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国际物流数字化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2023年12月 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文献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 如需转载,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系电话:010-62305887 邮箱:aii@caict.ac.cn 牵头编制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编制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山东省胶东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海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华信瑞德有限公司 恒通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金马衡器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公众号 前言 国际物流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环节和载体,通过运输、仓储、清关、配送和物流管理等环节,实现货物、服务和信息的流动,提供了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网络,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拓展。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国际物流网络化发展,加强国际、国内物流通道衔接,推动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国家政策支撑下,我国国际物流正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物流规模效应持续提高,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科技赋能促进创新发展,国际物流网络不断延展,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基本形成。但与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物流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为制造业各类对象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画像”,通过分层分级解析节点查询和关联对象在不同环节、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借助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各种智慧化应用,并为关键产品的监管提供基础支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降低了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门槛和使用成本,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高效协同。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实现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的赋能作用,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国际物流数字化体系,已成为解决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不协同、单证互认等短板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驱动力。其中,基于标识解析技术的海运集装箱在途监测、澳优码全链条追溯、一单制标识互认等典型应用已在企业积累部分实践经验。 为了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赋能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的作用,创新国际物流数字化应用新模式,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识组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编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际物流 数字化应用白皮书》,白皮书从国际物流发展现状、数字化发展痛点问题、标识解析赋能数字化发展意义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标识解析的国际物流数字化应用架构和关键技术,梳理行业典型应用模式,指导国际物流相关企业开展基于标识解析的应用,提升国际物流数字化应用能力。 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邵小景、刘阳、田娟、池程、吴喆、谢滨、马宝罗、程彤彤、兰洪杰、徐杰、周受钦、吕洁印、廖星星、李奇颖、李文博、邓海燕,张焱、陈伟、杨晓明、王伟一、雷华、刘文战、周国杰、郑绪娟、周欣、邰亚东 目录 一、国际物流概述1 (一)国际物流概念1 (二)国际物流发展现状2 (三)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面临问题6 (四)标识解析赋能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意义8 二、基于标识解析的国际物流数字化应用体系架构11 (一)标识服务对象12 (二)标识注册与解析13 (三)数据关联与交互14 (四)数据服务与应用15 三、基于标识解析的国际物流数字化应用关键技术16 (一)标识编码技术:赋予业务对象唯一的数字化身份16 (二)数据采集技术:打造镜像到数字世界的重要通道17 (三)数据模型技术:构建数据全要素统一的语义表达18 (四)可信存证技术:实现跨境全链条数据的可信存储19 四、基于标识解析的国际物流数字化应用实践20 (一)国际进口货物仓储金融服务20 (二)货运集装箱的可信数据采集22 (三)跨境物流全流程的追溯管理25 五、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建议29 (一)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29 (二)加快推进关键标准研制,促进数据的互通互认29 (三)深化核心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创新应用新模式30 (四)强化跨境数据合规流通,促进数据的高效流转30 一、国际物流概述 (一)国际物流概念 国际物流是指跨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环节和载体,通过运输、仓储、清关、配送和物流管理等环节,实现货物、服务和信息的高效流动,促进跨国贸易的顺畅进行。随着俄乌冲突、地缘政治等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物流在连接生产与消费、畅通国际国内大循环方面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相比较国内物流来说,国际物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物流环境差异较大。国际物流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客户和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需要符合各国政策、法律、文化等的相关要求,且不同国家的货币和支付系统各异,物流标准、货物定价、汇率风险、国际支付方式等各不相同,需考虑因素较多。二是海关通关政策各异,需满足各国跨境政策要求。国际贸易的货物需要经过海关清关程序,且需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海关规定和税务要求,如文件审查要求、关税缴纳政策等,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出入境商品贸易。三是运输方式复杂,多种运输方式组合。国际物流运输方式有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以及多种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国际多式联运等。四是参与主体众多,协作共享难度大。例如国际物流出口业务需要 经过国内运输、国内仓储、国内报关、跨境运输、海外清关、 仓储中转、海外派送等环节,涉及多个国家的海关、检验检疫、货运代理商、运输公司等运营主体,运作流程的高效运行需要主体间的深度协作和信息的高度衔接。 (二)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1.全球国际贸易波动增长,国际物流同趋发展 近年来,全球货物进出口总额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并随之引发全球国际物流市场的巨大需求。根据国际世贸组织数据统计,其中由于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货物进出口总额下降至35.5万亿美元。为了刺激对外贸易,各国通过减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国际贸易合作等手段,鼓励企业增加生产和出口,全球贸易逐渐恢复了信心,2022年全球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50.5万亿美元,增势明显。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 重要载体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其中2022年全球海运贸易量达到120亿吨,2023-2027年预计将以2.1%增长率持续增长。集装箱贸易是多年来增长最快的部分,但2022年增长乏力,增长率为1.2%,2023年可能小幅回升至1.9%。 图12018—2022年全球货物进出口总额 2.我国国际物流稳中求进,发展态势波动向好 一是国家政策驱动国际物流产业有序发展。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邮政局等先后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寄递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国际网络通道、国际物流服务商、数据交换等多层面提出了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措施。2022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2035年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等,强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地方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地理优势和发展特点,分别从国际物流枢纽、国际贸易、港口等为切入点,制定不同的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国际物流业高速发展,物流规模效应持续提 高,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科技赋能促进创新发展,国际物流 网络不断延展,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基本形成。 图2我国关于国际物流发展政策 图3重点省市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目标 二是重大战略打造国际物流专用通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截止2022年,我国已经与149个国 家及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货 物贸易额累计达到10.4万亿美元,在推进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物流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其中“中欧班列” 稳定运行,累计通到欧洲24个国家的近200个城市,物流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可。2022年1月1日,我国率先批准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贸易自由化给RCEP的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正面影响,在自贸区内,90%的货物都将会实现零关税,极大降低了区域内企业的贸易成本。 图42011-2022中欧列班年度开行列数 三是外贸需求带动国际物流市场稳步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顶住多重因素的冲击,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作为商贸流通的重要支撑,我国国际物流业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增长。2023年1-10月,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4.2亿件,同比增长55.1%,我国国际航线累 计总运输周转量达到25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2.2%,我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达到140.3亿吨,同比增长8.5%。四是新兴技术助力国际物流向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经 济的加速渗透,国内物流企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据物流业权威杂志《TransportTopics》统计,2022年全球50强货运企业主要分布在19个国家,其中中国7家企业上榜,在数量上较前几年有明显提升。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中的实力逐步提升,离不开我国国际物流的产业升级和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众多国际物流企业已经启动了产业升级进程,并且在全球物流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建设当中取得不菲的成绩。以京东为例,京东物流近年来致力于构建全球国际物流网络,通过建立保税仓、海外仓及电子口岸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研究以提高国际物流效率;阿里巴巴已在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了覆盖26000多个线路的广泛网络。顺丰国际快递服务网络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欧盟各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在物流效率、综合服务质量方面提升明显。 (三)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面临问题 国际物流是支撑产业国际合作,实现全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顺畅流通的动脉系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 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其数字化升级也成为了数字产业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物流行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数字化重要的落地方向和实践场景。然而,当前我国国际物流数字化发展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国际物流供应链较长,数据交互能力差。国际物流涉及到多个环节,如货物运输、仓储、配送、清关、物流信息处理等,导致产品形态多,不同产品在包装单元、运输单元、集装箱托运单元等的标识应用各不相同,语义描述不一致,数据关联度度差,且由于缺少统一的查询入口,无法实现产品的有效衔接和关联;同时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企业以及不同物流节点,国际贸易中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差异较大,信息化水平高低不同,系统间兼容性较差,数据烟筒林立孤岛严重,亟需构建统一可兼容的数据标识体系,打造统一数据查询入口,破除信息传递壁垒,实现更高水平的数据互联和交互。 二是国际物流产业链复杂,数据互认能力弱。国际物流涉及到多个参与方以及多种运输工具,如货主、托运人、货运代理人、无船承运人、承运人、海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