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开年市场还是在下跌,港股和a股都下跌,不过我们持有的接近半仓的高息股,包括油气股、电信运营商和煤炭,今年都是逆势正收益,也获得了超额收益。另外我们第二重仓的电商股也已经创了新高。那么今年的思路是怎么样呢?我认为整个市场跌到现在这个位置,什么时候能涨起来,那肯定是需要一定的政策外力的刺激,如果让市场自发性的去直接扭转趋势,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当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恒值16000点从24年年初看到24年底,向上的概率肯定是大于向下的概率,有80%的 概率是可以向上的吧,a股指数也是可以向上的,从空间的角度,我认为向下的空间最多也就是五到十个点了吧,但是向上的空间,看后续政策的一些力度,还有经经济修复的一些情况,向上的空间可能会比较大。就拿2022年10月份到2023年两月份,恒指从跌破1万5直接弹到了接近2万3,整 个恒指的反弹幅度有50%,所以目前恒指1万6,单纯从恒指角度我觉得指数如果向上,它的空间是很难估算的,有可能少的话十几20个点,多的话30到40个点可能性都是存在的,a股的指数比如说从2800多点回到3000多点,这种空间肯定是有的。所以我们觉得指数在目前这个位置,不管 是向上的空间对比向下的空间,还是向上的概率对比向下的概率,从赔率和概率的角度都是占优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肯定是继续满仓。 这是一点,第二点什么时候市场能反转?市场反转的契机或者导火线是什么?这一点我没法判断,肯定是要根据后续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的一些货币或财政政策来判断,看能不能出一些比较有力度的货币或财政政策,等我们看到了这个契机了,再去调整我们的仓位比例,目前还是维持我们50%的高息股50%宏观经济关联比较大的股票,比如说铜金股是上游的股票,但是它实际上以铜为主,本身也是跟宏观经济正相关的,电商股虽然逆势在涨,但它并不是高息股,它本身也是跟消费零售相关,它新高是因为它本身跟竞争对手相比,能够持续获得市场份额,并且在海外的发展做的比较好,所以它并不是防守标的,它本身也是个进攻标的。 所以当指数向上,比如恒生指数向上的时候,对它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向上动能。所以电商股也是跟整个宏观经济是正相关的标的。另外我们还持有一些其他的标的,比如酒店股,目前是十个点左右的配置,属于消费类股票,也是跟经济跟消费正相关。 电商股、消费股和铜金股都是跟经济比较相关的,这里就有三四十个点的仓位了,剩下还有一些零散的配置,也是跟经济跟指数是正相关的一些标的,在我们判断指数向上的概率比较大的时候,维持满仓的状态,其中半仓的高股息和半仓的宏观经济票,当然我们这个仓位并不是说年初到年底就不动了,随着比如说我们的高息股越涨越高,我们的一些好的股票,比如说跟经济相关的一些消费股,或者其他的一些互联网的股票,或者一些其他板块的股票,如果我们觉得跌到已经非常便宜的位置,或者说不管是基本面估值也好,或者技术面判断也好,觉得有机会了,我们会陆续的进行一些高息股的减仓,然后会去陆陆续续左侧加仓这些跌多的标的,但是左侧换仓我们并不会很多。 因为左侧太早介入会有一定的风险,更多的我们还是会去等待,比如说宏观经济发生一些数据上的信号 ,或者政策上的信号,或者说美联储的一些大转向以后,国内的一些货币政策放松等到。当然这个时间不能判断,目前除了半仓的高息股,另外一半的持仓我们认为也是有竞争力的,有自身阿尔法,所在行业相对来说也是在整个跟宏观经济关联的行业当中,也是相对来说能够超越指数的一些行业,然后我们选的个股又是行业里自身阿尔法比较强的个股,就拿电商股举例,其他电商同行都在持续的下跌创新低 ,但是它能够持续创新高,这就是它自身阿尔法的一个体现,所以我们就继续持有它,我们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选股来选出跟宏观经济关联的股票,跟指数正相关的股票当中,一些有alpha的股票去持有 它。我在年报里也提到了,经济放缓以后,需求是很弱的,因为很多行业都有一些裁员,大家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会降低或者由于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大家的消费越来越保守,一些可选消费可能就不消费了,一些必须消费可能也会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消费。而在行业需求不稳定或者是下滑的情况下,有不少行业还是供给过剩的。那么我们就必须选择一些有超级壁垒,竞争力超强的公司才能度过这个需求小于供给的时代,我们必须选择一些龙头公司,比如说品牌壁垒,品牌超强,这个品牌还是供不应求的,虽然别的东西都卖不动了,我这个品牌供不应求,比如说有渠道壁垒,或者说有技术壁垒、牌照壁垒等等,例如电信运营商就相当于是一个壁垒,或者说像油气运营商,全中国的海上油田都是他独家去勘探和开发,它有垄断地位的。所以我们的配置除了高息股以外,剩下半仓的配置必须是有强烈壁垒的公司,而不是说现在敞开了竞争。所以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新能源,光伏风电等等的在这种需求下滑的阶段,供给投入产能又非常大的这种行业,我们全部就规避掉了。 前面提到高息股,其实大家有时候有些误会,觉得高息股每年分红才七个点,那我持有它是不是代表一年才六个点、七个点的收益?实际上如果它的ROE有20%,如果今年PB是1明年PP还是1,实 际上一年是赚了20%ROE的收益,它并不是七个点的收益,虽然只分给你七个点,但另外13个点 它是放在净资产里面了。那么它的pb就会下降,估值就会下跌。但如果市场能够维持它的估值稳定的话,它继续会把这个净资产的那部分涨幅也会涨掉,涨掉以后它其实获得一年还是20个点的收益。所以我们半仓持有这样的股票来做稳定的基石,在目前的整个市场持续下行的情况下,还有另外半仓,我 们会很谨慎,很谨慎的去集中我们的仓位,因为去年比较乐观,我们的仓位是比较分散的很多小票很多弹性大的标的去做配置,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我们看不到经济反转的时间点的时候,我们把仓位集中在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公司当中。他不怕竞争,或者说他竞争优势太明显了,这种公司哪怕需求不足,死的也是同行,就这样的配置思路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执行了。比如前面提到的电商股,在外卖股或者其他电商股创新低的时候,因为自身的基本面再加上出海也非常顺利,所以大家对它有一定的追捧,所以它的股价就走出来了。 还有酒店股,虽然宏观经济放缓,但是旅游消费还是可以的,商务出行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是实际上它也有自身比较强的阿尔法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虽然股价跟着指数跟着消费板块都在跌。酒店行业我是长期看好的,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很多酒店股都创新高,只是因为当前国内大家对消费失去信心,信心不足才会导致的一些下跌。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未来财报出来以后,会发现它也是远好于同行,它的数据也是可以支撑它的估值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些股票是可以持有的。然后铜金这些股票,自身有产量的增长,在美元如此高息的情况下,铜价也能维持稳定,随着未来比如说整个货币放松,或者随着经济的复苏,这些股票都是有向上动能的,它自身也比较强的阿尔法。剩下目前我们也是在陆续的寻找一些其他消费类的股票,比如一些体育用品在内的各大消费类或者互联网当中,我们在寻找一些本身壁垒比较强,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个股,我们也慢慢储备,先建一点观察仓,随着等高息股涨得太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切换,或者说随着市场反转的信号看到以后,我们也会进行仓位的切换。 我们这里也讲一下美股,我去年最理想的思路是a股港股再涨一涨,然后再切换到美股,但实际上没有等来这个时机。我们春节以后A股港股就一直下跌,美股反而涨起来了,所以我们去年没有等到这样的一个仓位切换的时机,也错过了去年美股很多好标的。这里主要原因是一波AI的行情,把美股的一些科技股一下子拉起来,因为我们关注美股也主要是以科技股为主,实际上我自己也是有几个相对来说是比较偏好的美股,我是想等着美国的货币政策还是持续在鹰的时候,等这些股票都在低位,甚至在新低的位置,差不多再过一段时间到年中的时候来进行一定的切换,把港股卖掉切换到美股。因为我认为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从去年上半年进行快速转向,最早也得到23年的下半年甚至到24年才有货币政 策的转向。但实际上,因为一波AI的行情,AI的行情发展的非常快,迅速的把美股科技股给带起来 了,到了去年下半年的时候,虽然美联储的一些口风转变了,但这时候美股是第二波的上涨,那这时候再去建仓的位置并不那么好,所以整个去年的美股我是错过了。 然后站在今年目前的时点,纯美股我目前大概有一个点左右的仓位,因为仓位比较小,我也就没刻意去提它。这公司我还是看好的,所以我就先配着,但是目前点位我也不想上仓位,我觉得是要等,我并不想很高的位置去买很多这些股票。虽然美国这些公司非常好,但是估值还是有点贵,再加上去年也是比较大的涨幅,所以我们还是要等待。所以在这里我也解释了一下,23年初我曾经讲过港股美股切换的思路,为什么去年没有切换,因为也有投资人来问我为什么去年不做美股等等。因为我是希望美联储货币政策有转向契机的时候去做切换,结果AI行情导致美股涨了很大一波,感觉失去了切换的比较好的机会,我去切换一两个点,没什么意思。所以去年美股是错过了,导致整个美股的收益没吃到。整个情况就是这样,然后今年的思路想法我也大致介绍了。 现场交流环节: 问题一:当市场出现反转的时候,防守类煤炭是不是第一时间需要调整或减仓? 梁宏:调仓主要分为左侧和右侧,左侧的情况是当高新股持续上涨至性价比变低而其他股票跌到有性价比了,我才会进行左侧的换仓。右侧的机会是整个大反转的机会来了,我会右侧加一些被低估的股票 ,减掉一些高息股的仓位。我认为煤炭不是第一个需要减仓的板块,优秀的煤炭公司自身的ROE还是比较高的,是可以长期持有的。目前的估值我觉得拿着没有问题的,减仓时机可以根据未来的实际情况去判断,但现在我不会大规模地切换高息股。 问题二:对24年以来的A股大跌怎么看,还会继续下探还是熊市的最后一跌? 梁宏: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基本面的原因。整个经济目前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不好,一些上市公司裁员,市场可能新增悲观的预期,导致消费投资更少,大家都去配一些高息股去买一些理财,把各种投资都往一些保守型的去切换,导致持续的下跌。是不是最后一跌,这个肯定不好说,我觉得主要原因并不是说发新股,也不是资本市场的问题,主要还是经济原因。 问题三:现在梁总的规模多大,请单独讲讲刀塔FOF和美元基金的仓位和持股情况。 梁宏:现在规模是130多亿(包括上海希瓦和海南希瓦),刀塔FOF的配置分为四部分:一半以上 的仓位配置在大小牛系列,另一部分配置在单独做高息股的一个底层基金里,所以高息股的配置会比一般的大小牛系列产品多一点,剩下还有一部分仓位是配在固收产品和金箍棒系列产品中。另外,美元基金的持股情况其实跟大小牛系列产品的持股情况会差不多,仓位会更加集中一点。去年美元基金表现比大小牛要差的原因是美元基金有20%左右的杠杆,而且物业股占比稍微比大小牛多一点,所以导致去年的下跌在七个点左右。 问题四:希瓦小牛自成立以来业绩两年都没有转正,今年有什么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吗? 梁宏:我们看整个市场情况,比如16年市场不太好熔断,17年市场就比较好,然后18年市场差了以后,19年20年市场也比较好。但是过去三年,21年我个人认为做的不好的,2021年是结构 性的市场,新能源板块的表现是非常好的,我们在年初表现还不错的情况下,整年把当年的利润都跌没了。22年我认为是一个还不错的表现,22年整体指数下跌20%左右,我们22年基本上没怎么亏 钱。23年的话我觉得是中等的水平吧,23年小盘股表现还是可以的,大票、基金和指数跌了十几个 点,我们的基金有十个点左右的超额收益。至于为什么连续亏损,这里面当然有我自身的原因,比如说21年我们没有重仓在新能源上面,仍在一些互联网标的和教育股上面,造成了巨额的亏损等等。但是 22年和23年真的是市场太差了,也跟我个人年初的时候比较乐观有关系,没有把仓位早些切换到美股及高息股上。过去九年希瓦在市场不好的年份,比如说16年、18年,以及过去三年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确实表现比较一般,就是市场中庸水平。但是在市场比较好的年份,17年19年20年,我 们三年都是能够大幅战胜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