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深度 景德镇作为全球著名的“瓷都”,可谓家喻户晓,债券市场同样“著名”,但并非好事,偏弱的经济财政实力始终困扰着当地,大踏步的发展积累了偏重的债务,过高的债务率等相关指标使得主流机构望而退步。“一揽子化债方案”提出后,已有部分地区收益被扫平,且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高收益”更加稀缺。景德镇是否有挖掘潜力,债务与发展错配的普遍操作下,当下安全性如何?本文从多角度对景德镇进行全面探讨,希望能够回答这一问题。 一、经济与产业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下辖2个市辖区(珠山区、昌江区)、1个县级市(乐平市)、1个县(浮梁县),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景德镇被上饶环抱,北部接壤即为安徽黄山和池州。交通区位上,景德镇拥有皖赣铁路和杭瑞、景鹰、德昌、景婺黄共4条高速公路,景德镇机场也是全国100个重点支线机场之一,但2017年底通车的九景衢铁路才是景德镇第一条动车线路,重要铁路线路的滞后对包括景德镇在内的江西发展确实影响深远。 景德镇名声在外,但实际经济体量在江西并不突出。2022年景德镇GDP为1192.19亿元,在江西1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0,GDP增速为4.7%,与全省持平,排名第4。实际上,江西后4位的新余、鹰潭、景德镇和萍乡非常接近,2022年GDP在1160亿元-1260亿元之间,再上一位的抚州也未超过2000亿元。人均GDP来看,景德镇2022年为7.35万元,水平也一般,但省内可排在第5位,显著高于GDP的体量,但与经济实力接近的新余和鹰潭相比,则差距明显。从产业结构上看,景德镇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3:44.8:48.9,二产占比在省内位于中游,但水平并不高,三产也是相似的位置。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景德镇本身,过去10年,景德镇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二产退、三产进”,与2013年相比,2022年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至44.8%,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4.9个百分点至48.9%,第一产业变化则相对较小。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 2017年前后,二产占比调到50%以下,三产占比提升至44%。 二产的下降,核心在于汽车产业的没落。景德镇早在2000年汽车产量就突破了10万辆,昌河汽车红极一时,当时全国的汽车产量为217.75万辆;2010年,景德镇汽车产量17.26万辆,全国产量已快速增长至1865.40万辆;2015-2017年,景德镇的汽车产量又回到了10万辆徘徊,而全国产量则已接近3000万辆。昌河汽车前后经历了长安、北汽的重组,但依然无法挽回败局,详细原因我们就不在此探讨了,其对景德镇经济的影响毋庸置疑。目前,景德镇仍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列为六大优势产业,但2022年整车产量仅2.06万辆,2021年仅0.99万辆。 2017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8.48亿元,同比下降4.5%,占当年景德镇规上增加值的9.6%;2018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为-3.95亿元,当年景德镇规上增加值232.08亿元;2019-2021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上增加值占比分别为5.2%、4.5%和5.0%。 那么,景德镇优势产业是什么?官方表述为:电子信息产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制冷压缩机及家电产业、直升机及通航产业、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从数据表现来看,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31亿元,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三大行业占比约为3/4,对应两大优势产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和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其他“四大优势”行业占比,或者说对区域的贡献并不明显。 我们同时查询了景德镇历年的统计公报,2018-2020年六大优势产业规上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全市规上增加值增速,但2021年出现了显著的差距,主要是电子信息产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速的下滑,从统计年鉴数据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的规上增加值增速在2021年确实出现了增速的下降(0.7%和-0.6%),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14.0%降至12.9%)和汽车制造(-35.3%升至9.8%)并不明显,甚至矛盾,或许2021年景德镇统计年鉴中提到的“2021年9月,对景焦集团、长虹华意、昌河汽车等集团公司数据打捆进行解捆”可以解释一二。2022年未披露六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合计增速,但占比最高的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和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均出现了一定回暖。 我们再把目光回到江西省内,景德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如何?从下面的两个表中可以很直观的感受。2022年8.4%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省内处于中等水平,体量上和GDP排序基本一致,处于尾部,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未超百亿,占全省的水平仅为2.0%(收入占比2.8%),而GDP占比为3.7%,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偏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也基本印证了这一点。 拉长时间来看,江西各地的变化趋势基本趋同,2017-2019年相对稳定,2022年明显下滑后,2021年显著回暖,但2022年再次转弱。从相对位置来看,景德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省内也排名尾部,2021年及此前均维持在第9或第10的位置,2022年有变化好转,省内排名第6。 再来看二产的另一重要构成,建筑业。2022年景德镇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完成51.71亿元,比上年增长9.8%,但产值数据和工业总产值相比,占比不足5%。另一方面,2021年景德镇建筑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52.03亿元,利润总额2.13亿元。从上述数据可知,建筑业对区域贡献偏低。 上市公司资源方面,景德镇并不丰富,目前拥有上市公司6家,分布在化工、医药和家电行业,总市值约395亿元,体量偏小。 未来规划上,《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十四五”重点任务中经济发展层面包括:(1)全力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到2025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1年规上总产值156.06亿元)、增加值达到300亿元(2021年规上增加值40.90亿元),加快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2)发展景德镇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陶瓷产业、航空产业和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航空、陶瓷新材料、精细化工和医药、膜材料、新能源充电桩等高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可以看出,景德镇未来的发展还将依赖于陶瓷、航空、化工和医药这4大产业。 二产分析完看三产,景德镇的第三产业已超过第二产业。2022年景德镇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3.28亿元,同比增长3.8%。前五大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133.71亿元,+5.3%)、房地产业(71.06亿元,-0.9%)、金融业(62.28亿元,+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2.99亿元,+2.2%)、住宿和餐饮业(26.92亿元,+1.6%),合计占比57.8%。当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4%,利润总额仅10.08亿元,同比增长19.1%。 金融资源方面,景德镇无城商行,农商银行2022年末总资产380.18亿元,各项存款295.40亿元,各项贷款234.93亿元,收入17.79亿元,净利润1.98亿元。2022年末,景德镇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5.08亿元,同比增加143.6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76.83亿元,同比增加232.80亿元。整体规模有限。 更进一步,观察房地产、社会消费品零售和旅游业。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10.91万平方米(占江西全省3.1%),同比下降12.2%(江西省-12.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4.52万平方米(占江西全省3.3%),同比下降17.5%(江西省-15.2%);商品房销售额136.71亿元(占江西全省2.8%),同比下降12.3%(江西省-16.8%)。房地产不出意外的在下滑,但区域的依赖度不高。 景德镇的社零数据持续保持增长,增速在2020-2022年波动较大,有无法克服的原因。受影响更大的是旅游业,2020年和2022年受到了2次严重冲击,目前全市旅游收入的水平基本回到了2016年。旅游目前已是景德镇的另一张城市名片,区域的发展还有赖于其回暖。 最后再看更长期的逻辑,人口。相对于省内人口净流出明显的几个城市,景德镇近几年常住人口仍有小幅增长,这是好的一面,但绝对体量并不大,人口密度也不高。考虑到区域位置与现有条件,未来预计也难出现明显的人口增加,则造成区域发展难度的增加。 本部分做个小结,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医药是景德镇的现在,亦是未来,存在体量有限且盈利偏弱的问题,过去3年受外部冲击波动较大,局部边际略有改善,但仍不够;地产行业影响不可避免,复苏难度大;旅游业更是腰斩,但是未来的期望;人口现阶段表现较好,但潜力不足。 (2)财力 当下,财力更加直观,尤其是对于债务而言。2022年景德镇一般预算收入94.0亿元,不足百亿,且税收占比仅50.2%,全省最低,稳定性也偏弱。自给率方面,江西全省均表现不佳,无一个城市超过一半,最高的南昌仅48.7%,景德镇为38.0%,位于省内中等水平。景德镇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达到222.87亿元,省内排名第4,拉动综合财力超过吉安、抚州等地,省内排名第6。但另一个角度来看,土地依赖度达到70.3%,省内第一,也是唯一一个超过70%的城市。 时间拉长到十年,并不乐观。2013年景德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77亿元,2022年是94.0亿元(最高的是2021年的101.49亿元),增加了20.23亿元,但支出有增长的刚性,十年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35.40亿元增至了247.50亿元,增加了112.10亿元,基本是收入增幅的5.5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自给率的下降,2016年之前还能维持在50%以上,此后就在42%-45%的 水平,2022年进一步降至38.0%。进一步看税收的话,更严重,2013年税收收入为52.69亿元,2022年仅47.18亿元,甚至少了5.51亿元。可以看出,景德镇近十年的税收收入就在五六十亿徘徊。当然,2022年数据差有特殊年份的影响,但也是实际结果,实际上,2021年数据确有改善,但仍承压,产业发展的困难在财力上体现的非常直观。2023年上半年,景德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36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全年收入预期目标95.5亿元(同比增长1.6%)的51.4%,其中税收收入28.29亿元,同比增长47.3%,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导致收入基数偏低,税收收入占比58.5%,较2022年有了一定提升。 土地收入方面(主要以基金收入进行分析),景德镇是在2019年迎来的土地爆发,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达到334.04亿元,同比大增165.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4.0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近3.4倍,极大的增强了当地的财力。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区域财力对土地出让的依赖度显著提高,2019年跃升至77.0%,2014-2016年还是不足30%的水平。疫情3年,该指标也维持在70%左右。过去财力充盈的因子未来可能是压力,2023年的表现也体现了此风险,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5.7亿元,同比下降25.4%,完成全年收入预期目标264.66亿元的13.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34.05亿元,同比下降28.1%。官方对此的解释为:收入完成进度较慢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房地产交易市场依然低迷运行,土地挂牌出让业务偏少,无法组织足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收入。预计这个情况年内无法改善,2024年可能也不乐观,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债务压力会更加突出。 (3)债务 同样先从省内对比来看,景德镇的政府债务余额与其经济体量基本匹配,但城投有息债务则明显超前,2022年末省内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