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国防军工行业周报:2024年国防预算增长7.2%,重视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国防军工行业周报:2024年国防预算增长7.2%,重视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国防军工2024-03-10陈鼎如、马梦泽中泰证券一***
国防军工行业周报:2024年国防预算增长7.2%,重视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1、本周市场回顾 本周申万国防军工指数上涨0.09%,上证综指上涨0.63%,创业板指下跌0.92%,沪深300指数上涨0.20%,国防军工板块涨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4。 周五(3月8日)涨幅最大为1.98%。截止至周五收盘 , 申万国防军工板块PE(TTM)为42.80倍,各子板块中航空装备为38.21倍,航天装备为70.35倍,地面兵装为43.45倍,军工电子35.12倍,航海装备89.13倍。目前申万国防军工指数过去五年的PE(TTM)分位数为2.97%,航空装备、航天装备、地面兵装、军工电子 、 航海装备PE(TTM)分位数分别为2.39%、33.20%、47.24%、7.05%、63.26%。 2、重点赛道动态 Ⅰ卫星互联网:1)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航天科技集团正在加快适应商业航天市场的产品开发。①加速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分别于2025和2026年首飞; ②突破高性价比商业卫星关键技术,推出通信、导航、遥感及综合性商业卫星产品;③重点开发商业市场急需的高性价比固体火箭发动机、YF-102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YF-209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等。3)全国政协委员王润福:加速我国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产业化发展。王润福认为,当前我国航天工业体系主要满足小批量、小子样和定制化产品的研制生产模式,尚不适应商业航天的发展要求。同时提出3点建议:一是从应用需求、星座体系建设、天地一体化运营等方面指导引导商业航天的整体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二是推动太阳能电池阵、星用计算机、星上发动机等核心产品能够按照商业航天模式快速形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评价能力;三是着力打造“中国商业航天电推进研试基地”。 Ⅱ航发&燃机:俄罗斯将于2027年底开始D-18T发动机的国产化批产。D-18T的维修和现代化改造将使安-124运输机的使用寿命从20年延长至45年。目前,俄罗斯正在掌握D-18T发动机的批产技术,计划于2027年第四季度开始批产,将有助于为武装部队增加空运量。 Ⅲ核工装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杨长利表示,1)由于核电企业无法提供绿证等官方证明,目前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绿电消费需求。2)其参与市场竞争面临挑战,进而影响核电低碳价值的有效发挥。3)有国际先例可循。当前已有部分国家在政策或实施层面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范畴。 3、核心观点 Ⅰ2024年国防预算增长7.2%,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战斗力增长极。 1)国防预算增长7.2%,占24年GDP预期目标的1.26%。2024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6655.4亿元,增长7.2%(2017-2022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依次是7%、8.1%、7.5%、6.6%、6.8%、7.1%)。2024年国防预算占GDP预期目标的1.26%。2)3月7日,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主席强调,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①抓好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有关战略和规划落实。要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优化航天布局、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加强智能科技重大项目统筹实施,。②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③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Ⅱ板块反弹有望持续,把握传统赛道α重视新域新质β 1)利空因素反应较为充分,反弹有望持续,军工白马仍极具投资性价比。自2月5日本轮板块反弹以来,卫星互联网赛道以24.39%的涨幅领先于申万军工指数; 从年初以来涨跌幅来看,板块仍处于超跌水平。2023Q4的基金重仓股中,部分白马PE近五年历史分位分别为:中航光电2.6%、中航沈飞1.8%、西部超导9.4%、振华科技4.0%、中航重机2.8%。2)正视军工板块分化严重,在高基数、缓增长和低预期背景下,重点挖掘强a个股。传统板块核心矛盾由供给侧向需求侧转移,产业周期由高速扩张期向平稳期过渡,把握传统赛道长期投资价值和强α机会。传统赛道注重三方面确定性:①核心矛盾仍在供给端、有持续成长确定性的赛道。观察指标为:a.赛道仍存在产能瓶颈;b.需求端仍存在较大缺口。具体有:航空发动机/核工装备/导弹赛道。②配套和采购体系优化下价值中枢向龙头转移的标的。观察指标为:a.是否有业务扩项能力;b.是否有盈利改善预期。具体有:航空制造赛道。③受益于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的标的。观察指标为a.经营效率提升;b.资产质量优化。具体有:股权激励、资产证券化。重视新域新质赛道β行情。关注装备迭代下新技术、新方向和新领域的高速发展。观察指标为:a.相关产业政策;b.技术的成熟度。具体有卫星互联网、无人机。 4、本周重点推荐 1)持续看好航空发动机赛道,重点推荐:中航重机、航发控制、航发动力、应流股份,建议关注:华秦科技、航材股份。 2)持续看好航空制造细分赛道,重点推荐:中航沈飞、西部超导、广联航空。 3)持续看好核工装备赛道,重点推荐:中核科技、景业智能,建议关注:国光电气、江苏神通、科新机电、久立特材、中密控股。 4)重视卫星互联网赛道,重点关注:航天智装、航天电子、天银机电、臻镭科技、盟升电子、航天环宇。 5)重视无人机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重点推荐:航天彩虹、广联航空。 6)关注国企改革受益标的,重点关注:航天晨光、天奥电子、航天电器、中航西飞。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释放和交付不及预期;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重点赛道动态 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分别计划明后年首飞 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之一。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经过近10年发展,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 在技术层面,多款商业火箭成功入轨,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卫星取得多个国际和国内首次技术突破。在产业链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业航天的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商业航天可以推动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布局,开辟新发展赛道,是未来产业的关键。还能带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发展。 航天科技集团正在加快适应商业航天市场的产品开发。①加速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分别于2025和2026年首飞;②突破高性价比商业卫星关键技术,推出通信、导航、遥感及综合性商业卫星产品;③重点开发商业市场急需的高性价比固体火箭发动机、YF-102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YF-209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等。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用户提供了82次商业发射服务,发射72颗国际卫星及130颗国内卫星;提供了48次商业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8颗国际卫星和119颗国内卫星。此外,航天科技集团还将加大定标场网、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等大型试验设施设备开放共享力度,参与商业发射场建设,建立涵盖商业发射测控网、商业发射场、发射服务、回收与重复利用、在轨支持等任务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王润福:加速我国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产业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润福提出了《关于加速我国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提案》。王润福认为,卫星制造业作为商业航天新兴产业的核心内容,当前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满足商业航天要求的卫星研制生产具有大批量、低成本、短周期的特点,需要从单星、多星,甚至星座的角度一体化考虑卫星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试验等工作,既要突出功能化、模块化、智能化设计,又要统筹质量、成本和进度要求,构建全新的商业航天卫星产业化发展体系。当前我国航天工业体系主要满足小批量、小子样和定制化产品的研制生产模式,尚不适应商业航天的发展要求。同时,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的全级次、全链条低成本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仍面临着元器件、原材料、关键部组件、测试试验设备等供应链资源短缺的挑战,批量物资供货周期长、成本高、国产化率低、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始终存在。为此,王润福提出3点建议:一是国家层面加强支持引导,从应用需求、星座体系建设、天地一体化运营等方面指导引导商业航天的整体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并出台配套政策,将商业航天服务国家战略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二是聚焦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能力布局,支持引导优势力量融入商业航天新生态,推动太阳能电池阵、星用计算机、星上发动机等核心产品能够按照商业航天模式快速形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评价能力;三是针对电推进这一商业航天卫星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核心产品,着力打造“中国商业航天电推进研试基地”。 航发&燃机:俄罗斯将于2027年底开始D-18T发动机的国产化批产 据俄罗斯aviation21网站2024年3月5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专题会议上表明,安-124重型军用运输机机队的正常服役需要通过对配装该级别运输机的D-18T发动机进行大修来实现。这项任务关乎国防部利益,由俄罗斯乌拉尔民航工厂股份公司实施。该公司成功对乌克兰产的发动机实施了部件进口替代措施。截至目前,已修复并投入使用了49台发动机。据绍伊古介绍,D-18T的维修和现代化改造将使安-124运输机的使用寿命从20年延长至45年。目前,俄罗斯正在掌握D-18T发动机的批产技术,计划于2027年第四季度开始批产。这将有助于为武装部队增加空运量。D-18T发动机由乌克兰前进设计局研发,马达西奇工厂生产,其推力约为230kN。俄罗斯目前还没有该推力级的发动机,而PD-35发动机正处于核心机试验和验证机制造阶段。据2023年10月报道,D-18T正处于深度现代化改造阶段,其备件完全在俄罗斯生产。 核工装备:杨长利提交《关于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发挥核电减碳降碳作用。杨长利表示,由于核电企业无法提供绿证等官方证明,目前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绿电消费需求,全社会绿电供应面临制约。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全社会绿电消费意识逐步提高。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并即将正式实施,使用绿电生产的商品更具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在国际贸易中规避关税壁垒。 核电每年可提供超过1600亿度的市场化电量,是用户购买绿电的重要选择之一,且核电机组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能极大缓解华东、华南地区绿电供不应求的局面。但由于核电企业无法提供绿证等官方证明,目前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绿电消费需求。 核电未被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其参与市场竞争面临挑战,进而影响核电低碳价值的有效发挥。国家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政策要求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承担消纳责任,意味着这些主体在销售或购买核电的同时,仍需同样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和配额,这实际是将核电与化石能源放在同等地位对待,没有体现核电的低碳属性和减排贡献,降低了用户购买核电的积极性。 有国际先例可循。当前已有部分国家在政策或实施层面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范畴。其中,比利时、荷兰、芬兰等11国向核电发放了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O证书),用于向终端消费者证明所用电力的绿色属性。 美国伊利诺伊州、纽约州等在清洁能源配额中细分设置了零排放信用,专门适用于核电,以支撑实现各州减排目标。 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