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绿色和平组织]:《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嵌套式 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 应用与发展 研究团队: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邱小燕、蔡元纪绿色和平:吕歆、王昕楠、叶睿琪、黄涵榕 鸣谢: 感谢阿里巴巴、海澜电力、合盈数据、科思创、 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秦淮数据、腾讯、万国数据、中广核新能源、中核汇能给与的建议与支持。 (按首字母顺序排序) 特别感谢徐征在研究过程中给与的专业指导与支持。 感谢刘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李嘉懿、李星宇、唐大旻、王赫的建议与支持。 (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序) 发布于2023年11月 目录执行摘要2 第一章:研究背景4 1.1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4 1.2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方式及现状4 1.3可再生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的主要风险5 第二章:长期购电协议7 2.1长期购电协议是支撑新能源长效发展的关键7 2.2长期购电协议的合约条款9 2.3小结10 第三章: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12 3.1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概念12 3.2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与绿色电力套餐13 3.3小结14 第四章: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应用价值15 4.1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对电力用户的价值15 4.2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对发电企业的价值16 4.3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对售电公司的价值17 4.4小结17 第五章:中国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发展思考19 5.1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意义与价值19 5.2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挑战及分析20 第六章:总结与建议22 注释23 图表目录 表1可再生能源长期购电协议/绿色能源合作协议/框架合作协议案例(部分)8 表2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与绿色电力套餐对比14 图1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12 图2绿色电力套餐模式13 执行摘要 展望未来,在中国“3060”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主导力量。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需实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1。到2060年,预计中国风电、 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近64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近80%,占总发电量超过70%2。回归当下,可再生能源如何高质量、低成本地平稳发展,实现“十四五”期间从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到增量主体的角色转变3,成为关键命题。 过去的十余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 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4。未来十年,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从政策驱动逐步转为市场驱动的新阶段,可再生能源买家(电力用户)将走上舞台,发挥重要角色,从需求侧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转型与发展。 2021年《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出台,中国绿色电力消费开启了新模式。当前,多个省级电力市场已经从试点迈向常态化交易,初步形成了基于电力中长期市场体系框架的绿色电力交易,即一年一签的绿色电力年度双边协商交易。相较之下,3-10年的多年期绿电交易仍较为少见。未来,绿电交易如何突破年度交易的限制,加速走向多年期合约,将成为影响可再生能源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契机,绿色和平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合作,旨在全面探索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落地应用的可行性,为更广泛的企业提供稳定的绿色电力供应保障和多样化的绿色电力消费模式。同时,本报告也尝试探讨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对市场主体的价值,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绿电消费,试点新型交易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长效发展。 本报告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第一章梳理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市场主体面临的绿电交易风险与挑战。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了长期购电协议与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作为有效的绿电交易避险工具,其具体模式与应用现状。第四章结合专家访谈,梳理了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对各市场主体的价值。第五章和第六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绿色电力市场落地应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与企业建议,为该模式的试点与推行提供初步方向。 主要发现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SleevedPowerPurchaseAgreement)是一类特殊的长期购电协议,能够有效地解决长期购电协议在长周期运行下市场主体的交易风险。在该模式下,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签订双边购电协议,电力用户与售电公司签订背靠背的镜像协议,授权售电公司为其采购平衡电力并为此支付相应的管理费(嵌套费用,sleevingfee)56。其中,售电公司指具备售电资质、能够向用户开展售电服务的、包括提供负荷聚合的服务商等在内的广义的售电公司。基于研究,报告发现—— 1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将有效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向高质量、大规模稳步发展。长期购电协议是帮助发用双方管理负荷与价格风险的重要工具,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引入,能够进一步助力不同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规避运营风险,并提供灵活、创新的交易模式。 2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能够为多方市场主体创造价值。 1)对于电力用户,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能够提供价格的可见性;帮助电力用户锁定电力成本,稳定电力供给;助力其低碳转型发展,并进一步分摊电力用户的市场风险,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发电侧资源选择。 2)对于发电企业,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能够促进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稳定的电价收入预期;对于有意向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电企业,能够拓展项目的投融资渠道。此外,能够降低发电企业的运营风险,并提供更加贴近用户侧的可靠合约选择。 3)对于售电公司,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以及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3在电力市场建设方面,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丰富了可再生能源的交易模式,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规模的扩大。此外,通过引入第三方主体为发用双方提供平衡与负荷管理服务,能够降低电网平衡风险,并促进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的建设。 政策建议: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能够一定程度上助力市场主体规避运营风险,提升可再生能源供需双方匹配的意愿,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推动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落地与试点,进一步拓展可再生能源消费模式,扩大交易规模,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定价机制,加强电能量价值、绿色环境价值、灵活性资源价值之间的传导与衔接。 2推动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建设,鼓励多方主体通过试点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等模式挖掘灵活性资源价值。 3提升售电公司提供平衡与负荷管理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理顺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下多方主体的权责划分、履约监管、风险预警等问题。 企业建议:在中国低碳转型方向与远期目标明确,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的前提下,电力用户作为消费主体,应当化压力为动力,主动向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消费转型。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作为绿电交易的新型模式,能够有效助力企业的低碳发展目标。因此,为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持续提升企业影响力与竞争力,报告建议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1尽快设立100%可再生能源消费与全供应链碳中和目标。 2加速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规模与消费比例,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绿电消费综合路径,并积极披露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展、绿色权益归属等信息,加强绿色电力的可追溯性。 3加强多方合作,针对自身绿电消费需求,积极与电网、发电方、售电方合作,推动如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等新型绿电模式在中国的试点与落地。 第一章:研究背景 1.1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发电装机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62.7%7,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重要组成。“十四五”时期,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不完全统计,30省/市规划的“十四五”风电、光伏新增装机目标超过874吉瓦8。 与此同时,在技术进步和项目开发经验成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正在逐渐降低9。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预计,在中国,如陆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品种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10。 可再生能源发展被视为能源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其为不断增长的能源电力需求和与之而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平衡。通常,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的经济性挑战,包括技术成本、融资障碍等,与传统能源相比,尽管可再生能源的运营成本更低,但可再生能源前期投资需要更高的初始成本11。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的初期发展阶段,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政策引导。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相关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和引导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以缓解可再生能源面临的高成本障碍并保障可再生能源能够具备稳定的投资收益;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发支持政策及研发投资补贴,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稳步提升,从而降低发电成本12。 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加速成熟,产业技术与经济性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逐步退坡13。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建设不需要国家补贴执行燃煤标杆上网电价的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试点项目14,可再生能源迎来去补贴时代。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15。 在全面去补贴之后,加速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建设与完善相关政策发展机制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任务。 1.2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方式及现状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能源消纳利用,在传统电力市场的基础上,中国初步构建了以绿电交易为主要手段,辅助以绿证交易的市场机制,以充分反映绿电的电能量价值和环境价值16。2021年9月,中国启动绿电交易试点工作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绿电市场化交易的模式与规则。《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和《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试行)》为绿电交易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奠定基础,提供规范17。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 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以绿证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18。 部分省市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强制性政策刺激可再生能源消费的需求。例如,《江苏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不低于30%19。 然而,市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可再生能源交易从规模和模式上仍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从交易规模上,中电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2,543.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8%,市场化交易成为主流;然而,全国省内绿电交易电量仅为227.8亿千瓦时,不到全国省内电力直接交易总量的1%20。 交易模式方面,由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仍处于建设阶段,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可以尝试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参与由交易中心组织的绿电市场交易。用电企业通过直接购买或由售电公司代理的方式购买绿色电力,交易模式主要包括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交易等方式,用电企业依据合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结算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电力证书21。 第二种是电力用户成立新能源发电公司,直接投资或通过与开发商合资建设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项目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市场交易22。 企业作为电力消费的终端用户,近年来对于绿色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以阿里巴巴、腾讯、秦淮数据、万国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以巴斯夫、科思创为代表的国际化工企业纷纷推动扩大绿电交易规模,或试点新型绿电交易模式。 在中国绿色电力交易体系构建不断完善,企业绿电消费需求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