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展望|保险行业 保险行业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 监管引导下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行业改革成效显现 目录 监管政策2 保险业务3 投资业务9 偿付能力11 债券融资12 信用质量14 附表17 2022年,保险行业“回归本源、从严监管”的趋势依旧,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回升,但保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承压,同时,保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明显。预计2023年,监管机构将持续推动保险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财险公司经营日趋多元化,银保渠道仍为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渠道,资产配置的优化调整、收益与风险平衡的把控仍是保险公司持续发力的方向,头部险企与中小险企的偿付能力或将进一步分化,保险公司资本补充需求将有所上升,我国保险行业整体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 监管政策:2022年,保险行业“回归本源、从严监 管”的趋势依旧;预计2023年,监管机构将持续 信用风险展望 保险行业 分析师 王亚楠010-67413321 金融部行业组长wangyanan@dagongcredit.com 文广垠010-67413318 金融部分析师wenguangyin@dagongcredit.com 白思雨010-67413306 金融部助理分析师baisiyu@dagongcredit.com 客户服务 电话:010-67413300客服:4008-84-4008 Email: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2年12月29日 推动保险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能力,同时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保险业务:2022年,银保渠道业务快速发展,储蓄类保险产品优势显现叠加车险综合改革阵痛期已过,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回升;预计2023年,财险公司经营日趋多元化,银保渠道仍为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渠道。 投资业务:2022年,长端利率震荡下行,同时权益市场波动较大,致使保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承压;预计2023年,保险公司的非标及权益投资风险敞口仍需关注,资产配置的优化调整、收益与风险平衡的把控仍是保险公司持续发力的方向。 偿付能力:2022年,保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明显;预计2023年,中小险企资本实力相对较弱,偿付能力承压增大,偿付能力或将进一步分化。 债券融资:2022年,保险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保险公司资本补充需求将有所上升,各级别债券发行利差分化一定程度加剧,高级别债券发行利差区间仍相对较阔。 信用质量:2022年,个别险企信用质量仍存在暴露风险,但保险公司高信用评级占比仍很高,预计2023年,保险行业整体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 监管政策 2022年,保险行业“回归本源、从严监管”的趋势依旧。预计2023年,监管机构将持续推动保险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应对个人养老金改革,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能力,扩大保险行业对外开放;同时督促保险机构加强对创新创业企业支持力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2022年,保险行业“回归本源、从严监管”的趋势依旧。2022年5月,银保监会出台《中 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保险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险标准化组织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显著提升,保险标准体系结构优化健全。《规划》的出台,有利于保险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提升保险业风险管控水平,并以高质量标准服务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此外,监管机构还持续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围绕关联交易监管、保险资金运用等提出新的要求,保险行业改革转型逐渐步入深水区。 偿付能力监管方面,银保监会于2021年12月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 (以下简称“规则Ⅱ”),规定自编报2022年第1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起全面实施规则Ⅱ,随着规则Ⅱ的全面实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并在有效防范保险市场风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财产保险方面,鉴于保险公司陆续出现人为调整分支机构准备金、通过准备金调节利润等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增强非寿险准备金监管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银保监会在现有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于2022年3月制定并发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实施 细则(1-7号)》,明确准备金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对2021年10月发布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做出了进一步解释、说明及补充。 资本补充机制方面,2022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化解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保险资产管理监管方面,2022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重点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优化股权结构设计、优化经营原则、增补监管手段和违规约束五个方面系统对现行制度进行了增补和修订,为保险资管公司市场化运作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保险资管公司规范化运作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规定》引导保险资管公司坚守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核心管理人定位,鼓励保险资管公司巩固和发挥长期投资优势,更好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支持。 保险资金运用方面,2022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厘清保险资金运用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托关系的边界,增补完善权责义务和禁止行为,全面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有利于规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行为,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预计2023年,保险行业将继续呈现回归本源、从严监管的特征,同时监管政策将推动保险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化解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人身保险方面,监管机构将根据新发布的《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相关部署,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应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加速布局健康养老生态圈,顺应健康管理服务大趋势。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监管将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加强对创业企业支持力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同时督促保险机构继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保险业务 2022年,储蓄类保险产品优势显现,车险综合改革阵痛期已过,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出现回升,健康险和以农险、责任险为代表的非车险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2022年,保险全行业原保费收入有所回升。一方面,在代理人规模继续缩减以及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保本保收益的投资需求日益增长背景下,人身险公司积极拓宽多元渠道布局,银保渠道发力的同时适时推出长期储蓄类保险产品,人身险原保费收入回升。另一方面,车险综合改革阵痛期已过,车险增速回暖。2022年1~9月,全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8,318亿元,同比增长4.94%。 80% 60% 40% 人身险原保费收入增速 原保费收入增速 人身险原保费收入增速寿险原保费收入增速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增速 人身意外伤害险原保费收入增速保户投资和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增速 30% 25% 20% 财产险原保费收入增速 原保费收入增速 财产险原保费收入增速 20% 15% 0%10% -20%5% -40%0% -60%-5% 图12016~2021年及2022年1~9月我国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寿险业务仍是人身险原保费收入最主要来源,随着代理人渠道转型持续深化,银保渠道业务快速发展,预计2023年银保渠道仍为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渠道,但近期 部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面临停售,或将影响2023年开门红推进节奏。 2022年1~9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为28,664亿元,占保险全行业原保费收入的74.81%,其中寿险原保费收入为20,574亿元,同比增长3.96%,占人身险原保费收入的71.78%,占比 有所回升,仍是人身险原保费收入最主要来源。 具体来看,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营销的“人海战术”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销售渠道转型持续深化,保险代理人规模出现锐减。2019~2021年末及2022年6月末,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数分别为 973万人、842.8万人、641.9万人和570.7万人1,持续下降。在此背景下,人身险公司推动代理人队伍高质量转型并积极布局多元渠道,银保渠道成为主要发力点。2022年6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银保渠道业务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90.99亿元,同比增长18.63%。 从6家头部人身险公司的数据来看,2022年1~6月,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缩减,与此同时各家人身险公司纷纷发力银保渠道,银保渠道业务快速发展,其中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76倍,增幅最为明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均略有下降,保费收入增长承压。预计2023年,随着代理人渠道转型的深入推进,银保渠道的替代效应将继续显现,并继续成为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渠道。 -3.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0.41 2.81 2 -0.53 23.72 -32.38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99 -0.71 -2.79 20.96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3.60 -49.30 -7.57 5.38 876.34 -5.005.0015.0025.00 银保渠道团险渠道 其他渠道个险板块保险业务收入合计 -35.00-15.005.0025.00 银保渠道团险渠道电销、互联网及其他代理人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合计 -50.00450.00950.00 银保渠道团险渠道 其他渠道代理人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合计 -0.47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39 1.96 7.82 -4.45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0.37 4.74 0.28 11.57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9.14 12.33 41.93 -25.35 -1.001.003.005.007.009.00 银保渠道团体保险 个险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合计 -5.000.005.0010.0015.00 银行保险团体 个人代理多元销售保险业务收入合计 -40.00-20.000.0020.0040.0060.00 银保渠道团体保险 个险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合计 图22022年1~6月我国头部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半年报,大公国际整理 从保险产品来看,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受到市场关注,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以及可支配收入下降导致居民更多关注于保险“理财”功能;另一方面,当前存款利率下行,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2018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降,使得增额终身寿险等灵活度高、久期 1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长、收益率稳定的储蓄类保险产品优势显现。《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提到,2021年银保渠道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名中,终身寿险占据七席,增额终身寿险在银保市场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2022年10月,中国人寿推出两款“年金”产品和一款“两全险”产品,启动寿险2023年开门红,随后中国平安、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相继推出开门红产品。从头部险企“开门红”预售情况来看,年金险/两全险+万能险仍是主要产品形态。除此之外,中国平安在2023年开门红产品中还推出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