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与发展要报:新发展格局下的银行业发展趋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金融与发展要报:新发展格局下的银行业发展趋势

金融与发展要报:新发展格局下的银行业发展趋势

金融与发展要报 「2021年第18期」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编2021年12月30日 编者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出席新浪财经主办的“第14届金麒麟金融峰会”的“2021意见领袖年会”主题论坛,并发表演讲。以下是他发言的主要内容。 曾刚:新发展格局下的银行业发展趋势 曾刚1 新发展格局下的银行业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代表了未来整个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方向,这必然会对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是它的本源,实体经济的变化必然会带来银行业的变化。外部的需求环境变化,会对整个银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由于有比较强烈的投资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会带动银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进而促进了整个银行的业务发展。伴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整 个银行业也经历了快速增长,在入世到现在2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扩张了10倍以上,从2003年不到30万亿,到2021年9月末大约是350万亿以上,这实际上是由于外部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动力和需求。 但在新格局构建过程当中,整个经济长期增长的中枢是下行的,这必然意味着对金融的需求也会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宏观杠杆率进一步上升,控制信贷和社融的增长与实体经济相匹配,金融增长速度和实体经济、名义GDP增长速度要大致相当。那么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银行业的增长速度会降到和实体经济大致相当的水平,与过去相比,这显然是一个持续放缓的过程。所以,规模扩张下降之后,整个银行发展的理念要发生一些调整。 1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一、经济政策未来走向的几个特点 1.稳总量。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最近开启了降准、结构性降息的一些举动,核心还是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从中长期来看,需要维护宏观杠杆率的稳定,这意味着金融的增长要和实体经济相匹配。 2.监管层面进一步强化对利率的调控,尤其是在疫情之后。进一步推动LPR下行,为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对存款利率定价进行优化管理,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在总量降准的同时,又结构性地支持小微再贷款的利率进行下调等,这都是有意地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行,有助于金融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但对银行的息差以及盈 利产生了一个长期的制约。当然支持好了实体经济,对银行或金融机构而言,长期上是培养了更好的客户资源,培养了更好的需求,但短期会对银行业绩或者息差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银行需要提高效率,进一步地去拓展利润空间。 3.调结构。不管是宏观的信贷政策,还是监管层面的监管政策,对银行贷款结构投向的关注现在是越来越高。很明显看到,对禁止进入的行业管理得越来越严,包括房地产和地方的投融资平台都有相应的监管政策。与此同时,加强引导银行资金转向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和自主科创等领域,向涉及到宏观经济运行更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加大投放。相关政策不断地出台,包括今年11月份在中小微企业领域,央行推出了精准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传统能源行业清洁化的一些再贷款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越来越结构化,越来越精准,引导资金向需要的地方流动,这对银行会产生影响,因为 银行的信贷结构必须要符合国家的导向或监管的导向,这对信贷投向以及相应的客户 管理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防风险。目前监管层面对于风险尤其是对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层面的风险仍然高度地关注。未来看,一段时间也构成了一些潜在的风险来源。 二、新发展格局下银行业整体运行状况的特点 首先,整个银行业的规模增长速度在放缓。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最快的时间节点是2008年之后,一度有些股份制银行的年均增长速度在35%以上,但目前基本上都已跌到10%左右甚至10%以下。银行业增速如果要与实体经济相当,实际的增长率加上 CPI,大概6%~8%之间可能是比较合理的增长空间。目前看,大多数银行基本上已经回到了正常的区间。在新的发展时期,整体银行业的增长速度、规模扩张的空间较上一个五年大幅减缓。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银行的发展理念要发生变化。 第二,银行的经营效率持续下行。不管是ROA,还是ROE,都在持续稳步下行。这确实反映出了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的结果,但即便没有政策上的让利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业的净息差收窄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趋势。疫情之后,政策要求让利可能加速了这一过程。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大概在2%左右,而相当多的国家,像日本、欧洲的银行业平均的净息差都是在1%以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息差收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传统的息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业务模式会受到挑战。所以,在这种模式下,银行的收益能力肯定是持续下行的。 第三,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的持续下行,与治理金融乱象有很大关系。原来银行业 是把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当作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并没有去做真正意义上的非利息收入,更多的是把影子银行的一些息差收入转化成非利息收入,特别是涉及到理财资管业务线,也包括把一些贷款利息转化成费用等。随着目前监管日趋严格,将原来影子银行的模式限制住了,推动银行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中间业务收入或者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中长期看,银行仍然是要把非利息收入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大银行,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在新的框架下。比如,我们仍然会发展资管业务作为非利息收 入的重要来源,但是不再是原来的影子银行模式下的息差收入,而是真正意义上资管行业的服务费用收取。投资银行业务相关服务费用收取,意味着业务发展的全能化、多元化、综合化会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第四,银行业的分化不断加剧。整个银行业的市场估值以PB来估值,整体的状态目前不太乐观,平均在0.7左右;48家A股上市银行当中,11月底提取当日的数据显示,只有5家银行的PB高于1,其它都在1以下,总体的估值比较低,这将会影响到银行业后续的融资,对银行业的规模至上的发展理念造成很大的制约。银行要扩大风险资产规模,就得补充资本,但现在的估值比较低,补充资本不太划算。当然估值高的银行也客观存在,差距在拉大。未来一段时间当整个银行业原来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后,银行业的发展理念也将随之进行调整,向领先的银行去学习。 三、在新格局构建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1.分化会加剧,银行之间差异会非常明显,经营效益也会有很大差异。 2.传统业务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个原因是传统业务净息差在收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需求相对不振的情况下,规模扩张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会面临“资产荒”,这是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另外,即便是有资产、有需求,规模能扩张出去的银行,也会面临资本的瓶颈,扩规模必然会面临补充资本的问题,但目前银行业估值又并不是很理想。所以,传统业务发展模式会受到挑战。 3.存量风险的化解。资管新规的影响还将继续,一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中小银行的风险,还有房地产的风险,都会成为发展过程当中的重大挑战。 四、在新格局构建过程中银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 第一,进一步强化对质量的关注。以前银行业对规模关注的比较多,现在规模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瓶颈,规模扩张的边际效应在下降。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关注的是规模和短期的效益。未来,需要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中心,去关注客户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服务场景,产品和服务体系等。第二,精细化的管理。因为息差在收窄,只能提高效率。要提高经济利润,要么获得更多的收入,要么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在现有的环境下受到很多约束和限制,因此提高效率就变得非常重要。提高效率,需要通过更加好的、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包括财务管理精细化、经营管理层面的精细化,以及风险管理和定价的精细化,来更好地实现 效率提升。 第三,优化结构,包括优化银行的信贷结构。在双碳转型过程中,要把握好的机会、 新的机会,去支持整个战略的实现、绿色发展的实现,并寻找新的投资空间。配合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当中寻找新的资产投放的机会,解决“资产荒”的问题。所以,未来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收入结构的优化、客户结构的优化,可能会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第四,数字化。整个经济在加速地数字化,客户的行为也在加速地线上化,银行的服务要从原来的传统线下为主,转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从原来的以我为主、以产品为 主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圈的建设。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综合化的一站式服务的 平台,以金融科技来支撑,实现从银行业务到管理层面的数字化,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也关乎整个银行机构未来是否能够在更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关键方面。 编辑: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