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乘势而上 ——政治局会议解读(2024年4月)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7月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总体上看,会议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但仍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政策基调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强调“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明确了三中全会的主题,即“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一、形势判断:“开局良好、回升向好” 会议充分肯定开年以来的经济工作,定调“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认为“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对社会预期的描述由政 府工作报告中的“偏弱”调整为“改善”。在政策托举、外需韧性和内需修复三大因素合力支撑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5.3%,表现显著好于市场预期。一是逆周期政策落地显效,提振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表现。二是由于海外经济温和扩张,叠加全球化逆风和产业链重构拖累低于预期,出口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大幅反弹。三是消费内生性修复,假日出现脉冲,动能回升至疫前水平上方。 会议同时直面当前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相较政府工作报告,“有效需求不足”仍居首位,供给端挑战的表述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调 整为“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指向需求拖累供给仍是当前经济中的主要矛盾。会议还指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国内大循环的表述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存在堵点”调整为“不够顺畅”,也反映出经济运行出现边际改善。 在此背景下,会议强调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表 明未来政策仍将维持强度,进一步巩固经济修复内生动能,避免出现曲折波动。 前瞻地看,政策积极托举下,全年我国经济有望超额完成5%的增长目标。特别是随着物价水平温和复苏,名义GDP增速或显著超过实际GDP,较上年4.6%的增速大幅改善,利好企业盈利与居民收入修复。 二、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有效落实” 宏观政策重在落实。会议延续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基调,即“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重强调对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因此,会议对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部署更加务实细致。 财政政策要“加快融资”“保证支出”。融资端,会议要求“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1-4月新 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仅完成18.5%,低于过去五年同期11.9pct,未来有望显著提速。支出端,重在“扩投资”“促消费”“保民生”。扩投资方面,一是截至四月中旬,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资金超2,000 亿,占全年比重超30%,预计将继续提速;二是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并确保去年1万亿增发国债的所有建设项目6月底前开工。促消费方面,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抓手,扩大国内需求。保民生方面, 会议明确要求“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 货币政策要继续“稳增长”“降成本”。总量上,会议要求“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指向后续仍有降准降息空间。1-2月,央行率先降准0.5pct,LPR降息25bp。3-4月,由于美联储政策利率居高不 下,叠加资金利率低位运行、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探,央行合理运用 总量工具,缩量续作OMO和MLF,暂缓降准降息。未来货币政策将相机抉择,灵活运用总量工具支撑增长。结构上,继续做好“五篇大文章”。前瞻地看,随着经济企稳修复、私人部门内生需求扩张,社融和M2增 速有望由一季度的8.7%、8.3%修复至9%以上。 三、重点工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一)重点领域发展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会议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快发展”调整为“因地制宜发展”,更强调发展质量和 效能。会议着眼未来,要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突出了资本市场与长期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第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重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扩大开放着力于贸易和双向投资两方面,在积 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的同时,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第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具体包括空气质量改善、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高效利用、“碳达峰”以及废旧物资循 环四项工作。 (二)重点领域化险 首先是房地产风险,会议要求“抓紧”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相较之前“加快”的措辞更为紧迫。主要工作思路有两点。 一是“保交房”仍是当务之急,会议要求“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二是“消化存量、优化增量”,会议首提“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房地产“去库存”的重要性显著提升。2022年以来,商品房销售持续低迷、库存不断上升。相较 2021年同期,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跌近四成,已竣工待售面积 上升44%至7.5亿平的历史高位,去化周期由12.5个月升至22.9个月。近期部分城市商品房“以旧换新”的政策探索或为未来的“去库存”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增量住房重在“优化”,指向规模扩张并非“三大工程”推进的重心。今年一季度,“三大工程”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约0.6pct,明显低于市场此前估计。 其次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议提出“深入实施”风险化解方案, 2023年以来,多地已制定“1+N”化债方案。对于高风险地区,会议要求兼顾化债与发展。 此外,会议还要求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会议特别指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3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达到24.2%,是当仁不让的经济顶梁柱。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相比,长三角经济体量更大、腹地更为广阔,因此要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发展总体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长三角制造业规模大,新兴产业基础好,服务型制造水平全国领先,多个创新指标在全国比重超过30%。会议强调“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 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水平。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格局较为均 衡,产业协作的基础好,但三省一市的省际产业分工合作缺乏激励机制,仍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会议提出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以政策协同促进区域协同,充分发挥上海的带头引领作用,江苏、浙江、安徽的比较优势,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三是要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畅通内外双循环。长三角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浦东新区更是被赋予了“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 会议提出长三角要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未来长三角将以浦东为引领,以上海为门户,协同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作者:谭卓牛梦琦张冰莹程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