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深度研究报告:经营效率卓越,大适应症布局领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深度研究报告:经营效率卓越,大适应症布局领先

2024-04-07刘浩、张艺君华创证券E***
深度研究报告:经营效率卓越,大适应症布局领先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是国内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自2018年首款产品信迪利单抗获批上市以来,信达生物已有10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公司销售收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23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9%。公司经营效率显著提升,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下降,亏损显著收窄。2023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亏损缩窄至6亿元,相比2022年22.21亿元下降73%。 自主研发+合作引进,双管齐下致力全球创新。信达生物已建立一支拥有1500多名员工的产品研发团队,国清院每年稳定推进6-8个创新候选药物至IND准备阶段,将成为公司长期成长推动力。信达生物已与礼来、罗氏、赛诺菲等国际合作方达成30项战略合作,同时携手本土企业,借助公司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充分实现创新价值。通过自主研发大力投入,对外合作共同开发,公司建立了丰富管线,计划于2027年实现约20款产品商业化,预计将达成约200亿产品销售额。此外,来自临床早期阶段的全球权益管线,以及持续的BD合作将进一步带来成长空间。 四大疾病领域全面覆盖,多款产品进度领先。信达生物在肿瘤、代谢、自免、眼科等四大适应症领域均有领先产品在研。在肿瘤领域,将“IO+ADC”作为研发的重点方向,充分发挥管线协同效应,拓展肿瘤领域市场空间,CLDN18.2 ADC IBI343全球首个进入临床III期。在代谢领域,布局减重、降血脂、痛风等大适应症,全球首款GLP-1R/GCGR双激动剂玛仕度肽已申报上市。在自免领域,国产首个IL23p19单抗已进入临床III期,每三个月给药一次,具备差异化优势。在眼科领域,首款国产IGF-1R单抗IBI311已完成临床III期即将报产,全球首个眼用VEGF/补体双靶向融合蛋白IBI302正在开展临床III期研究,有望延长给药间隔。 投资建议:公司已有10款商业化产品,收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同时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亏损显著缩窄。公司研发管线布局丰富,临床推进迅速。作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有望兑现创新价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3.08、94.66和123.78亿元,同比增长8.1%、29.5%和30.8%; 归母净利润为-3.50、-0.16和8.05亿元。根据创新药管线估值方法(基于风险调整的现金流折现法)测算,给予公司整体估值908亿港元,对应目标价为56港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进度不达预期,竞争格局变动,对外合作不达预期。 主要财务指标 投资主题 投资逻辑 信达生物已有10款商业化产品,在消化核心品种信迪利单抗降价影响后,叠加新品放量,收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同时,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提升,毛利率改善,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得到控制,亏损显著缩窄。信达生物研发管线布局丰富,在肿瘤、代谢、自免、眼科等四大适应症领域均有领先产品在研,创新机制如ADC、多抗、细胞治疗、小核酸等推进迅速。作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有望兑现创新价值。 关键假设、估值与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3.08、94.66和123.78亿元,同比增长8.1%、29.5%和30.8%;归母净利润为-3.50、-0.16和8.05亿元。根据创新药管线估值方法(基于风险调整的现金流折现法)测算,给予公司整体估值908亿港元,对应目标价为56港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一、十款商业化产品加速放量,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是国内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 自2018年首款产品信迪利单抗获批上市以来,信达生物已有10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其中八款用于治疗肿瘤,一款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一款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 图表1信达生物已商业化产品 随着产品陆续上市,公司销售收入迅速提升,自2019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0亿元,复合增速达100%。2022年,受到疫情以及信迪利单抗单价降低的影响,公司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3.4%。 2023年以来,疫情影响消退,销售推广活动恢复并持续向好,公司销售收入显著增长,增速逐季度提升。2023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7亿元,同比增长38.4%。 图表2信达生物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图表3信达生物2022-2023年季度销售额(亿元) 信达生物于2022年初起对商业化业务架构进行调整升级,搭建IO、VEGF、TKI、血液等六大BU,逐步建立更高效的营销体系:一方面,优化团队和专家资源,提升团队产出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更精益敏捷的组织和明确的KPI,提高效率和效益。目前,信达生物已建立约3000人的商业化团队,覆盖3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医院以及1000多家药房,实现全国市场广阔覆盖。 经过商业模式升级调整后,公司销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产品总收入的49.3%,较2022年同比减少7.3个百分点。 图表4信达生物升级商业模式 图表5信达生物销售费用(亿元)及费用率 公司管理及其他费用逐年降低,2023年管理费用率已降至8.8%,同比减少5.3个百分点(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随着收入加速增长及营运效率提升,公司亏损显著缩窄。2023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亏损缩窄至6亿元,相比2022年22.21亿元下降73%。 图表6信达生物管理及其他费用(亿元)及费用率 图表7信达生物净亏损(亿元) 二、自主研发+合作引进,双管齐下致力全球创新 信达生物已建立一支拥有1500多名员工的产品研发团队,具备了从靶点寻找新分子、细胞株开发、工艺放大、方法学、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到临床研究等研发能力。其中信达国清院拥有300多名员工,致力于发现全球FIC和BIC药物,每年稳定推进6-8个创新候选药物至IND准备阶段,将成为公司长期成长推动力。 图表8信达生物研发平台 对外合作方面,信达生物已与礼来、罗氏、赛诺菲、Adimab、Incyte和MD Anderson癌症中心等国际合作方达成30项战略合作。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集团达成了多次总金额超过25亿美元的全面合作,与赛诺菲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股权投资。同时,信达生物携手本土企业,与葆元医药、亚盛医药、驯鹿医药等公司合作开发领先产品,通过公司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充分实现创新价值。 图表9信达生物全球合作 通过自主研发大力投入,对外合作共同开发,信达生物建立了丰富的研发管线。公司计划于2027年实现约20款产品商业化,凭借成熟的商业化平台及经验证的商业化能力,公司预计将达成约200亿产品销售额。此外,来自临床早期阶段的全球权益管线,以及持续的BD合作将进一步带来成长空间。 图表10信达生物长期商业化目标 三、四大疾病领域全面覆盖,多款产品进度领先 (一)肿瘤:8款产品上市,“IO+ADC”创新引领 信达生物在肿瘤领域已有8款产品获批上市,2款递交NDA,2款处于关键临床阶段,10多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全面覆盖肺癌、胃癌、肝癌等高发瘤种,在创新技术领域如ADC、双抗、细胞疗法等均有产品布局。 信达生物将“IO+ADC”作为肿瘤创新研发的重点方向。在ADC研发方面,已建立三套差异化ADC技术平台,布局包括CLDN18.2、HER2、B7H3等单靶点ADC,以及EGFR/B7H3等双靶点ADC管线。同时,公司还在探索ADC联合免疫疗法向前线推进的潜力,充分发挥管线协同效应,拓展肿瘤领域市场空间。 图表11信达生物肿瘤领域布局 图表12信达生物肿瘤在研管线 1、IBI343:全球首款进入临床III期的CLDN18.2 ADC IBI343是信达生物利用引进自Synaffix公司的专有ADC技术研发的重组人源抗CLDN18.2 ADC,具有差异化的分子设计。IBI343抗体部分采用全人源化、高效内吞性的CLDN18.2单抗,经过Fc silent避免非特异性摄取;毒素靶向拓扑异构酶,利用定点偶联技术与抗体连接,获得稳定均一的DAR4分子。在临床前研究中,IBI343显示出比毒素为MMAE(DAR4)或Dxd(DAR8)的ADC更强的抑瘤活性,并展现出显著的旁观者效应,以及更宽的安全性边际。 图表13 IBI343分子设计 IBI343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剂量探索阶段爬坡至10mg/kg,在多个剂量组中观察到耐受性良好,消化道相关不良反应、低白蛋白血症等发生率较低,因AE导致治疗中止比例较低。2024年初,IBI343在超过100例CLDN18.2表达的胃癌/胰腺癌患者中完成首次给药,较短随访时间内已观察到持续提升的ORR,且在先前接受过多种方案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高DCR。 图表14 IBI343早期临床数据 2024年2月2日,信达生物在ClinicalTrials官网上首次公示了IBI343临床III期试验G-HOPE-001的方案设计。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对照研究,对比IBI343单药与研究者选择方案治疗经治CLDN18.2阳性、HE R2 阴性、局部晚期、无法切除或转移的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的效果,主要终点为PFS和OS。 G-HOPE-001研究计划招募450例患者,IBI343成为首款推进临床III期阶段的CLDN18.2 ADC。 图表15 IBI343临床III期试验设计 图表16处于临床阶段的CLDN18.2 ADC 除了IBI343单药治疗胃癌,信达生物还在积极探索免疫联合疗法(联合信迪利单抗、雷莫西尤单抗)用于治疗一线及二线胃癌的潜力。 2、IBI351:中国首款申报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剂 IBI351是信达生物自劲方医药引进的KRAS G12C抑制剂。KRAS是最常见的RAS蛋白亚型,近90%胰腺癌、30-40%结肠癌、15-20%的肺癌患者体内均出现KRAS基因突变。 IBI351通过共价不可逆修饰KRAS G12C蛋白突变体半胱氨酸残基,抑制该蛋白介导的GTP/GDP交换从而下调KRAS蛋白活化水平,从而抑制下游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达到抗肿瘤效果。 2023年11月24日,信达生物宣布NMPA已正式受理IBI351的NDA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NSCLC患者。IBI351是中国首个递交NDA的KRAS G12C抑制剂。 图表17国内处于研发后期的KRAS G12C抑制剂 2023年12月1日,信达生物在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上公布了IBI351单药治疗肺癌及结直肠癌的两项临床研究数据更新。IBI351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II期注册临床研究初步数据结果显示: 截至2023年6月13日,共有116例NSCLC受试者纳入分析。独立影像学评审委员会(IRRC)评估的确认的ORR达46.6%,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终点;DCR达90.5%。中位DoR为8.3个月,出现肿瘤缓解的受试者,53.7%(29/54)仍在治疗中。中位PFS为8.3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IBI351总体耐受性良好。截至数据分析日,共有90.5%(105/116)的受试者发生TRAE,大部分为1-2级,最常见的TRAEs为贫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乏力和蛋白尿。40.5%的受试者发生3级及以上TRAEs。 此外公司还更新了IBI351在结直肠癌中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13日,共有56例晚期CRC受试者纳入分析(其中700mg QD剂量组3例,450mg BID剂量组4例,600mg BID剂量组48例,750mg BID剂量组1例)。600mg BID剂量组中共有48例受试者接受了至少一次肿瘤评估,确认的ORR为45.8%,DCR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