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安全监测细分领域行业龙头,“自主研发+布局广阔+客户优质”构筑核心壁垒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安全监测细分领域行业龙头,“自主研发+布局广阔+客户优质”构筑核心壁垒

2024-05-04朱洁羽、袁理、钱尧天东吴证券M***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安全监测细分领域行业龙头,“自主研发+布局广阔+客户优质”构筑核心壁垒

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行业:上层政策持续扶持,中层产业格局优化,下层下游行业需求广泛:1)我国2016年以来推出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力度。2)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球,其中智能传感器占比稳健。由于我国近年来工业信息化高速发展,传感器市场规模2019-2023年预计从2189增至4045亿元,CAGR为17%,高于全球CAGR 8%水平,其中智能传感器占比维稳在35%以上(高于全球2021年占比24%),我国传感器发展区域较为集中,华东、中南、华北三个区域发展领先,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46%/20%/13%。3)下游行业适用范围广泛,包含能源、水利、交通、智慧城市、地质灾害等。 能源板块新能源趋势显著: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风电并网容量2010-2023年由2958增至44134万千瓦,CAGR为23.1%;水利板块增长稳健:水利建设落实投资2011-2023年由3452增长至11996亿元,CAGR为10.9%;交通板块公路、铁路建设呈增长态势,2023年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铁路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发展迅猛: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由3.5增长至21.1万亿元,CAGR为56.7%,预测2021-2023年CAGR为16.4%。 核心竞争力:产品专注自主研发、技术壁垒高筑、服务领域布局广阔、客户资源禀赋优异: 1)产品端:公司智能监测终端产品主要包含四类: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安全监测管理软件及G云平台,与可比公司金码测控同类振弦式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仪对比来看,公司传感器适配度更高,采集仪兼容性更强,同时公司核心G云平台可以达到有效监管,降本增效目的,优势显著。2)技术端:公司在拥有的五大核心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强了振弦式传感器的稳定性、适应性、可靠性,提高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灵敏性、传输距离、抗干扰性,通过对物联网集成技术及云平台应用提高了采集设备准确性、兼容性、应用性。公司通过20多年积累在安全监测传感器行业获得了国家使用新型、外观设计及发明专利40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13项。3)服务领域:对于细分监测传感器领域,不断拓展具体使用场景及地域范围,由点及面覆盖形成协同效应是企业发展基石,分行业来看,公司市占率在水利、能源较高,在交通、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布局以西南华北区域占比较高,伴随市场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4)客户端: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施工局、高校等,合作稳定,订单较大,公司2019-2021年客户数量分别为923/866/956家,水利、能源、交通占比较高。公司产品多为工业用品而非民用,相比而言客户更为注重公司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对品牌依赖性较低,迄今为止,公司已经提供了上千个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安装服务,经验丰富,包含三峡水电站、新疆哈密抽水蓄能电站、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中俄中缅油气管道、南北水调、京沪高铁、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布达拉宫等,获得下游客户认可,客户群体逐渐扩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10/1.3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9倍,基于公司在安全监测细分领域行业地位处于领先位置且下游领域发展前景良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空间受限风险;下游基建投资增速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应收账款回款较慢风险。 1.深耕传感器二十余载,细分领域智能监测龙头 1.1.发展历程:深耕智能监测传感行业二十余载,细分领域行业龙头 公司产品5次迭代、深耕智能监测传感行业20余年,拥有高质量完整安全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细分领域龙头。公司1998年成立,20余年期间公司技术研发由1.0阶段发展到5.0阶段:1)1.0阶段:公司聚焦振弦式传感技术的研究,形成了7大系列应力应变监测仪器、20大类变形监测仪器、5大类渗流监测仪器等;2)2.0阶段:公司2004年开始研究光电传感技术,研发生产了四类CCD监测仪器;3)3.0阶段:公司2007年开始研究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行业率先提供了全品类光纤光栅监测仪器,包含10类变形监测光纤光栅传感器,5大类渗流光纤光栅传感器等;4)4.0阶段:2012年,公司开始研究物联网集成应用技术与云服务平台应用技术,在原有Micro40系列推出G系列等各类数据采集仪,形成G云平台雏形;5)5.0阶段:公司2016年通过产品创新升级向数据服务商转型,推出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G云,以及G云4个系列终端产品。 公司通过5次对产品的升级迭代形成了以精密传感器和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载体,以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安全监测系统。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营收规模稳健增长,费控良好推动业绩高速增长。公司2019-2023年营收规模伴随市场需求增长由1.71亿元增长至3.29亿元,CAGR为17.8%,费控良好下归母净利润由0.21亿元增长至0.73亿元,CAGR为36.5%,归母净利率增长9.9pct达到22.2%。 图2: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百万元)及同比 图3:2019-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同比 1.2.团队管理:管理团队年轻化,发展潜力充足 公司实控人为前董事长蒋小钢。公司实控人为蒋小钢,直接持股28.88%,蒋小钢2020年4月退休,辞任公司董事长职位,现任董事长为袁双红。 图4:公司股权结构图(截至2024年4月1日) 公司高管团队年轻化,具有优异发展潜力。公司高管团队跟随公司多年,平均年龄仅为43岁,正值当打之年。总经理赵初林2006年进入公司,已在公司任职18年,同时销售背景出身有利于公司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其余三位副总经理也在公司分别任职26/22/18年,与公司共同成长,具有发展潜力。 表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1.3.业务拆分:智能监测终端产品为主,安全监测物联网服务为辅 公司业务模式以产品销售为主,服务方案辅助,近五年伴随市场拓展规模快速扩张。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智能监测终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另一部分为提供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2019-2023年伴随公司大力拓展下游市场,主营业务收入有明显提升,2023年智能终端销售及物联网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2.73/0.56亿元,占比主营业务收入83%/17%,2019-2023年CAGR分别为19.1%/12.1%。 图5:2019-2023年公司各业务收入(百万元)及同比 图6:2019-2023年公司各业务收入占比 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费用率控制良好。公司2019-2023年毛利率由52.6%逐步攀升至54.6%,维持高位,主要由于公司智能监测终端设备技术含量较高、品牌知名度高,2019-2023年智能检测终端毛利率维持高位,较为稳定,而解决方案及服务业务除设备供货外还需提供其他土建工程如提供辅材、运输、钻探施工、安装调试等,成本提高导致毛利率较低。2019-2023nian1公司费控良好,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2.7/2.9/3.1pct至10.8%/10.1%/7.6%。 图7:2019-2023年公司各业务毛利率 图8:2019-2023年公司费用率变化 2.传感器及仪器仪表行业:上层政策持续扶持,中层产业格局优 化,下层下游行业需求广泛 2.1.上中层:政策扶持,产业优化,装备升级 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受到上层政策扶持,自上而下推动行业发展。自上而下来看,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国家目前正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相应传统产业面临改造更新需求,如需要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及精益化,从而推动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2016年以来,国家推出了系列政策以鼓励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表2:2016-2023年行业部分相关扶持政策 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球,其中智能传感器占比较为稳健。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传感器及智能仪器行业的子行业,与物联网息息相关。1)从全球来看,由于物联网及5G不断发展,全球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2019-2023年预计从1521亿美元增至2034亿美元,CAGR为8%,其中智能传感器占比由21%提升至24%。2)从中国来看,由于我国近年来工业信息化高速发展,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2019-2023年预计从2189亿元增至4045亿元,CAGR为17%,高于全球水平,其中智能传感器占比维稳在35%以上。 图9:2019-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 图10:2019-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我国传感器发展区域较为集中,华东、中南、华北三个区域发展领先。从区域布局来看,华东、中南、华北三个区域2021年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6%/20%/13%,合计占比80%。主要原因是华东区域工业类别多、产业发达,例如汽车、能源、电子等行业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传感器配套需求相应增加;中南地区轻工业发达,高新企业众多,如5G、无人机等;华北区域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基地,在航空、自动驾驶领域发展领先。 图11:2021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区域布局 2.2.下层:下游需求持续增加,能源、交通、智慧城市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安全监测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产品下游行业适用范围广泛,包含能源、水利、交通、智慧城市、地质灾害等。行业下游主要包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分板块来看: 1)能源板块新能源趋势显著:2011-2021年中国电力投资总量CAGR为3.2%,增长37.7%至1.0万亿元。“十四五”期间电力新能源趋势化显著,装机容量结构持续优化。 水电方面,2023年末我国水电装机规模为4.21亿千瓦,同比增长2.7%,“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将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抽水蓄能方面,2023年我国抽水蓄能核准加速推进,当年核准装机规模合计4560万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划到2025年和2035年抽水蓄能投产规模将分别增至6200万千瓦及1.2亿千瓦以上;核电方面,近两年核电核准加速,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各核准10台核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重回快速发展轨道。截至2023年末,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共计56台,装机容量达5719.0万千瓦,同期末核准在建机组达26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图12:2010-2023年中国风电并网设备容量(万千瓦) 图13:2011-2022年中国电力投资总量(亿元)及同比 2)水利板块增长稳健:水利建设落实投资2011-2023年由3452亿元增长至11996亿元,CAGR为10.9%,增速稳健。 3)交通板块公路、铁路建设呈增长态势:2023年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再创历史新高。根据2023年交通运输部公开的数据显示,铁路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2023年1-11月份完成公路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1-11月完成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829亿元,同比增长23.7%。民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019-2023年,5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万亿元。 4)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发展迅猛: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由3.5万亿元增长至21.1万亿元,CAGR为56.7%,发展迅速,支出规模由173亿美元增长至286亿美元,CAGR为13.4%。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2024年将达33万亿元。 图14:2017-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图15:2017-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支出规模 5)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