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NAFMII]: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报告(2024年) - 发现报告

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报告(2024年)

金融2024-05-27-NAFMII阿***
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报告(2024年)

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报告 目录 靡页:NAFMII及其在中国银行间市场的角色3 01 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中国银行间市场概况56 中国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发展形势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蓬勃发展7 02 健全债券市场运行机制,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11 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注册制改革12搭建精简高效、透明友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13专栏一:以“常发行计划”提升信息披露质效13建立公平公正的发行定价机制13提供丰富的投资人保护工具15构建高效便利的债募交易机制16 03 丰富债券市场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17 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谱系18 债募市场发展支持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20 债券市场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22 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创新24 04 提供多元化风险对冲工具,1促进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25 金融衍生品市场与衍生品主协议26 专栏二;金融衍生品市场重要的基础制度-终止净额结算28 债券借贷市场与借贷主协议29 专栏三:境外机构可在银行间市场便利参与利率和汇率风险对冲29 05 强化自律管理手段,为市场发展保驾护航31 开展常态化业务排查和检查32 开展中介机构市场化评价32 开展自律调查33 开展自律处分33 提供纠纷调解平台34 扩大债券市场开放水平,便利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市35 便利境外发行人开展人民币债券融资36专栏四:优化熊猫债信息披露和定价配售机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服务39为境外中介机构展业提供良好环境40 大事记42 附件1:境外机构如何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44 附性2:境外机构划何投资中国债券市场46 NAFMII及其在中国银行间市场的角色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于2007年9月成立,为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其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国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是中国场外金融市场一一银行间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自律组织。截至2023年末,协会共有会员9618家,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用社、基金公司、大型企业等各类机构。 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交易商协会确立了以注册制为核心的市场管理模式,开展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管理,制定并完善自律规则,推动产品和制度创新、市场对外开放、交易行为规范,制定并发布金融衍生产品标准文本,开展银行间市场的自律调查和处分,持续通过对外宣介、会员服务和市场培训等方式,全方位加强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和服务,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推动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 第一部分 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中国银行间市场概况 1.1中国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发展形势 中国是过去二十年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202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0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7.9%。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过去十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20%以上。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GDP增速从2010年附近的10%左右回落到疫情前的6%左右, 中国拥有超大规税市场的潜力,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中高速增长,第一,中国经济再平衡在过去十多年取得很大的进展,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2023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第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中长期需求构成有力支撑,中国高质量的城镇化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空间,:第三,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这一聚合优势目前还没有国家能够替代,第四,中国人力资本具有一定优势,从世界银行2020年发布的人力资本指数“来看,中国显著高于巴西、印度等一些新兴经济体,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五,出口结构趋于多元化。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出口韧性较强,且结构更加平衡,地域更加多元化 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目前正在加快补齐一些短板。2023年三季度,中国金融业总资产超过45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409.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13.5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29.6万亿元。中国银行业全球规模最大,有五家商业银行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2023年末债券市场规模超过155万亿元,股票市场总市值接近80方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认可度和吸引力也在显著提高,A股和国债被纳入ISCI、富时罗素、彭博巴克莱、厚根大通等全球主流指数 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积累了财富和资产,形成了中产阶级、产业体系人力资本等增长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低税转型难,收入差距大,部分经济部门效宰低,部分领域金融风险积聚等中长期排战。中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蓬勃发展 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场外金融市场银行间市场建立并快速发展。30多年来,银行间市场已成为涵盖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场外金融市场体系。银行间各子市场的产品结构和参与者结构日益丰富,市场规模遥渐壮大,在助力宏观调控、金胜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债券市场具有典型的“新兴+转轨”特征,是在金融生态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深化改革一直贯穿于发展始终,1997年,中国建立面向机构投资者、采取场外询价方式交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二十余年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融资功能持续增强,市场参与主体与债券品种不斯丰富,金融基础设施不斯完善。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共同促进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市场规模与产品类型 2023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158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存量137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存量的86.8%,过去十年间(2014-2023),银行间债券市场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7.4%从市场规模/GDP比重来右,申国债券市场占GDP的比重为125.3%,低于关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按发行主体类型,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包政府类债券、金融机构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 投资者结构与交易活跃度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多元,涵盖各类机构投资者。从投资人数量和持债量看,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表现为基数庞大、类型丰富,市场持有结构分散。随着投资者群体多元化、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市场透明度逐渐提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202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国开债、国债换手率分别超过4倍和2倍,是流动性比较好的品种。 市场管理与基础设施架构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了统一分层的管理格局。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监管职责:证监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跨市场执法,查处打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主要负责市场一线的自律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前台为外汇交易中心和北金所,托管结算后台是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其中,中央结算公司主要托管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等品种,上海清算所主要托管公司信用类债券以及一些创新品种。 第二部分 健全债券市场运行机制,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 2004年以前,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在面向机构投资者、以场外市场为主的发展思路下,2007年成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组织一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并以交易商协会为依托推动债券发行注册制改革,自律组织的成立和注册制的协调推进,促进了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BIS统计,从2012年起,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2.1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注册制改革 债券发行注册制,以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为原则,将企业能不能发债、能发多少债、以什么价格发债、什么时间发债等事项,更多地交由市场去决定。在坚持注册制理念、市规范有效的注册发行工作制度体系。 在注册制理念下,交易商协会不断优化注册发行管理机制,便利市场参与,激发市场活力。 2.2搭建精简高效、透明友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信息披露作为注册制的核心,既是投资人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范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基石。市场透明度直接影响市场运行效率。 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要求信息披露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并确立了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信息披露规则-表格体系-示范文本”的制度体系,并持续修订完善规则,督促相关各方合规履行信息披露职责,努力提升债券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此外,与国际惯例不同,中国境内市场设置了债券存续期管理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存续期信息披露义务,以此加强对投资人权益的保障力度。 专栏一以“常发行计划”提升信息披露质效 为进一步提升“经常性发行人信息披露效率、突出信息披露重点、便利投资人信息分析,交易商协会借鉴欧洲中票(EMTN)等经验,创新推出“常发行计划"机制(FIP), 础募集十续发募集”,后续发行时,如仍在近一年财务数据有效期内,每期发行仅需在续发募集中披露发行条款、募集资金用途、重大事项(如有)等即可,无需重复披露发行人基本信息,极大提高了注册发行效率。 2.3建立公平公正的发行定价机制 在发行机制上,发行人可以选择招标发行,也可以选择薄记建档发行。实践中,债务融资工具基本均采用薄记建档方式发行,在满足自律规则规定的制度、人员、系统、场地等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自主选择簿记建档场所。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以及少量公司信用类债券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发行,投资者直接利用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发的债券发行系统进行投标。 为确保价格形成公平、公正、有序,近年来交易商协会持续强化发行环节自律管理,通过发布规范性要求、发起签署《自律公约》、优化薄记建档系统等方式,规范了市场筛点问题,推动发行定价过程更加透明和市场化(见表2-3)。 2.4提供丰富的投资人保护工具 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保护机制持续强化,形成了覆盖注册、发行、存续期的全链条投资人保护机制,一是通过设置投资人保护条款,约束发行人行为,实现事后的有效处置;二是通过完善持有人会议、受托管理人、同意征集等集体行动机制,为投资人协商、集体开展风险处置提供规范的路径::三是妓励多元化风险处置措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各方权益: 2.5构建高效便利的债券交易机制 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产品包括:现券、回购、债券借贷、利率互换等,提供询价交易、点击成交、请求报价(RFQ)以及名点击等交易机制:在银行间市场,货币经纪公司在二级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把债券买卖双方报价予以集中,再撮合成交。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规模为307万亿元,是五年前的2倍。 第三部分 丰富债券市场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种类丰富,以政府类债券到公司信用类债筹,从主体信用债券到资产支持证券,从短期限债券到长期限债券,以一股用途债券到6S5债券,覆盖了国际成熟市场的主要债券产品,可满是不同发行人、投资人的多元投胜资需求。 3.1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谱系 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品种按发行主体可被划分为三大类:政府类债券、金融机构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政府类债券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金融机构债券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供给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公司类信用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公司(企业)债, 在债务融资工具细分市场,形成了以“基础产品+专项产品+衍生品”为基本框架的产品谱系。基础产品根据不同产品特征分为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