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聚焦信贷、房地产、融资平台三大问题,央行等部门化解金融风险在行动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涂文婕刘金贺2023年11月24日 近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 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本次会议重在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会议部署,着力解决当前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认为,本次金融机构座谈会的工作部署,将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银行信贷配置产生影响,有利于信贷规模的均衡投放、有利于增强信贷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改善部分区域融资的金融约束;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正不断改善,资本充分性将有所提升;央行将进一步助力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的落实,预期下阶段央行有望通过降准等措施来释放流动性,有利于缓解债市的资金面压力。 一、聚焦信贷投放,强调保证未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均衡性、重点性 会议指出,下一步要落实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银行信贷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信贷可以通过影响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因素,来影响总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信贷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等因素,来影响总供给的变化。但是,信贷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信贷市场的不合理波动也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金融泡沫、债务危机等问题。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1-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5.73万亿元,其中,一季度投放10.6万亿元,二季度新增投放5.1万亿元,一季度的投放量是二季度的一倍还多,2023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年度目标的69.1%,高于2022年同期4.9个百分点;京津冀、大湾区、长三 角的信贷总额由2014年的4.29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1.6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从46.05%显著上升至57.53%。今年10月,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中,指出了当前我国信贷波动加剧的三个特征,分别为“月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绝对偏差平均值进一步加大”、“月内信贷斜率过于陡峭,月 初-月末信贷投放的偏离度较大”和“区域信贷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即人民币信贷的区域集中度显著提高”,这些新特征对当前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我们认为,本次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的“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保证未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等要求,将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银行信贷配置产生影响。首先是机构因季末、年末冲量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将有所平缓,往年过度追求年初信贷“开门红”的现象明年将有所缓解,有利于近期信贷投放规模的均衡释放,为年底前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有利的金融环境。第二,银行信贷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贷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中的支持力度,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第三,在继续保持对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金融供给基础上,银行信贷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改善部分区域融资的金融约束。 二、聚焦房地产,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较多,体现了对未来房地产金融工作的重视。近期金融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了代表性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调研了解行业风险化解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金融需求,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 近期地产政策持续发力,整体仍然处于筑底阶段,但也出现了地产销售跌幅收窄等企稳迹象。从数据上看,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3%,降幅与9月持平;10月到位资金增速同比下降16.9%,不过经营性现金流低位有所回暖;与之相对应的,10月商品房销售额回升5.5个百分点至-8.1%。房地产事关中国金融稳定的大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多元化经营叠加无节制扩张,形成了高额负债,有序化解长期积累的风险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本次座谈会,均提出了对房地产信贷和发债融资的支持,这将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性现金流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会议还提出“加快房地产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金融供给侧改革,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质上是要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并购重组,一批有问题且没有自救能力的房地产企业将退出市场,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优胜劣汰,从而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 式。 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与金融支持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房地产融资的效率和渠道也将有所提升和拓展。近期,多地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保租房公募REITs数量和规模将得到进一步增长,保租房公募REITs规模或将超百亿元。资本市场在房企债券融资同样大有可为,今年1-10月,房企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超过2300亿元,“央地合作”模式也对支持民营房企发行债券提供了信用支持。此前,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多家中国知名房地产企业的信用等级,对公司的海外融资和股票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下一阶段随着资本市场支持力度的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资本充分性将有所提升,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未来市场的评级调整应对此变化趋势予以关注,推动这些公司拓宽债券融资渠道。 三、聚焦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资金更有保障 本次会议还聚焦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要求金融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配合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新增。金融机构要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与融资平台开展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确保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落实落细。 在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一揽子化债方案的主要思路,一是控增量、减存量,缩减隐性债务余额;二是合理降低成本、优化期限结构,对应债务置换;三是盘活存量资产,提高项目经营收入。目前中央支持地方化债举措正逐步明朗,10月出台大规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各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政策;11月央行表示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此次座谈会多部门表示,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当前化解债务风险,主要是解决存量债务偿还压力过大问题,主要通过债务置换使得低息长期债券贷款来置换高息短期债务,节约资金成本,缓释风险。在债务置换中,地方政府待化解的隐性债务主要组成是城投债,中央银行推出的辅助性金融工具将有助于进一步化解城投债风险,一系列政策信号逐步释放之后,地方化债工作将持续推进,有利于缓解对城投债风险的担忧。 我们认为,近期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叠加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可能会给10月以来趋紧的资金面带来进一步压力,11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为3.45%, 5年期以上LPR为4.2%,均与上月持平,预期下阶段央行有望通过降准等措施来释放流动性,压力将有利于缓解债市的资金面。 综合上述分析,此次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召开的本次金融机构座谈会,旨在针对当前金融领域的风险点提供系统性化解方案。核心是围绕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中高度关联的银行信贷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存量和结构,通过中央、地方和各类金融机构的联动进行风险的阶段性释放并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