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宏观专题研究:探索利率传导机制的新变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专题研究:探索利率传导机制的新变化

2024-03-20赵宏鹤、吴彬民生证券亓***
宏观专题研究:探索利率传导机制的新变化

宏观专题研究 探索利率传导机制的新变化 2024年03月20日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以前,货币政策框架“重数量、轻价格”,利率传导具有 明显的多轨制特征,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偏弱。 第二阶段:2014年-2019年,价格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上升,利率 传导由多轨制转向双轨制,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有所上升。第三阶段:从2019年LPR改革开始,央行建立起“MLF-LPR-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进一步加强。 分析师赵宏鹤执业证书:S0100524030001邮箱:zhaohonghe@mszq.com分析师吴彬 虽然央行围绕LPR先后建立了对存、贷款利率的映射机制,但2022年以来 执业证书:S0100523120005邮箱:wubin@mszq.com 银行净息差仍在持续压缩。根据定量测算,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如果LPR下调带动所有贷款、债券和存款利率立刻下调10BP,上市银行净息差的收窄幅度仅 相关研究 1.1BP。 1.2024年1-2月经济数据点评:开年数据超预期的原因和影响-2024/03/19 然而现实情况更复杂,几项因素导致当前基于“MLF-LPR”的机制对银行资 2.国内经济高频周报:3月第2周:开年经济表现如何?-2024/03/17 产/负债端的影响并不对称,银行净息差随政策利率下降面临持续压缩的压力,例 3.流动性跟踪双周报:“不降息+连续缩量”释 如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相对贷款更小、时间更滞后;存量贷款利率的调整速度比 放什么信号?-2024/03/17 存量存款利率更快;存款加速定期化和协议存款等削弱了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负债成本的改善效果等。 4.全球大类资产跟踪周报:铜价大涨的宏观信号-2024/03/165.2024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少增:是盘活存量还是需求不足?-2024/03/16 基于上述情况,利率传导机制可能出现哪些新变化?可能的情形是:MLF与 LPR的联动性相对下降、不对称调整LPR的频率提升、5年-1年期LPR利差压缩、债券期限利差中枢下移、MLF利率调降节奏调整、流动性分层压力上升、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自律管理。 风险提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商业银行监管指标调整 目录 1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演进的三个阶段3 2当前机制的“新问题”:银行净息差持续压缩4 3利率传导机制可能出现哪些新变化?7 4风险提示9 插图目录10 1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演进的三个阶段 现代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是“中央银行—银行间市场短期政策利率—金融市场中其他期限和品类的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受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以前,货币政策框架“重数量、轻价格”,利率传导具有明显的多轨制特征,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偏弱。 一是短端利率缺锚,2014年之前,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波动较大,与央行逆回购利率的偏离度较高。二是金利率定价机制不成熟,各个市场之间利率联动性不强,例如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导致对债券利率曲线的指示意义有限,而刚性兑付又导致债券利率对贷款利率的指示意义也有限。这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偏弱,更多依赖于央行直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传导机多轨制的特征显著。 这一阶段的宏观背景是,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央行主要通过数量型工具如准备金率、央行票据、正逆回购等调控基础货币,利率工具调控的重要性相比于其它工具并不突出。 图1:2014年以前R007波动大、与政策利率偏离度高图2:2014年以前企业贷款与债券利率相关性偏弱 (%) 9 8 7 6 5 4 3 2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1 R007:7日移动平均逆回购利率:7天9 AA企业债利率:5年 (%) 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8 7 6 5 4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3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二阶段:2014年-2019年,价格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上升,利率传导由多轨制转向双轨制,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有所上升。 这一阶段,央行通过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逐步确立了以逆回购为短端政策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DR007)、MLF为中期政策利率引导债券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同时增强了主动提供基础货币的能力,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但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仍然没有密切联系起来。 这一阶段的宏观背景是,外需对国内经济的贡献有所下降,利率敏感度较高的 房地产等内需产业开始主导国内经济,通过利率工具调节经济内生动能的重要性提高。对应到货币端,央行发行货币的价值“锚”由外汇过渡为对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债权,政策利率对金融市场利率的引导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从2019年LPR改革开始,央行建立起“MLF-LPR-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进一步加强。 2019年8月,央行建立“MLF-LPR-贷款利率”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并且将LPR分为1年期和5年期以映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利率。2022年4月,央行进一步建立“MLF-1年期LPR&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 这一阶段的宏观背景是,国内经济结构加速转型,既需要加强房地产调控,又需要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鉴于此前利率走廊搭建基本完成,央行率先启动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取消了贷款基准利率。 相比之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节奏偏慢,存款基准利率依然保留,金融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传导仍不紧密。数次降息后,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加速了2022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完善。 图3:利率传导机制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民生证券研究院 2当前机制的“新问题”:银行净息差持续压缩 虽然央行围绕LPR先后建立了对存、贷款利率的映射机制,但是2022年以来银行净息差仍在持续压缩。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先做一个定量测算,以上市银行为样本,测算LPR调整对银行净息差的静态影响。 首先测算LPR下调对资产端的静态影响:假设存量贷款的利率立刻调整,1年期LPR每下调10BP,银行净息差收窄4.7BP,其中股份行下降5.2BP、幅度最大,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下降4.9BP、4.8BP,国有行下降4.5BP、幅度最小;5年期LPR每下调10BP,银行净息差下降约1.4BP,其中国有行下降1.6BP、幅度最 大,股份行、农商行降幅依次减小,城商行下降0.7BP、幅度最小。 MLF、LPR等政策利率下调还会带动债券收益率下行,我们同步测算债市收益率曲线下移对银行净息差的静态影响:假设银行金融投资中90%的底层资产是债券,若政策利率下降后,所有债券收益率曲线向下平移相同幅度,那么政策利率每下降10BP,银行净息差下降2.3BP,其中城、农商行下降2.8BP,国有行和股份行均下降2.2BP。 相比之下,OMO、MLF下调对负债端的改善较为有限:假设上市国股行向央行的借款全部来自OMO、MLF(实际情况可能远低于此),那么OMO和MLF每同步下调10BP,国股行的净息差改善仅0.2BP,而大部分城、农商行不在一级交易商范围内、OMO、MLF下调对其负债端改善更不明显。 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存款利率:假设银行所有存款利率立刻同步下调10BP,不考虑存款定期化或分流等的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改善约7.3BP,其中国有行改善7.6BP、幅度最大,农商行改善7.4BP次之,股份行和城商行仅改善6.6BP。 图4:商业银行净息差情况图5:利率下调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 银行净息差变动(BP) 1年期LPR下调10BP 5年期LPR下调10BP 债券收益率下降10BP OMO\MLF 下调10BP 存款利率下调10BP 国有行 -4.5 -1.6 -2.2 0.2 7.6 股份行 -5.2 -1.1 -2.2 0.2 6.6 城商行 -4.9 -0.7 -2.8 —— 6.6 农商行 -4.8 -0.8 -2.8 —— 7.4 整体 -4.7 -1.4 -2.3 —— 7.3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 3.5 3.0 2.5 2.0 2017-03 2017-08 2018-01 2018-06 2018-11 2019-04 2019-09 2020-02 2020-07 2020-12 2021-05 2021-10 2022-03 2022-08 2023-01 2023-06 2023-11 1.5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上市银行财报,民生证券研究院测算;注:样本银行为A股上市42家银行,其中国有行6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17家,农商行10家,数据时间为2023H1。 从上述测算可见,只考虑静态影响的情况下,如果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下调10BP,所有贷款、债券和存款利率也立刻下调10BP,上市银行的净息差收窄幅度很小(7.3BP-4.7BP-1.4BP-2.3BP=-1.1BP)。然而现实情况更复杂,几项因素导致当前基于“MLF-LPR”的机制对银行资产/负债端的影响并不对称,银行净息差随政策利率下降面临持续压缩的压力。 一是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相对贷款更小、时间更滞后。由于存款下调是自律机制,同业竞争造成存款利率下调更滞后,且降幅相对更低。 对比中国银行和青农商行,2022-2023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平均存款利率连续下降,合计幅度达6BP;同时期青农商行平均存款利率反而上升了5BP,其存款利率变动节奏是:2022年先上行,到2023年才下降。相比之下,中国银行的贷款平均利率下降了48BP,青农商行下降了44BP,调整节奏基本一致。 此外,存款利率下调过快还可能导致存款脱媒,影响银行的监管指标。例如2020年下半年,监管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金利率的上行。 图6:中国银行存款利率调整明显快于青农商行图7:两家银行的贷款利率调整节奏基本一致 2.5%中国银行存款平均利率 青农商行存款平均利率 2.3% 2.1% 2.02%2.09%2.07% 1.85% 1.9% 6.0% 5.5% 5.66% 5.0% 4.5% 青农商行贷款平均利率中国银行贷款平均利率 5.26% 5.04% 4.82% 1.7%1.85% 1.5% 1.90% 1.88%1.84% 4.49%4.38% 4.0% 3.5% 4.20% 3.91%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二是存量贷款利率的调整速度比存量存款利率更快。对比上市银行的存款和贷款重定价日或到期日(较早者)期限分布,大约91%的贷款在1年之内到期或面临重定价,而存款这一比例仅有77%。因此,即使LPR下调带动增量贷款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调,贷款利率下调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会更快体现。 三是存款加速定期化和协议存款等削弱了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负债成本的改善效果。2022年4月至今,存款利率历经多轮下调,期间企业和居民的活期存款占比均显著下降。以中国银行为例,其活期和定期存款分别占比44%、56%,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为0.2%、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1.15%,假设活期存款和所有期限的定期存款均下调10BP,若有约10%的活期存款转换为期限为3个月或以上的定期存款,即可抵消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负债成本的改善效果。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