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英文名称ChinaFoundationForum,简称基金会论坛,CFF)是有志于追求机构卓越、行业发展的基金会自愿发起的行业平台。2008年,在当时的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指导下,八家机构发起“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6年转型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为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编辑说明:本手册汇编于2020-2022年由基金会论坛秘书处团队编译的文章(并在CFF2008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原文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信息,仅作内部学习使用。内容错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反馈请联系邮箱renmengjie@cfforum.org.cn. 特别致谢: 感谢以下编译团队成员的卓越贡献(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何雨倩、江安琪、娄蓬勃、李秋池、吕全斌、Lynn、邵晗、Sheryn、Vera、王清、虞嘉葳、小叶、张培铃、周婉莹 感谢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的大力支持! 项目统筹:任梦洁 编辑校对:李燕秋、周安琳设计排版:付晓婕 印刷时间:2023年11月 谷青 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 前言 2018年,当我离任联合国加入福特基金会后,首要任务是拟定福特基金会支持中国公益慈善发展的资助策略。自2008中国公益元年始,经过近十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公益慈善渐渐构建起一个生态体系,在教育、乡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深入发展、成果丰硕,逐步形成了各领域纵向发展的系统。站在中国公益慈善发展十年的时间节点,在广泛征询利益相关方和合作伙伴建议的基础上,我看到了中国公益慈善在下个十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需求: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机场等硬性基础设施,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是软性的,通常是指聚焦公益慈善发展的共性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类机构。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类机构将各个纵向发展的议题领域凝成合力,植根于一个横向的、稳固的地基之上,同时又滋养各纵向议题领域,从而使公益慈善形成一个“行业”,为各纵向领域发展的枝繁叶茂、整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提供支撑。 基础设施,无论硬性还是软性,具有公共品属性。虽是刚需,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公共品属性使其在资源方和服务方两端都面临发展挑战。从资源端来看,不同于硬性基础设施依赖政府税收和市场中使用者付费的普遍做法,属于第三部门的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基本上很难从政府和市场资源中汲取其发展所需的必要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对多数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资助方来说,基础设施类机构需大额、长期投入,产生资助成果的周期长,且存在无明显成果、无最佳资助案例和故事的风险,这不符合多数资助方寻求显性的、立竿见影的资助成果的预期。从服务端来看,公益慈善行业基础设施类机构及其产品和服务更像是一种“公地资源”,类似于算作公摊面积的小区绿地,使用者缺乏维护此类 资源的动机和能力,普遍存在“免费使用”或者“搭便车”心态。假如需要的投入等于或者大于使用收益,使用者甚或可能选择不再使用。资源端和服务端的困局为创立并运营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机构带来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悖论:一方面,使用者越多,基础设施类机构的价值越大,需要的资源输入就越多,就越不容易找到以提供公益慈善行业公共品供给的“耐心资本”;另一方面,由于公益慈善行业对基础设施类机构的存续和发展是一种刚需,机构不太可能因自身原因单方面决定减少对行业发展的服务供给,因为那会明显降低服务端希望共享的“行业福利”,损害行业整体发展。 秉承三个I(Ideas,InstitutionsandIndividuals)的资助理念,福特基金会长期以来鼓励创新思想、支持有远见的个人发展、帮助创建或支持机构成长。我们在中国的公益慈善资助战略聚焦公益慈善行业生态建设,乐于为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类机构的发展提供“耐心资本”。在众多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类机构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支撑基金会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类机构,以期释放更多国内新晋资助方的潜力,引入行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让更多执行类机构可不为资源所困,实现其公益慈善愿景。 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行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产出了这本《生态新知——公益慈善生态建设编译集》,再次增加了行业公共知识产品的供给,仿佛寒冬中一枝独傲霜雪的腊梅,在艰难的环境里努力开出美丽的花朵。由衷希望公益慈善行业同仁可以与我一起,细品梅香,想一想我们可以为公益慈善行业的未来发展做些什么。道阻且长,心怀希望! 1 目 录 前言 001 PART1 基本概念 004 阅读指引 什么叫公益生态系统 关于“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5问5答评估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4Cs框架 基金会与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如何共绘公益慈善生态地图公益生态“黑话”大起底 005 006 011 014 018 022 028 PART2趋势概念031 阅读指引 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新趋势2021,公益生态建设的三个关键词 多元、平等、包容——基金会如何推动? 打破“内卷”,三个来自公益领域的创新实践2022世界公益慈善环境指数(GPEI) 2022亚洲好公益指数(DGI) 032 033 036 039 042 045 050 PART3学习评估054 阅读指引 英国新慈善资本《如何做好公益慈善》指南推动系统性变革:基金会的学习与进化 2 055 056 065 资助方和被资助方,是时候坐下来好好谈谈了069 PART4机构案例072 阅读指引 各国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组织都在做些什么?欧洲公益慈善协会PHILEA 美国最大公益慈善信息平台CANDID美国密歇根州基金会理事会CMF 阿拉伯基金会论坛AFF 073 074 077 081 086 090 PART5书籍推荐093 阅读指引 《从慷慨到正义》——福特基金会的行与思其他好书推荐 094 095 102 参考文献106 3 4 丨阅读指引 ·《什么叫公益生态系统?》:聚焦公益生态的基本概念,从德国基金会协会的案例引入对公益慈善生态系统的解析。 ·《关于‘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5问5答》:从含义、概念、具体类型、发展渠道、原因五大方面作出说明,建设基础设施是打造良好公益生态的关键。 ·《评估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4Cs框架》:使用4Cs评估框架工具,衡量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机构为生态改变带来的价值。 ·《基金会与公益慈善基础设施》:资金作为投资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重要力量,基金会与公益慈善基础设施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何共绘公益慈善系统地图》:从哪些重要维度分析公益生态?基础设施组织有哪些类型、可以发挥什么功能?生态建设的行动者,需要对生态中的核心要素了然于胸。 ·《公益生态‘黑话’大起底》:揭秘公益慈善生态中的相关“黑话”,再次巩固有关公益生态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公益生态系统? 编译|Vera、周婉莹 一、最佳实践案例:德国基金会协会如何建设好的行业生态? 德国基金会行业历史悠久,最早的基金会成立于1000年前,其中有些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基金会至今仍在运作。虽然德国社会整体的公益参与度和捐赠率都很高,但仍有巨大的公众参与和捐赠潜力有待释放。然而,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的限制以及繁琐的行政程序,成为了鼓励和加强私人捐赠的一大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于1948年的德国基金会协会(AssociationofGermanFoundations,现有4450家会员机构),在跨部门机构“公益法联盟” (AllianceforPublicBenefitLaw)支持下,致力于改善基金会发展的公益生态环境,包括推动修订税收政策、简化建立和运行基金会的复杂程序、并鼓励公益部门更加透明公开。 自2000年起,为推动基金会法(foundationlaw)、基金会税法(foundationtaxlaw)及公益法 (publicbenefitlaw)改革,德国基金会协会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行动: 1.与政府进行初步对话:在2000年前,通过持续对话增进政府对公益行业的热情和兴趣,促使政府在1997年成立由德国各州代表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并起草新的现代化法制规章,并一直持续到2002年。 2.联合公益部门集体发声:借由公益法联盟,集合了10家支持性组织和公益组织的力量,由其中3家机构的发言人和德国基金会协会的法律团队共同管理。“公益和捐赠法”修法改革小组也邀请科学家和特定领域专家加入。 3.提出修法建议:分了三个阶段(1998/2000,2007,2013)提出,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和减轻行政流程负担,例如在预算分配方面给予更高的灵活性。 4.制定积极沟通策略,引起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用讲故事的形式,更高效地将法规政策改革的重要性向政府、媒体和公众展示出来。 5.继续参与制订其他法律:2019年,德国基金会协会和公益法联盟参与起草一部新法,其中包括为基金会制订“经营判断规则(BusinessJudgementRule)”,使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过去二十年间,在协会和联盟的共同努力下,德国基金会行业发生了以下显著变化: 其中,修订后的税收政策,给予私人捐赠更有力而简化的激励措施,比如对公益事业捐款普遍减税20%;而对新的捐赠实行更高的税收优惠门槛,从每人每10年30.7万欧元提高到100万欧元,促使了新成立基金会资产的显著增长;同时,小型基 金会的初始捐赠基金仅有2.5万欧元,大大降低了成立基金会的门槛。 当然,在推进法规政策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例如单靠完善立法还远不足以促进行业发展,德国基金会协会也需要为越来越多新成立的小型基金会,提供更多专业技能和战略管理层面的支持。 二、案例解析 (一)什么是公益好生态? 根据WINGS的研究,一个强大的公益支持生态系统(PhilanthropySupportEcosystem),能够帮助行业加强专业性、提高捐赠金额、并树立行业标准,从而帮助公益行业中的组织和个人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从德国基金会协会的案例可以看出,法规政策环境的改善,有效带动了基金会行业资产的显著增长、以及新基金会数量的大幅增加。但实际上,良性的政策环境仅仅是建构好生态的其中一环,公益支持生态系统离不开政策、资金、知识、工具和数据、以及普惠基础设施这四大基石。 各国的公益组织在推动建构好生态时选择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常见的比如倡导捐赠、立法改革、提供数据解决方法、赋能新基金会专业发展、改善税收优惠政策等。 但放眼全球,除了我们常取经的美国、西欧等国家,这四大基石都能坚强稳固的国家着实屈指可数。基石中的各个要素仅仅存在是不够的,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发挥作用并且良好运转,就仍然难以发挥强大的支持作用,成为公益发展的助力。 一般意义而言,一个良好运转的公益生态都会具备以下十大共通特点: 1.由生态中的公众个体创造、理解、尊重和支持,并能充分链接彼此; 2.能够被生态中的公益组织理解、尊重并支持,并能充分链接不同的组织; 3.任何公益组织都有机会获得所需工具,来进行项目的设计、执行、监测和评估; 4.通过公众筹款和接受定向捐赠,公益组织可以实现发展上的自给自足; 5.能够影响政策; 6.被政府和企业视为立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伙伴; 7.行业自律; 8.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外在环境变化的能力; 9.透明且具有公信力; 10.超越政治和党派。 知易行难,看似短小的十大特点,仅仅是一条“影响政策”,德国基金会协会就持续不断努力了近二十年。像这样的幕后功臣还有很多,通常被统称为“公益支持机构(PhilanthropySupportOrganizations,PSOs)”或“基础设施机构(InfrastructureOrganizations)”。他们在响应公益生态环境中的各个问题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下,其作用将越发关键。 (二)好生态的幕后功臣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通常很少有人切身理解第三部门或公益行业在促进公共卫生、教育、气候变迁等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