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发展要报 「2021年第6期」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编2021年04月13日 编者按: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也遭遇一定程度下滑,但随着二季度经济企稳,商业银行各项指标有所回升,总体表现较为平稳。展望2021年,宏观大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改变对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稳中偏紧的流动性约束也有利于稳定的净息差水平。银行监管方面,严监管已经常态化,银行日常检查将继续从严,问题银行处置将继续推进。另外,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新老产品清理进入攻坚时期,非标资产的压缩也会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产生一定冲击。《商业银行法》、《中央银行法》等逐步修订,意味着银行业整体监管框架将逐渐成型,将重塑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运营边际,促使不同类型银行专注主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 经济复苏带动业绩企稳,结构优化仍待深入 曾刚1王伟2 一、2020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2020年,全球经济仍在不均衡复苏进程之中。在疫情持续情况下,各主要国家货 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呈现高增长、高波动的趋势。 2020年中国经济实际同比增长2.3%,经济的恢复也降低了银行资产质量和利息收入的压力。货币政策方面,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调控,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三农、中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不断加强预期管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2020年,银行业监管政策多方发力,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并未放松对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的监管和风险的防范。 展望2021年,考虑到积极政策对经济推动的滞后性和经济增长内生性的逐步增强,我国经济复苏有望持续。在此背景下,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码的必要性下降,政策将更注重平衡好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关系和结构上的精准调整,不会大幅收紧和转 向。宏观大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改变对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稳中偏紧的流动性约束也有利于稳定的净息差水平。银行监管方面,严监管已经常态化,银行日常检查将继续从严,问题银行处置将继续推进。另外,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1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新老产品清理进入攻坚时期,非标资产的压缩也会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产生一定冲击。 TLAC监管对我国大行资本提出更高要求,我国中小银行资本不足问题加剧,银行需要 进一步加大资本补充力度。《商业银行法》、《中央银行法》等逐步修订,意味着银行业整体监管框架将逐渐成型,将重塑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运营边际,促使不同类型银行专注主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 二、银行业经营情况 (一)资产规模增速加快 截至202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为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265.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83.3%,整个银行业资产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0%、11.7%、11.2%、11.6%,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要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二)商业银行净利润降幅收窄 2020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4万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三季度末 收缩5.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48%,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7%。全年来看,尽管各类型银行净利润均出现下降,但下半年以来还是明显出现改善。大型银行环比改善最明显,净利润增速提升至3%,城商行、农商行盈利增速下降幅度较大。 (三)净息差企稳 2020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1%,较年初下降10BP。大型银行、股份行、 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较年初下降8BP、5BP、9BP和32BP,农商行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其他银行。分季度来看,除了一季度大幅下降之后,之后三个季度都在缓慢回升,这体现了经济复苏带动下,银行净息差具有较强的韧性。 (四)风险状况 1.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 截至2020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2.7万亿元,相对于年初增加了2880 亿元。由于四季度加大了核销力度,年末不良余额较上季末减少了1336亿元,首次出现余额下降。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84%,近8年来首次出现了下降。其中,大型银行不良率为1.52%,较年初增加了14BP,但总体保持较低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则下降了14BP,城商行和农商行近年来已经上升到高点,城商行大幅回落51BP,农商行不良率小幅下降2BP,仍然处于3.88%的高位。尽管不良率有所下降,但2021年银行的资产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2.风险抵补能力分化较为明显 2020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万亿元,较三季末增加1164亿元; 拨备覆盖率为184.5%,较三季度末增加5个百分点,较年初也仅下降1.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9%,较上季末下降0.14个百分点。当前总体拨备情况依然高于监管 要求,且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稳健水平,风险抵补能力仍处于合理区间。当前农商行不 良率仍然偏高。 3.流动性风险较为稳定 2020年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8.4%,较年初下降了0.0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流动性比例上升0.9个百分点,略有上升,股份制银行下降6个百分点,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上升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整体变化不大。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2.3%,在前三季度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四季度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年初水平。贷存比(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6.8%,较年初上升1.41个百分点。2020年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6.5%,四季度有所上升,但从全年来看,较三月末高点已经下降了12.9个百分点。但流动性覆盖率仍高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要求的100%监管指标。 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压力增大 202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72%、12%、14.7%,总资本充足率较年初增加6个BP。我国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占比仍相对偏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更是大幅低于平均水平。二级资本充足率贡献率2020年末为2.70%,市场对中小 银行的二级资本债认可程度出现一定下降,二级资本补充渠道仍不太通畅。此外,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了20BP,进一步增大市场对银行的风险预期。 三、2021年运行展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球能否战胜疫情、经济恢复常态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如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一)加大风险处置力度,防范系统性风险 预计2021年,各项风险处置工作将进一步延续。一是化解存量风险。根据人民银 行《金融稳定报告(2020)》的数据,我国目前有高风险金融机构545家,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预计在2021年,监管部门将全面推进中小银行改革,继续有序处置重点机构风险。与此同时,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 资本、完善公司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稳健性。二是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三是完善监管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建立、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近年来监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强化金融科技和互联网业务的监管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务边界不断模糊化,也带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等问题,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较大挑战。有迹象表明,金融监管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金融科技监管开始显著趋严。 目前针对金融科技(包括银行的互联网创性)的监管遵循了三个主要的原则,一是全覆盖监管,开展金融业务必须要持有相应的牌照,并被纳入相应的监管体系,避免出 现监管真空;二是一致性监管,即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在开展实质 相同的业务时,监管的标准应该统一,避免出现监管套利空间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三 是分类监管,即不同类型的机构,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或互联网渠道时,不得改变其机构业务开展的客户或地域范围。从2020年末以来,监管部门先后针对互联网存款和互联网贷款业务出台了监管规定,严禁地方法人机构利用互联网渠道突破经营的给予限制。 (三)应对监管与竞争挑战,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将逐步向主动的、各业务条线统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转型,全面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的统筹管理。 一是强化资本约束,优化资源配置。随着监管要求的逐步强化,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银行》附件的出台,预计2021年,中国银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除通过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加大利润留存力度等方式来补充资本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健 全资本规划机制,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强化资本在资产配置决策中的指导作用,以资本支撑能力为上限,确保信贷投放总量及结构与资本承受能力相适应,将资产增长从负债推动转向资本约束模式。在资本回报方面,坚持以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为核心,适当加大对RAROC较高业务的支持力度,收缩或放弃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优化资本在贷款、债券投资、同业业务之间的分配,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逐步降低对高资本消耗业务的依赖,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轻型化业务。 二是提高负债管理质量,降低负债成本。一方面,要突出存款的核心地位,增加客 户黏性和资金稳定性,主动改善被动负债的可控性。在期限结构安排上,鼓励中短期资 金的组织,扩大活期、短期存款的FTP点差,鼓励经营机构优化存款结构。另一方面,在合规前提下发挥主动负债的补充作用,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应根据不同负债的定位实施差异化管理。 三是加强表内外资产业务的统筹管理,提升资产业务综合收益。一方面,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要从信贷市场向整个金融市场拓展,逐步打通表内狭义信贷与金融市场业务、投行发债等资产配置的边界,最大程度实现资源整合,并综合考虑资本、结构、收益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配置各类资产推动业务发展,提升资产业务的综合收益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加强资产流转和打通资产出口,提高对资本、流动性、集中度等的动态调整能力。 (本文由韩爽改编自曾刚、王伟《银行业运行(2020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