一、对公支撑信贷投放,零售表现分化4 1.1信贷投放速度持续下行,零售需求仍显不足4 1.2整体贷款结构:零售持续承压,对公业务资源倾斜度提升4 1.3零售贷款结构:按揭表现低迷趋势持续,消费贷和经营贷占比略有抬升5 1.4对公贷款结构:开发贷规模持续压降,基建类贷款绝对地位突出7 1.5抵质押贷款结构:信用类贷款占比提高,信贷竞争略有加剧8 1.6资产端定价:下行趋势持续,关注成本红利释放进程9 二、资产质量压力可控,关注零售和地产风险11 2.1整体不良率延续改善趋势,拨备水平保持平稳11 2.2零售不良率上行,对公资产质量保持平稳12 2.3新规落地导致前瞻性指标波动,潜在资产质量压力可控13 2.4地产不良表现分化,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效果14 三、投资建议:基本面韧性凸显,关注板块股息价值15 四、风险提示15 图表目录 图表1贷款增速持续下行4 图表2居民端信贷拖累明显4 图表323A对公贷款主体地位持续5 图表4按揭贷款持续低迷6 图表5对公贷款表现分化7 图表6信用类贷款占比上升8 图表7资产端定价水平持续下行9 图表8资产端定价水平持续下行11 图表9零售资产质量略有波动12 图表10关注率小幅抬升13 图表11逾期率略有波动14 图表12地产行业资产质量表现分化14 一、对公支撑信贷投放,零售表现分化 从23年下半年上市银行的信贷投放结构来看,由于零售领域依然受制于房贷需求不足的影响,对公领域依然扮演了信贷压舱石的角色。不过我们也观察到银行个体间的投放策略存在分化,部分中小银行零售投放逆势修复,主要包括股份行中的招行、中信、浙商以及区域行中的宁波、北京和杭州,拆分结构来看,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成为了银行发力的主要方向。在对公领域,风险偏好下降趋势仍在持续,基建类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地产贷款占比持续下滑,两者23年末占比分别较半年末变化+1.36pct/-0.28pct至50.7%/9.0%。从24年来看,行业层面仍需重点关注各家银行零售贷款的修复进程,在对公信贷定价缺乏弹性的背景下,零售贷款的增长将成为银行稳定资产端收益水平的关键,尤其在房贷方面,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松绑的背景下,后续政策落地效果以及居民需求的恢复情况值得关注。 1.1信贷投放速度持续下行,零售需求仍显不足 需求不足叠加平滑信贷波动指引,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下行,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4年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 长9.1%,增速水平较3月末下滑0.1个百分点,位于历史极低位置水平,若拆分结构来看,居民端弱需求拖累仍较为明显,对公贷款仍是支撑信贷的重要因素,23年下半年及24年1季度企业贷款增量占比分别达到72.7%/82.1%。 图表1贷款增速持续下行图表2居民端信贷拖累明显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新增人民币贷款(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右轴) 14.0 13.5 1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19/10 20/01 20/04 20/07 20/10 21/01 21/04 21/07 21/10 22/01 22/04 22/07 22/10 23/01 23/04 23/07 23/10 24/01 24/04 9.19.59.0 亿元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19/04 19/07 19/10 20/01 20/04 20/07 20/10 21/01 21/04 21/07 21/10 22/01 22/04 22/07 22/10 23/01 23/04 23/07 23/10 24/01 24/04 -40,000 新增企业贷款-中长期新增企业贷款-票据新增企业贷款-短期 新增居民贷款-中长期新增居民贷款-短期 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中国人民银行,平安证券研究所 行业“资产荒”问题短期内或将持续,贷款利率下行背景下,信贷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各家银行需要面对的课题,我们从信贷结构的角度去拆分目前银行的大类资产摆布情况。 1.2整体贷款结构:零售持续承压,对公业务资源倾斜度提升 零售业务承压趋势持续,根据我们测算,上市银行23年末零售贷款占比较半年末略微下降0.38个百分点至37.1%,23年末零售贷款增速水平也较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至5.08%,但能看到部分银行下半年零售业务投放速度逆势增加,例如根据公司公告来看,邮储银行和宁波银行23年末零售贷款增速分别是10.5%/29.6%,分别较半年末增速水平提升了1.45pct/5.60pct,综合来看,行业零售业务整体承压趋势较为明显,但个体间的差异仍在持续,渠道网络、区域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区别是导致增速变化的重要原因。 对公业务主体地位突出,23年末对公贷款占比达到57.6%,基本持平半年末数据。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上市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3年末对公贷款占比较半年末变化-0.67pct/+0.21pct/+0.08pct/-0.20pct至 59.2%/51.6%/62.1%/55.0%。从个体来看,交通银行(65.1%)、浙商银行(66.0%)、贵阳银行(83.8%)、无锡银行(68.4%)对公贷款占比绝对水平位于可比同业首位。 图表323A对公贷款主体地位持续 上市银行 23A贷款结构较半年末变化 零售贷款占比 对公贷款占比 23H1 23A 变动比例 23H1 23A 变动比例 工商银行 33.5% 33.2% -0.34% 62.3% 61.9% -0.42% 建设银行 36.9% 36.8% -0.11% 59.7% 58.5% -1.16% 中国银行 33.9% 33.2% -0.74% 63.1% 63.2% 0.13% 农业银行 36.8% 35.8% -0.98% 59.7% 58.4% -1.34% 交通银行 31.0% 31.1% 0.09% 65.9% 65.1% -0.78% 邮储银行 55.1% 54.9% -0.23% 39.3% 39.4% 0.17% 招商银行 52.4% 52.8% 0.43% 40.5% 39.9% -0.60% 中信银行 41.1% 41.5% 0.44% 50.9% 49.1% -1.88% 民生银行 40.0% 40.3% 0.34% 53.5% 53.4% -0.14% 兴业银行 37.5% 36.2% -1.32% 57.2% 58.0% 0.74% 浦发银行 37.6% 37.2% -0.38% 55.0% 56.6% 1.57% 光大银行 40.5% 39.9% -0.60% 56.3% 57.2% 0.87% 华夏银行 31.1% 31.4% 0.28% 64.6% 64.4% -0.21% 平安银行 60.1% 58.0% -2.03% 33.9% 35.7% 1.76%0.69% 浙商银行 27.5% 27.9% 0.41% 65.3% 66.0% 北京银行 33.9% 34.9% 0.96% 58.5% 58.0% -0.45% 南京银行 26.0% 25.8% -0.12% 68.5% 68.8% 0.27% 宁波银行 37.7% 40.5% 2.76% 53.5% 52.7% -0.75% 上海银行 30.5% 31.0% 0.47% 61.2% 60.4% -0.83% 江苏银行 36.3% 35.8% -0.43% 57.7% 56.9% -0.82% 杭州银行 34.0% 34.7% 0.70% 62.7% 63.6% 0.87% 长沙银行 37.9% 37.8% -0.07% 58.8% 59.5% 0.63% 成都银行 20.0% 19.8% -0.30% 79.7% 80.2% 0.46% 贵阳银行 15.2% 15.1% -0.09% 82.6% 83.8% 1.29% 郑州银行 23.5% 23.3% -0.18% 70.7% 70.3% -0.43% 青岛银行 26.1% 26.4% 0.29% 66.4% 67.2% 0.76% 西安银行 32.8% 32.5% -0.25% 55.8% 61.5% 5.69% 苏州银行 33.9% 33.2% -0.72% 58.4% 59.6% 1.22% 重庆银行 25.0% 24.3% -0.70% 62.6% 64.2% 1.56% 厦门银行 37.8% 36.0% -1.79% 51.7% 53.3% 1.56% 兰州银行 24.9% 23.9% -0.93% 65.7% 66.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