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水分,回归本源 ——金融数据点评(2024年4月) 4月我国社融减少1,987亿(预期新增1.01万亿),同比少增1.42万 亿;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预期7,433亿),同比多增112亿;M2同比增长7.2%(预期8.3%),M1同比缩减1.4%。 社融和M1同时负增长,为历史首次,叠M2单月增速下降1.1pct,均表明此次数据不同寻常。其中既有央行抑制资金空转沉淀的政策效果,也有内需低迷的影响。一方面,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优化调整,使得金融机构在月末冲高存贷款增速的压力减弱,存贷款同时“挤水分”,导致货币与信贷增速下降。以往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主要参考存贷款余额增速进行推算,今年一季度起主要参考银行利润指标,包括净息收入与非息收入等,可更客观地反映金融业对经济的增量贡献。另一方面,高息揽储禁令之下 1,资金空转套利空间缩小,有效抑制了部分企业与银行的盲目扩表行为, 也对金融总量造成了收缩性影响。一、信贷:总量低迷、结构失衡 信贷总量低迷反映私人部门信贷需求不足,结构上非银贷款对实体贷款形成一定替代。以过去五年同期均值作为参照,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低于过往约3,800亿;结构上,新增非银金融机构贷款2,607亿, 较过往增加1,234亿;而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仅为3,306亿,大幅 减少5,865亿。 14月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发《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 企业端,PMI新订单指数下行、PPI环比继续下跌,指向供给修复仍 然强于需求,企业新增贷款动力不足。4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8,600亿,同比多增1,761亿。其中,中长贷当月新增4,100亿,同比少增2,569亿; 短贷减少4,100亿,同比大幅少增3,001亿。票据需求旺盛,利率放量下 行,印证表内信贷需求疲弱。4月票据净融资增加8,381亿,同比多增7,101 亿;国股行半年直贴利率中枢为1.64%,环比下降46bp。 居民端,由于新房销售低迷,叠加过去几年发放的经营贷和消费贷逐渐到期,新增贷款落入负区间。4月居民贷款减少5,166亿,同比多减2,755 亿。其中中长贷减少1,666亿,同比多减510亿;短贷减少3,518亿,同 比多减2,263亿。 二、社融:政府债、企业债同步回落 4月社融减少1,987亿,2005年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存量增速下行0.4pct至8.3%。政府债发行依旧缓慢,4月政府债融资减少984亿,同比多减5,532亿。特别国债启动发行后,政府债有望对社融形成实质性支 撑。受制于企业融资需求不足,企业债在一季度冲高后回落,4月增加493 亿,同比少增2,447亿。 三、货币:流出银行体系 4月M2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行1.1pct至7.2%,企业与居民存款同时形成拖累。企业端,手工补息规范治理后,企业存款流出银行体系,大幅减少1.87万亿,同比多减1.73万亿。居民端,由于近期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而基金理财收益率上行,导致存款回流金融市场,4月居民存款减少1.85 万亿,同比多减6,500亿。财政存款增长受融资进展偏慢制约,4月增加981 亿,同比少增4,047亿。 4月M1同比增速-1.4%,环比大幅下降2.5pct,一方面或反映了此前 不规范的企业存款的消失或转移,另一方面也受到企业和居民存款定期化 的影响。 四、前瞻:下调全年社融和M2增速预测 总体上看,4月社融与货币增速大幅下行,是在支持实体经济、减少资金空转的政策导向之下,金融指标“挤水分”“去虚胖”的结果。这一过程或在二季度持续,并延续至下半年。长期看,这有利于平滑信贷总量波动,缓解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的趋势,释放潜在金融风险。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信贷增速下行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居民存款回流金融市场导致M2下滑也并不表示货币供给下降,应理性看待。 前瞻地看,考虑到央行对金融总量增长的关注度边际淡化,直接融资的重要性上升,社融和M2增速中枢或下移至8%左右。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要求,“保持货币信贷供给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融资需求相适配”,未来金融工作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回归本源。 (作者:谭卓牛梦琦) 附录 图1:4月信贷新增7,300亿,同比小幅增加112亿图2:非银贷款上升,投向实体的贷款大幅回落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3:表内信贷需求疲弱推升票据融资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4:4月社融落入收缩区间,为2005年以来首次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5:受居民与企业存款拖累,4月M2增速下滑至7.2%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6:M2增速大幅下滑,带动广义流动性缺口扩大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