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研究 商 品2024年04月30日 研 究第一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大 会会议纪要 王蓉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02529wangrong013179@gtjas.com国季先飞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2691jixianfei015111@gtjas.com泰莫骁雄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9413moxiaoxiong023952@gtjas.com 君 安张驰(联系人)期货从业资格号:F03114583zhangchi027856@gtjas.com 期 货报告导读: 研第一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大会主要是为了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 究 所我国资源安全保障和“双碳”目标实现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点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供应链。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策略着落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碳中和与双循环经济模式带来双重裨益。首先,循环经济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其次,循环经济是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污染物,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气候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有色固废最新环境政策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了固体废物回收治理的内容,提出各地各部门废物监管职责,推动利用处置能力高质量发展。综合各部政策,推进固废资源利用可以总结为:(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铝和循环经济为目标,优化园区布局空间,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2)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3)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 智能制造赋能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降本增效质量。对于金属再生循环经济的发展中面临的上述问题和痛点,我国各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实践。首先,可以进行再生金属原料获取智能化,通过采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智能手段,实现对废弃物中再生金属含量和分布情况的实时检测和精准识别。其次,发展中的问题靠发展解决,通过环保技术创新辅助企业降低政策收紧带来的成本增高问题。最后,建立再生金属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制定一套涵盖生产、回收、加工、质量控制及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的行业标准,确保再生金属的每个生产步骤都能达到统一的质量和环保要求。 最新财税政策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再生资源,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或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配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完善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有利于支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税务申报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扎实开展税务系统主题教育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要求在多个省市试点新办经营主体智能营业。 (正文) 第一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大会主要是为了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国资源安全保障和“双碳”目标实现发挥更大作用。会议纪要主要从2024年全国两会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固废最新环境政策、智能制造赋能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降本增效、最新财税政策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 1.解读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及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影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目标做了详细描述。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可以概括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等。 为达成上述目标,政府的工作任务中受到广泛讨论的一点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这就需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韧性和竞争力。关于新质生产力,习主席有以下论述:“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绿色低碳的目标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基于上述政府任务,我国发布了《关于加速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意见中要求:(1)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2)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3)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4)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5)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 关于应对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全球也有三个主要的公约/协定,分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据此,世界主要国家制定了减排计划,其中欧盟、美国、中国等全球三大经济体都提出了碳中和的时间路线图,这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0%。从国际视角看,碳中和本身是为了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方案,但其实质又远远超出环境问题的范畴,成为一个考验全球治理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在稳定可靠而且经济可行的非碳能源得到普遍推广之前,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甚至是生存权。 基于以上论述,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策略着落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2015年,我国政府宣布建设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目标。在制度上,我国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市场化制度,进行碳交易。 碳中和与双循环经济模式带来双重裨益。首先,循环经济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从“双循环”的角度 看,循环经济有助于提升内循环效率,同时提升外循环中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减少稀缺资源的对外依赖,从“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看,大力推广循环经济,通过减少高耗能的原料加工,最终实现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的强度。 其次,循环经济是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污染物,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气候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再生资源回收能力、利用效率体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2011-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金属价值从5764亿元上升到8705亿元,年增长突破6%;2021年,中国再生资源总额达10158.2亿元。经测算,假设2021-2035年我国GDP年均增速5.5%,再生回收量将以6.55%的年均增速提高。 2022年,工信部等8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要求着力突破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其中包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工程、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中要求,促进钢铁、铜、铝、锌、镍、钴、锂等战略性金属废碎料的高效再生利用;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探索新型固废(包括废旧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等)综合利用路径。 同时,工信部还联合发改委和环境部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该方案还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如促进钢铁、铜、铝、铅、锌、镍、钴、锂、钨等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在铝制造领域的减碳方面,政策要求限制国内新增产能,严格推行产能置换原则,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供给侧改革。推动电解铝用能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自备电厂的使用,将产能建立在清洁能源富裕地区。基于铝制品可回收且不损失性能的特点,积极推动铝产品的回收利用,推动再生铝制品的使用。同时,再生铝省去氧化铝制备和电解铝两个高排放环节,减低了成本。根据估算,再生铝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再生铝相对电解铝能够减少约1600元/吨的碳成本,这使得再生铝成本更低。 2.解读有色金属行业固废及危废最新环境政策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的重要讲话。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从防护、治理、政策、配套设施等方面给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意见,重点提到节能减排与固废处理。国家发改委给各级单位委派任务,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实施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 关于全国固废环境管理形式,要先对其特点进行定性。其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大气、水体和土壤之间存在“三重耦合”关系。首先,若对固体废物不作为,则在自然环境的变化下,固体废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其他污染。其次,在处理废液、废气时,可能产生固态废物。最后,对固态废物的处理可能带来次生污染,同时产生其他固态废物。因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生态环境治理必须管好的“最后一公里”。其二,固废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减污方面,固废污染防治是改善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降碳方面,固废再生利用产业碳排放量相对较低,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具有优势。 同时,“十四五”时期固废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一方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 转变的重要体现。 关于固体废物,我国早在1995年10月30日就通过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旧《固废法》),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2004年对该法律进行了首次修订,2013年、2015年、2016年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2020年4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固废法》(简称新《固废法》),并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新《固废法》较旧版本新增三个章节,弥补了生产者延伸制度法律地位的缺失,提升了惩罚力度。 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了固体废物回收治理的内容,要求对固废进行综合利用。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各地各部门废物监管职责,推动利用处置能力高质量发展,包括市场化发展、提升各处理或回收固废的技术路线、建立健全相关固废的标准规范、制定合适财税政策等。 我国经济发展、碳排放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经济发展尚未与碳排放脱钩(碳排放量大),单位GDP的碳排放量高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强度大),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显著短于美国和欧盟 (时间紧),相关技术研发规划部署起步较晚(任务重)。因此,我国在近些年连续发布多份文件提出更加符合当下情况的任务与要求。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