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民营企业发展的挑战和新机遇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涂文婕2023年01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 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扶持政策,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经济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在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实力将不断提升,持续发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九成,在稳增长、促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六七八九”: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从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8.2%。 但随着民营企业总量的扩张,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凸出。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确实存在自身管理不规范,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资质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融资平台等发放贷款,主观上不太愿意为中小民企提供信贷支持。 从债券市场来看,问题体现在:第一,发行成本不经济。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往往偏小,但需要承担信息披露成本以及中介机构费用,其平均成本远大于大型企业。第二,信息披露质量不高。企业在发行债券的过程中,需要评估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对于经营治理不完善的民营企业而言,缺乏符合监管要求的各项信用信息,导致其通过债市融资的意愿并不高。第三,发行效率不高。民营 企业债券发行还存在协调难度大、流程冗长等问题。例如,中小企业集合类债券由于涉及多个发行企业主体,牵头人机制目前还不完善,对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和风险不够熟悉,未能完全发挥资源动员能力和监督能力,制约了债券的发行效率。WIND数据库显示,2014-2016年企业集合债券发行14只,融资规模132.7亿;2017年后企业集合债没有新增发行支数。第四,民企债券违约比例较高。在债券违约常态化趋势下,民营企业受经济下行、供应链冲击、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信用状况有所恶化,投资者对民营企业债券的审慎度有所提升,一定程度加大了民企的发债难度。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方式已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需求结构调整等因素都将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挑战。民营企业具有灵活、高效、自主性强等优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还需要在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战略规划、提高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力,改善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局面,提升发展韧性,持续发挥对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作用。 二、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都离不开党中央政策的指引和支持。近几年受疫情拖累,民营企业生存环境面临更大挑战,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对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在融资、税费、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等多方面出台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融资难题有所缓解。近年来中央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密集出台了众多支持政策。央行推出“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分别为“第一支箭”信贷支持、“第二支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三支箭”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在直接融资方面,随着注册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的落地,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当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2022年11月,央行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在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疫情期间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前三季 度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二是税费负担有所减轻。受疫情影响,大量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财政部2022年减税退税额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1月末,当年实施的税费支持政 策已落实超3.7万亿元,中小企业收益明显。工信部近期对2.5万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减税降费举措的实施,92%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减税降费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 三是加强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2021年底,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了《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类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的基础上促进金融更好的服务中小微企业。目前,国家级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已经与103个地方实现了互联互通,覆盖了273个地方的站点,入驻的 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企业超过1380万家。通过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 发放信用贷款约1.65万亿元。 四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国务院2020年5月颁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作为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的核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深度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造活力的关键所在。国务院2021年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纲要强调,“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健全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为激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热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制,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五是改善民企营商环境。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了解市场主体困难和问题,并依法帮助其解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近年来企业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切实帮助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其中,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 是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可以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等各方面的潜力巨大,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在促进消费方面,民营经济在顺应和促进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方面,均是生产和供应的主力。受疫情影响,2022年消费市场明显承压,11月份的数据显示消费仍然疲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其中商品零售下降5.6%。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消费领域逐步复苏,人们出行也将回归常态化,消费被寄予♘望。民营企业应当将产品做专做精,更好地满足人们高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依托国内超级大市场和强大的内生动力,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 在促进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民营企业要紧紧抓住“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将企业发展与国家的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民营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中选择切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机会,实现企业良性发展;也可以在设备智能化更新、数字化技术改造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契机中,稳步高效发展。 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民营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无论从补短板,还是锻长板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民营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利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红利,大力提升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再次强调“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会议要求“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正在不断改善,随着政策效能的不断释放,民营企业也将更加具有创造力、竞争力,实现质和量的不断提升。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