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工银亚洲]:日央行终结负利率时代,之后呢?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日央行终结负利率时代,之后呢?

2024-03-22李卢霞、兰澜、张润锋工银亚洲胡***
日央行终结负利率时代,之后呢?

欢迎扫码关注工银亚洲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李卢霞兰澜张润锋 研究报告 日央行终结负利率时代,之后呢? 阅读摘要 3月19日,日本央行修改超宽松货币政策框架,核心政策调整包括3个方面:(1)短端取消负利率;(2)长端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3)日央行停止ETF、J-REITs的购买,购买国债金额大致不变。 整体来看,日央行“量价齐动”,相比以往较为谨慎的态度,此次明显节奏更快。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从短端利率(-0.1%)适用的准备金比率(4.9%)及市场利率(均值:0.72%)数据观察, 长短端利率的约束力(binding)均在逐渐减弱。日央行实际是移除 了已不再具有实质约束的基准利率限制,会议后日元下跌套息交易并未受到较大影响可以佐证此点。(2)通胀中枢(1月CPI:2.2%)抬升,春斗超预期涨薪也为未来“工资-通胀”循环提供支撑;(3)劳动力市场整体偏紧,失业率保持低位。(4)日央行在全球其他主要 经济体利率保持不变的“窗口期”走出“负利率”,也有风险控制的 考量。 调整宽松框架之后,日本经济将面临新的问题:(1)价格是否能稳定在温和增长区间?关键是通胀能否从“成本输入型”转化成“内需拉动型”,归根结底还是内需扩大的问题。(2)提高利率之后,企业投资是否能够持续?产能利用率、资产收益率中枢下移是否会制约日本经济增长。(3)较长期内日元升值可能性较高,预期会增大日本出口企业的压力,不利于出口增长。(4)2023年日本政府的债务率超过250%,利率提升之后日本政府2025财年预期付息增加3.7万 亿日元,相当于人均2.94万日元债务。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日央行后续迅速加息的概率偏低,更大可能是调整购债规模来平滑收益率曲线及资产价格波动,并关注日本经济的变化相机抉择。 从资产价格变动来看,日股仍有向上空间,但需关注下行压力。日本 央行减持ETF,以及日股和美股的关联性依然对日股具有不确定影响。日债收益率短期或有上移超1.0%可能,但上移空间有限。未来10年期国债中枢或有上移可能,但目前日本经济复苏仍较为温和,利率快 速大幅上涨或掣肘经济增长、引致日央行干预,故上行空间也有限。日元方面,市场已于月初计入大部分货币政策正常化预期,叠加日美 套汇交易受会议影响有限,会后日元不升反贬,但后续日元汇率走势依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与日本经济增长表现,全球贸易回暖、特别是半导体制造业向上提振增长动能,日元汇率中枢转强仍是基本研判。 注:本报告的预测及建议只作为一般的市场评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复制、刊登、引用或向其他人分发。 日央行终结负利率时代,之后呢? 一、日本央行3月货币政策会议释放哪些关键信号? (一)会议核心要点:修改超宽松政策框架,退出负利率、取消YCC、停止部分资产购买,但维持国债购买量、保留对长端利率的干预余地、不排除重新使用旧工具 3月19日,日本央行修改超宽松货币政策框架,同时取消负利率及收益率曲线控制,并停止ETF、J-REITs的购买。向市场传递以下3个重要信号: 1.利率方面:(1)短端取消负利率,将银行在央行的三 层准备金结构1恢复至两层,对超额准备金支付0.1%的利率,从而引导无担保隔夜利率回升至0-0.1%之间(目前在 -0.1%-0之间,见图表1);(2)长端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YCC, 2023年10月至今为以1%为参考价购买10年期国债),保留当利率出现大幅波动时灵活购债。 1在三层准备金结构下,基础准备金、宏观附加准备金、政策利率准备金分别适用+0.1%、0、-0.1%的利率。 图表1:目前无担保隔夜利率在-0.1%-0之间图表2:YCC实施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数据来源:CEIC、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2.资产购买方面:(1)日央行停止ETF、J-REITs的购 买,并将在一年内停止商业票据及公司债券的购买。(2)日央行将继续以与之前大致相同的金额2购买国债。ETF、J-REITs方面,根据日央行资产负债表,2021年以来日央行 基本停止增持J-REITs、2023年以来日央行基本停止增持ETF。日央行持有的商业票据及公司债券金额亦分别在2021、2022 年开始下降。国债方面,自2023年初起,日央行每季度的 购债计划已在“碎步式”缩减,随本次会议公布的二季度购债计划缩减幅度加大(见图表5),未来日本央行料相机抉择,若复苏斜率较高或逐步减少购债额甚至停止购债,但若复苏 依旧较缓,不排除日央行继续维持当前购债速度、甚至加大购债力度的可能。 2目前约为每月6万亿日元。 图表3:日央行持有的ETF、J-REITs、商业票据及公司债券(万亿日元)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图表4:即使在放松YCC后的2023年三、四季度,日本央行仍在继续增持日本国债(万亿日元)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图表5:日本央行国债季度购买计划(亿日元) 1年以下 1-3年 3-5年 5-10年 10-25年 25年以上 通胀调整债 券 浮动利率债 券 2023Q1 1500 4250-5750 5000-6500 5750-7750 2000-4000 1000-3000 600 300 2023Q2 1500 3500-6500 4250-7250 4750-8750 1000-5000 500-3500 600 300 2023Q3 1500 3500-6500 4000-7500 4500-9000 1000-5000 500-3500 600 - 2023Q4 1500 3500-6500 4000-7500 4500-9000 1000-5000 500-3500 600 - 2024Q1 1500 3000-6500 3500-7500 4000-9000 1000-5000 500-3500 600 - 2024Q2 1500 3000-4500 3500-5000 4000-5500 1000-2000 500-1000 600 - 数据来源:日本央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3.前瞻指引方面,日央行认为超宽松货币政策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春季工资谈判显示“工资-通胀”循环得到强化,物价持续稳定目标已在望。 二、日央行为何快节奏结束负利率 此次,日央行“量价齐动”,同时退出“负利率”、收益率控制,并减少了资产购买。虽然仍保持“相机”购买政 府债券购买,但相比以往较为谨慎的态度,我们认为日央行 此次货币政策明显节奏更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首先,长短端利率的约束力逐渐减弱。短端利率适用的准备金占比有限;长端来看,市场利率较少触及长端 利率1%的上限。从这点判断,日央行调整基准利率节奏虽快,但主要是放松了约束力很小的政策利率,此时放松基准利率市场变化预期可控。 (2)经济数据对于退出“量化宽松体系”有一定支持: 首先,通胀中枢抬升,春斗超预期涨薪也为未来“工资-通胀”循环提供支撑。其次,劳动力市场整体偏紧,失业率保持低位。目前日本劳动市场整体供不应求,劳动力市场热度预期可以维持。另外,日央行在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利率保持不变3的情况下走出“负利率”,也有风险控制的考量,避免政治共振。 1.长短端利率约束力减弱,放松之后预期风险可控。长端来看YCC目前约束力已经较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 上限制放宽至1%之后,市场利率几乎未冲击该水平(见图表6)。取消该限制之后预期影响可控,市场利率不会大幅跳升。但日央行仍保留了回旋余地,若利率上升幅度、速度超过央行容忍度,不排除日央行继续入市压制利率。 短端来看原因有二,首先,适用负利率的准备金占比相 3预期大概率美联储3月20-21日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对较低影响有限。截至2024年1月适用-0.1%的政策利率准 备金占银行总准备金比例为4.9%,明显低于实施负利率之初 (2013年2月)的8.8%(见图表7)。其次,2023年以来信贷增长趋势较好,2023初至今,日本银行业贷款及贴现平均同比增长率为4.2%,远高于2013-2022年均值3.0%,或表明信贷投放增长良好,即使对超额准备金支付正利率,也难以重演2013-2015年银行将资金回存央行的情形。 图表6:两次放松YCC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并 未冲击利率上限图表7:适用负利率的准备金占比相对较少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日本央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2.通胀中枢抬升,“春斗”带来“工资-通胀”循环。 2024年1月CPI同比增2.2%,剔除生鲜食品及能源的CPI同比增3.5%。二者虽较2023年均值有所回落(3.3%、4.0%),但中枢已显著高于1991-2021年均值(0.4%、0.3%),基本摆脱通缩。春季工资谈判中薪资的超预期涨幅料将推动“工资-通胀”良性循环中“进口价格上升-工资上涨-产品 价格上涨-企业对产品及服务实施多样化定价”4由前三阶段向最后一个阶段的转化。 图表8:日本家庭收入领先家庭支出及零售增速, 目前家庭收入有改善迹象图表9:通胀中枢上升,服务通胀逐步占主导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3.就业市场偏紧,整体供不应求。 截至2023年12月,日本总招聘岗位数245.1万、未 恢复至疫情前的266.0万,且自2023年初(255.6万)略微回落。但供给端因老龄化加深,劳动参与率继续提升空间有限。在人口持续负增长背景下,日本劳动参与率已从2013年的59%附近提升至目前的约63%。各年龄段中, 55-64岁人群劳动参与率抬升最为明显(目前较2012年末提升超12%),但疫后65岁及以上人群劳动参与率已难以提升、甚至有所下滑(见图表5)。随着55-64岁人群日 42023年12月6日,冰见野良三在大分县金融经济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出形成“工资-通胀”循环的四个阶段,第1阶段为企业在销售价格中反映进口价格上涨,第2阶段为工资反映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第3阶段为企业在销售价格中反映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第4阶段为企业的定价政策变得多样化,除了低价产品和服务外,也销售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渐年长,未来劳动力供给或更加紧张。供不应求格局下, 失业率持续下降,2024年1月失业率继续降至2.4%,远低于1991-2021年的失业率均值3.7%。新增就业人口在 2023年11月末有较大改善,其中制造业新增就业受出口转好提振快速回升。2024年1月有效求人倍率5升至1.35,低于疫情前的1.72(2018年12月)但逐步接近泡沫经济时代峰值1.58(1990年9、10月,见图表6),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2024年春季工资谈判初步涨薪5.3%。 图表10:疫情后65岁以上劳动力参与率难以继续提高,反而下降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图表11:有效求人倍率回升至近泡沫经济时代峰值 数据来源:WIND、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三.量化宽松之后,日本经济仍面临的不确定性 调整宽松框架之后,日本经济仍面临各方面问题: (1)目前通胀温和增长,但后续需关注通胀能否从“输入型”转化成“内需拉动型”。从推升通胀的因素来看,虽然目前成本推升的通胀在逐渐减弱,但后续需求拉动能否将 5有效招聘岗位/有效求职人数。 价格水平维持在温和增长区间仍有不确定性。进口商品价格 指数同比从2022年7月49.5%的峰值回落至2024年2月的0.18%,2023下半年至今服务6对通胀拉动率持续在1%以上。但从消费数据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