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2023-03-13大公信用y***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热点评论编号:GY1-2023-03-01 大公国际: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公用一部|张雅婷,韩熙良|010-674133002023年03月09日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恢复和扩大消费,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鉴于消费的“慢变量”特征,今年投资依然会是稳增长的关键。本文侧重梳理和分析报告中与投资相关的表述,预判今年投资对经济的潜在影响。 从投资方向来看,以重大工程和城市更新为主的基建投资和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投资将成为投资重点。 基建投资仍是未来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报告指出,今年将发行更大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首先,根据财政部数据,2022年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了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 扩投资等作用。今年专项债券在支持现有11个领域的基础上,将适量扩大资金 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项目范围,特别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 程,聚焦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建设。此外,城市更新自2019 年12月首次提出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城市更新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今年已有多个省份在2023年工作部署中明确了全年筹建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的工作任务。整体来看,今年基建投资规模仍然较大,仍是今后一段时间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产业投资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报告对产业投资相关工作也提出了要求:一是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三是加快传统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四是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五是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六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报告提出要加强制造、能源、科技、物流、数字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要求,同时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和重要标志。 从投资主体来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利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国有企业是政府投资的主体。2020~2022年疫情期间,国有企业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 的“顶梁柱”。同期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在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以及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均取得明显成效。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今年,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拉开序幕,以提高国有企业在技术、效率、人才、品牌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增强核心功能为改革重点,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预计今年国有企业将在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国有企业投资将突出扩大有效投资,同时有效带动更多社会投资。 民营企业获政策加持,有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目前,民间资本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报告指出,“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多具有长周期和低盈利的特点,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就需要在项目的设计、运营等各个环节持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政策,既要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也要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模式,给予民间资本稳定可预期的投入回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提高项目的吸引力。预计今年,在政策加持下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活民间资本活力将对稳就业、促增收起重要作用,同时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投资保障来看,货币信贷存在一定扩张空间,专项债对投资的拉动力继续提升。 扩投资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从货币政策角度看,2023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基调,重心从“灵活适度”转为“精准有力”。报告指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意味着2023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由于我国经济目前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但供给充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因此今年货币信贷存在一定扩张空间。同时,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扩充,金融资源可以更有效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避免“大水漫灌”。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侧重结构性发力,人民银行将对现有15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和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2023年财政政策仍将保持积极态势,强调“加力提效”。“加力”旨在增加支出强度,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预算财政赤字率同比从 2022年的2.8%升至3%,赤字规模增加5,100亿元;二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三是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提效”旨在提升政策效能,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促消费扩投资。正如前面所述,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上均有所扩大,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建投资,稳定总需求;中长期看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是未来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总体来看,今年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投资依然会是稳增长的关键。在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下,预计今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全社会投资规模将有所扩大,投资结构将有所优化,经济增长目标将会实现,同时在高质量发展上更进一步。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资信,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