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白皮书(2023)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受法律保护,转载、引用或其他方式使用本白皮书的原文或观点,应注明来源。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保留对违反以上说明和相关权益的行为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参编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编人员 何宝宏 杨龙如 栗蔚 陈铁钢 周伟 何阳 冯橙 程晓亮 罗巨明 刘然 彭丹萍 黄悠文 史大鹏 刘扬 李京京 原利斌 宁立章 王朋 赵晨光 李洪洋 陈惠民 赵文博 蒋星程 王若冰 李志江 张玉海 邱琳 周涛 张佳 耿燕生 孙妤婕 叶刚 廖群伟 摘要 本白皮书重点研讨银行业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禀赋和经营特征,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据和技术要素为驱动,推进业务经营模式的创新和重塑,加速经营发展的数据化、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变革的实践。 通过对境内外银行数字化转型案例和经验的全面整理,白皮书系统分析了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一是从顶层设计角度,深化战略布局,强化顶层推动,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方法变革,自上而下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二是从模式创新角度,围绕服务客户和赋能员工两大维度,针对生态链接、场景运营、产品研发、渠道触达、风险防控、经营管理六大领域重塑业务经营模式,为发展增动能。三是从科技赋能角度,通过多层级强化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多领域深化数字技术服务供给,多维度进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筑牢转型发展根基。 此外,结合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针对未来银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方向,提出应突出价值导向,以数字金融支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发展,深挖数据资产价值,纵深推进前沿技术应用,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做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目录 一、数实融合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1 (一)国家战略纵深推进数实融合发展/1 (二)经济社会的数实融合发展趋势呈现新特征/2 (三)顺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银行业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4 二、理论指导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全面提速/5 (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特征/5 (二)全球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7 (三)国内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12 三、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与路径逐渐明晰/13 (一)强化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13 (二)创新业务经营模式,为发展增动能/20 (三)升级数据和技术支撑体系,筑牢发展根基/31 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发展应突出价值导向/39 (一)以数字金融支撑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39 (二)面向业务创新需求深挖数据资产价值/45 (三)面向前沿领域纵深推进数字技术探索应用/47 (四)以评促建推动数字化转型取得新成效/49 参考文献/52 一、数实融合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当前,数实融合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性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做好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重要的“金融力量”,银行业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实融合的发展趋势,已成为时代的“必答题”,正不断在发展的“数字蓝图”上谱写新篇章。 (一)国家战略纵深推进数实融合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引领数实融合发展。数实融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为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202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其首次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框架,即数字中国建设将按照“2522”框架进行整体布局,同时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为各方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深化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多方面持续融合奠定基础。 数字安全屏障 两个环境 数据资源体系 数字基础设施 两大能力 国际: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国内:数字治理生态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框架 数字 技术创新体系 数字技术与“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 数字政务 数字文化 数字社会 数字生态文明 两大基础 图1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 数据要素政策体系化纵深推进带来发展新动能。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因此亟需构建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数据要素政策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近期,围绕数据要素领域,国家政策正逐层细化。在宏观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数据二十条》描述了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提出以产权制度为基础、以流通制度为核心、以收益分配制度为导向、以安全制度为保障的数据基础制度顶层框架,对于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具有全局性、奠基性、引领性的重要作用。在微观层面,为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明确了适用范围、会计处理标准以及披露要求等内容,涵盖了对数据资源的各种会计处理情况。《暂行规定》的出台不仅肯定了数据资源具有资产属性,同时推动了数据资产价值的量化,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数字金融”新方向。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 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做好相关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数字金融作为新兴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相融合的特殊金融业态,首次在中央层面被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以前沿科技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引领时代的巨大动能。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也要不断深化,因此,对于金融业而言,深入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好地以数字金融创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势在必行。 (二)经济社会的数实融合发展趋势呈现新特征 数字化生活方式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数字中国加速建设的浪潮下,“数字化”几乎连接上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慧城市到数字社区,从智能产业到数字产品,“数字化”拓展着智慧便利生活的边界,为普通百姓步入中国式现代化生活赋能。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54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5.6%①。庞大的网民规模构成了我国蓬勃发展的线上消费市场,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 ①来源:国家网信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了坚实的用户基础。随着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政务等线上化场景日渐丰富,线上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更多人习惯于使用线上渠道“足不出户”实现日常生活所需,“宅经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下消费热点,与个人需要紧密结合,同时持续向纵深发展演变。 数字产业化纵深推进,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转型升级。我国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分别为18.3% 和81.7%,数字经济的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其中,三二一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同比分别提升1.6、1.2和0.4个百分点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入,各产业数字化进程也随之进一步加快。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稳步上升,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智能温室、产品溯源等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2022年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0%,同比分别提升3.3和2.3个百分点。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四成以上制造企业进入数字化与网络化制造阶段,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同样稳步深入推进,线上消费在稳消 费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4%②。 数字化治理深入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在数字中国建设驱动国家治理蓝图的指引下,我国数字政务建设加速推进,从2012到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 国际排名从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地市、县 级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96.1%③。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 实现1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开通,数字政协、智慧法院、数字检察等广泛应用,为提升履职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①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②来源:国家网信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③来源:国家网信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三)顺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银行业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银行业是金融系统的核心力量,是打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纽带。当前,经济社会的数实融合发展趋势,对金融服务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有助于防范化解新时期的金融风险。 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是服务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金融机构的战略要求。金融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从全球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进入交叉融合、迭代创新、纵深应用的加速期,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攀升,世界各国纷纷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从我国来看,在国家政策的系统有序指导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数实融合发展趋势持续深化,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此,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银行业应深刻把握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金融创新,构建现代化金融机构,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金融服务经济社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加速形成。 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是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提升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抓手。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实体经济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征,对银行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提出新要求。针对市场环境和经营主体的数字化发展趋势,银行业应坚持以“数据与技术”驱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业务经营模式创新,强化金融服务的适配性,以自身数字化转型细化客户感知、强化服务撮合、优化资金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全面提高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的有效路径。银行业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银行业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风险防控领域的持续应用,银行业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将更全面、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强化对各类风险的联防联控,提升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能力。升级智能化风控能力,形成企业级的风险管理能力,针对出险状况依托集团化的数据整合能力,智 能化分析选取应对方法,精准高效地提出处置方案。二是全社会数字化发展扩大了防范化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