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钢铁趋势预测 行业研究|钢铁趋势预测 大公国际:钢铁行业稳增长方案的五大关注 文/张行行 摘要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钢铁加工企业亏损面达70%,钢铁上市公司中实现盈利主体比重仅为20%,钢铁行业延续市场需求恢复不足预期、阶段性供需矛盾扩大、行业盈利继续下滑的艰难局势。2023年8月25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钢铁稳增长方案》),指出钢铁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并为钢铁产业后续平稳运行及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综合对《钢铁稳增长方案》解读、对国内钢铁行业运行情况的研判以及对标美国、欧洲等区域钢铁产业发展历程后,作者认为,接下来一段时间,钢铁产业的稳增长及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1)去产能成效仍需巩固;(2)产品结构转型还需提速;(3)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4)绿色低碳是核心竞争力;(5)资源约束瓶颈亟待打破。 产能方面,目前钢铁产能政策强调只增不减、严格落实化解过剩产能。鉴于钢铁行业过去依托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而粗放式高速发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续,而钢铁新的需求培育替代尚未完成形成,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产能及产量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钢材价格的演化逻辑并直接影响行业利润,去产能成效仍需巩固。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22年,世界粗钢产量18.85亿吨,其中中国产量10.18 亿吨,占据全球粗钢市场的半壁江山,远超排名第二及第三位的印度1.25亿吨和日本 0.89亿吨。国内钢铁行业产能高但整体结构性过剩,对行业内企业盈利形成侵蚀,一方面,部分企业炼钢水平较低,钢材生产呈现常规钢材扎堆生产、高性能钢材仍需进口的局面,导致常规钢材价格走低,另一方面,由于炼钢炉的启动成本费用较高,同时钢铁生产的重资产和高折旧使得行业利润需要产量规模支撑予以摊薄成本,即使企业盈利较差但在达到现金流成本前,钢厂仍可能维持高产量,使得行业产能调控困难。 图12022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布情况(单位:百万吨) 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协会,大公国际整理 目前钢铁产能政策强调只增不减、严格落实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稳增长方案》指出,2023~2024年,将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同时坚持扶优汰劣,坚决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 除了政策方面强调产能平控外,为应对当前钢材需求疲软及阶段性供需矛盾扩大的情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亦开始发挥平衡调节作用,国内部分钢企陆续主动降负荷减产。2023年4月,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协调限产的通知》称,西北联钢各股东钢企及区域内主要钢企减产比例不低于30%,预计日均减少铁水产量6万吨以上;同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一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时呼吁钢铁企业主动减产,采取措施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共同维护钢铁市场平稳运行。2023年10月,云南省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关于云南钢企控亏减产措施的信息提示》称,由于生产不顺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并出现严重亏损,云南7家钢企在9月的基础上预计减产建筑钢材30万吨左右。此外,东北、山东、湖北等区域钢企均通过加强检修方式自发限产、减产。 为应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及行业亏损问题,2016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压减产能1.5亿吨以上,“地条钢”出清1.4亿吨以上。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粗钢日产数据来看,2023年6月以来,粗钢产量逐月下降;截至2023年12月上旬,21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737万吨,环比下降2.4%,较年初下降2.0%,社会库存得到一定压降。但鉴于钢铁行业过去依托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而粗放式高速发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续,而钢铁新的需求培育替代尚未完成形成,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产能及产量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钢材价格的演化逻辑并直接影响行业利润,去产能成效仍需巩固。 图22022~2023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粗钢日产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大公国际整理 产品结构方面,我国钢材消费结构的转变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钢铁产品结构及钢材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该转变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程需要,也和美国、欧洲等区域钢铁业发展变化相似,新形势下,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转型还需提速。 《钢铁稳增长方案》鼓励钢铁企业通过着力钢结构应用、拓展用钢场景、落实钢材消费升级行动等方式促进钢铁消费,为钢铁行业加快结构转型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具 体来看,呼吁行业内企业参与促进钢铁材料制造与钢结构全产业链条协同,实施以推广钢结构桥梁和住宅为主攻方向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呼吁钢铁企业深化与船舶、交通、建筑、能源、家电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机制,拓展用钢场景;呼吁钢铁企业加快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发展剪切、配送等增值服务等。 目前,我国钢材下游消费结构中,建筑行业用钢占比约49%,排名第一;其次是机械行业,占比约17%;此外,汽车、能源、造船、家电行业用钢占比相对较高。对比来看,欧洲钢铁产品下游中建筑行业占比同样排名第一,接近30%,但比重显著小于中国,此外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用钢占比接近30%;美国钢铁需求结构中,建筑用钢占比约44%,汽车和机械设备占比分别约为28%和9%。 2023年以来,伴随着国内钢铁需求总量下行,我国钢材消费结构同步发生较大转变。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2023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4,045亿元,同比下降9.4%,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525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造船完工量3,8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全国汽车产量2,711.1万辆,同比增长10%,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缩减而电力、船舶、汽车等产业用钢需求增长,用钢行业及钢材消费结构变化下,传统建筑用钢筋、线材等比重下降,而板材、型钢和焊管比例逐渐上升。为提升附加值和差异化优势,国内钢厂加大产品线组合,部分建材钢厂开始投产高附加值棒线材,部分钢厂增加新能源钢等冷轧系高端产品投放。 上述转变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程需要,也和美国、欧洲等区域钢铁业发展变化相似,同时与之相比,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转型未来仍有一段路要走,消费结构的转变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钢材拉伸性能、冲击性能、耐高温低温性能、疲劳寿命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转型还需提速。 产业集中度方面,我国钢铁企业集中度较美日韩等国家显著偏低、较十四五规划目 标仍有较大差距,较低的钢铁企业集中度对于行业发展及整体盈利均造成影响,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钢铁稳增长方案》鼓励钢铁行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具体来看,呼吁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建设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推动全国钢铁产能优化布局;支持在细分钢铁市场中具有主导权的专业化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钢铁产业生态圈;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 国内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从全球钢铁产量排名前30的企业来看,约半数 位于中国。但我国钢铁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截至2022年末,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鞍钢集团等前七家钢铁企业产量约占国内钢铁产量比重的35%。 横向对比而言,日本前三家钢企产量占日本总产量比重80%、韩国前三家钢企占比约为93%、美国前三家钢企占比约54%。我国较低的钢铁企业集中度对于产能结构调整、产量调控、产业结构转换、上游原料价格谈判、下游客户竞争等方面均形成不利影响, 对行业整体盈利亦形成侵蚀。 同时,根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国内前5家钢铁企业将占据国内钢铁产量40%以上,前10家集团将覆盖国内 60%以上产能,并建设完成3~4家8,000万吨超大型钢企、6~8家4,000万吨特大型钢企;依据目前情况来看,除产业集中度显著偏低外,国内存量8,000万吨超大型钢企1家、4,000万吨特大型钢企3家,距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表12022年全球钢铁排名前30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单位:百万吨) 排名 公司 产量 排名 公司 产量 1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131.84 16 纽柯钢铁公司 20.60 2 安赛乐米塔尔 68.89 17 方大集团 19.70 3 鞍钢集团 55.65 18 现代制铁 18.77 4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44.37 19 柳钢集团 18.21 5 沙钢集团 41.45 20 伊朗矿业开发与革新组织 18.00 6 河钢集团 41.00 21 印度钢铁管理有限公司 17.93 7 浦项制铁控股 38.64 22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矿业公司 17.00 8 建龙集团 36.56 23 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 16.80 9 首钢集团 33.82 24 日照钢铁 15.63 10 塔塔钢铁 30.18 25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 15.03 11 山钢集团 29.42 26 德兴集团 14.86 12 德龙集团 27.90 27 美国钢铁公司 14.49 13 湖南钢铁集团 26.43 28 广西盛隆冶金 14.21 14 JFE钢铁株式会社 26.20 29 包钢集团 14.18 15 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 23.38 30 敬业集团 13.97 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协会,大公国际整理 2023年,各省市陆续出台推动钢铁加快联合重组的相关方案。2023年3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南省加快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将以安钢集团为主体组建河南钢铁集团,通过增资持股、交叉换股、产能入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方式整合相关钢铁资源,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一流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23年4月,山西省工信厅发布《山西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2023年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产能减量置换为路径,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中、小型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推进长治市、临汾市、吕梁市钢铁企业实质性兼并重组,构建大型企业集团。 落地到企业上,2023年4月,中信集团旗下的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与南钢等签署 《战略投资框架协议》和《增资协议》,拟增资135.8亿元,完成后将持有南钢集团 55.2482%股权,成为控股股东。2023年12月,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107.03亿元现金收购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48.6139%股权。 预计未来,国内钢铁企业将通过国有优势企业为引领的并购重组、全球化海外布局、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加快整合,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中国钢铁行业正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行动,未来,绿色低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低碳能力强的企业可借助成本及绿色优势集聚资源、开拓市场,而低碳能力弱的企业产能将受到约束并支付高昂的环保成本。 2023年,中国钢铁企业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行动。钢铁行业降碳目标领先全 国整体,力争到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 碳减排量4.2亿吨。根据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力争到2025年,钢铁行业氢冶金、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等先进工艺技术取得突破进展,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 目前,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主要借助4个路径:严禁产能新增,有序发展电炉钢并推动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发展氢冶金、碳捕捉、碳封存等绿色工艺技术以及产业链协同降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从落地情况来看,低碳改造方面,截至2023年9 月末,国内96家钢铁企业已经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涉及粗钢产能约4.53亿吨;电炉钢方面及工艺升级方面,国内一批先行企业开始了一系列探索突破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世界最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