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隆股份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4-05-15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5年,前身为安徽省农资公司。公司以“服务三农,奉献社会”为宗旨,致力于为农民提供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是业内率先开创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企业。2011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农资流通行业第一股。公司注册资本为9.54亿元,员工近3600人。公司主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同时涉及精细化工、香料香精、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公司连续多年入榜《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长三角服务业企业百强,位列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第3位、中国石化企业500强(综合类)第94位、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73位。辉隆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突出贡献奖、合肥市市长质量奖金奖等荣誉。 2024-05-15 董事、董事会秘书徐敏,证券事务代表袁静 2024-05-15 特定对象调研公司会议室 联博基金基金管理公司StuartRae,朱良,SamuelChen,Su ltanAlsubaihi n,VivianChen,TrevorKwong,袁灿 一、徐敏女士介绍公司农资业务情况。 公司农资业务主要情况:(1)农资流通贸易:公司目前在全国20多个主要农业省(自治区)设有控股公司,建立了75家集“农资仓储、 物流配送、农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配送中心和4156家加盟店,网络覆盖范围、经营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化肥年销售量近400万吨,农药年销售额近40亿元。(2)农资生产: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复合肥产能155万吨/年,磷酸一铵产能15万吨/年,农药制剂产能10500吨/年,在建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能2000吨/年。(3)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在安徽省内拥有10个现代农业综合平台服务 中心,通过产品和服务为抓手,嫁接金融、飞防等综合服务,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二、今年农户的春耕备肥的备货期与以往有什么变化? 答:2024年春耕备货前期,受市场行情的影响,终端客户备货的意愿并不强烈,备货时间延后,进入春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加,销售节奏增快。 三、公司经营的化肥产品市场价格是否受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答:公司主要经营的化肥产品市场价格受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日常经营中,公司积极面对市场行情的波动,一是公司始终致力于创新经营模式,坚持工贸服的融合发展,做到高效畅通,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二是公司依托强大的网络分销能力,对上游厂家的议价能力逐步提高,采用联储联销等方式,平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四、请问公司是否有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 答:公司作为供销社控股企业,激励机制比较灵活,上市前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就持有原始股份。上市之后多次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 ,进一步提高员工凝聚力,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五、疫情过后,公司员工的稳定性怎么样?在薪酬方面有什么调整? 答:随着公司业务经营发展需要,公司员工总数小幅度增长,主要核心骨干员工相对稳定,疫情前后员工稳定性变化不大。公司全员树立“薪酬是挣的,不是发的”观念,适度向基层、一线员工倾斜的政策。公司按现行的内部薪酬制度领取报酬,并依据风险、责任、利益相一致的原则,根据经营业绩和个人表现发放薪酬。 六、公司怎么看待市值管理和分红的情况? 答:公司高度关注在二级市场表现,重视股东权益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一直保持与资本市场的良好沟通。公司会持续聚焦主营业务,不断夯实业绩基础,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做好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等工作,维护公司市值。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多次推出董监高增持及回购股份计划。 自2011年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次数已达15次,累计分红金额近15亿元。持续的分红也进一步凸显公司坚定看好企业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受到红利指数基金青睐,凸显红利资产投资价值,坚定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信心。 七、公司在农药板块有哪些环境保护的做法? 答:公司下属公司黄山新安农资在黄山市经政府公开招标,先后多次中标成为全市“零差价”农药集中配送实施主体,负责全市农药集中配送的布点、采购、配送、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置等工作。在黄山市农药实现集中配送后,全市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药使用量比基期下降20%以上,农业节本率超过40%,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99%以上。黄山新 安参与农药集中配送有利于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积极探索了一条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路,呈现了环境改善、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等多赢局面,为深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公司对ESG方面的看法? 答:公司重视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连续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积极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搭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实行相关环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