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观察:伊朗抵抗之弧与“原油咽喉”霍尔木兹海峡 研究结论 二战后,伊朗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戏剧性的转折,从中东主要的伙伴转为最大的对手。50-70年代,巴列维国王执政期间伊朗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甚至有超过以色列的迹象。但伊朗国内施行高压政策与石油收入快速增长造成的通货膨胀,强 化了巴列维政府在民众中的独裁亲美印象,多地爆发民众抗议与武装游击行动。 1979年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从此伊朗成为美国最大的对手。 霍梅尼将伊朗打造为“伊斯兰共和国”,将传统伊斯兰教义、理念,和现代共和体制结合起来,建立起世俗政权处理日常事务+教法专家具有最终解释权这种复合体制。一方面确立“教法学家治国原则”成为现代伊朗政治体制的核心,以此构建起伊斯兰国家的概念与政治合法性;另一方面伊朗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彰显共和制特征,立法权由伊斯兰议会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行使,司法权归于法 院,三权领袖在宪法规定下各自行使权力,互相独立。 美伊关系非常紧张,但对抗不仅是目的,更是彼此实现目的的手段。美国与以色列持续渲染伊朗威胁论拉拢其他逊尼派国家,并利用海湾王权国家对伊斯兰革命的恐惧组建联盟,达成保护以色列、维护中东对其盟友原油供应与全球油价稳定的三大 核心利益;伊朗以反美、反以色列情绪进行国内动员,从而确立在中东什叶派国 家、以及中东反美力量中的主导地位,并借机合理化本国获取军事武器与组建抵抗联盟的尝试。总体而言,美国对伊朗延续打压与制裁政策,但两国并非始终处于剑拔弩张的尖锐对立状态,在面对中东局势变化时仍可以择时进行利益置换。 “抵抗之弧”是受到伊朗支持的中东势力组合,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以及也门胡塞武装。这些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伊朗的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与伊朗的合作不仅仅是宗教上的联系(例如叙利亚、也门胡塞等并不完全从属于什叶派),更重要的是共同对抗美国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扩张。其中叙利亚与伊拉克因国土面积大且占据关键位 置,受到美国更多关注,美国与伊朗在叙伊两国长期培植代理势力以维持影响力,而黎巴嫩与也门属于中东地区相对边缘的小国,无法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可以凭借自身优势(黎巴嫩与以色列接壤、也门把持红海-曼德海峡-亚丁湾地理要塞)影响美国最重要的中东盟友以色列。 霍尔木兹海峡在全球能源运输通道中处于核心位置,数据显示世界原油产量超过六分之一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向外运输。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只有33公里宽,两个方 向的航道仅有3公里宽,不适宜通行大型军舰或巨型油轮,海峡内多处岛屿、浅滩、暗礁由伊朗把控,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扰动能力非常强。除非伊朗政权受到颠覆性威胁被迫启动关停海峡战略,否则伊朗将延用1980年两伊战争探索出的传统战术,即创造高风险海峡环境作为利益置换条件。比如通过一系列行动,如 布雷、发射沿海防御巡航导弹和小船扰动航运,将风险提高到一定程度,最终创造出霍尔木兹海峡地区的高风险环境(类似近期红海-曼德海峡地区),通过使海峡的安全性无法保证以至于达到事实“关停”状态,抬高货运成本与全球油价争取谈判空间和筹码。当前局势变化的不可控因素有几方面:首先,加沙冲突延续外溢至红海地区,也门胡塞武装作为伊朗“抵抗之弧”盟友与美国舰队在红海频发冲突,伊朗可能将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威慑手段倒逼美国与以色列尽快结束加沙冲突;其次,美国通过在伊朗周边地区如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培养亲美势力扼制伊朗扩 张,地区冲突与恐怖袭击事件可能会诱发波斯湾地区局势恶化;此外关键在于2024 年美国大选议程,如果特朗普回归后重启对伊“极限施压”政策,施压沙特等阿拉伯国家重新孤立伊朗,将是美伊关系与霍尔木兹海峡地区安全形势的较大变数。 风险提示 加沙冲突外溢至红海地区,特朗普如果回归将增添美伊关系的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9日 曹靖楠021-63325888*3046 caojingnan@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0010001 孙金霞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王仲尧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805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QJ932 彭楚榕pengchurong@orientsec.com.cn 中东观察:也门缘何成为中东代理战争的风暴中心 2024-01-03 中东观察:沙特从“苏德里七兄弟”到 2023-11-22 “萨勒曼王朝”的权力承袭与转移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目录 伊斯兰革命前的伊朗4 神权体制下的伊斯兰共和国5 复盘美国-伊朗双边关系7 伊朗的中东“抵抗之弧”10 以色列因素与游说集团11 共享反美反以意识形态12 原油咽喉——霍尔木兹海峡13 风险提示17 附录18 图表目录 图1:二战后苏联与伊朗边界交界处(图中红色实线)4 图2:1951年民众在德黑兰集会支持石油国有化运动5 图3:石油收入暴增造成巴列维王朝经历严重通货膨胀(CPI年化同比增长率,单位:%)6 图4:巴列维国王执政期间伊朗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7 图5:霍梅尼回归后伊朗坚持宗教治国7 图6:历届美国政府与伊朗国民总收入(单位:亿美元)10 图7:伊朗“抵抗之弧”11 图8: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为亲以候选人拉票11 图9:拜登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11 图10:巴林地理位置14 图11:霍尔木兹海峡示意图14 图12:2018年国际油价波动(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单位:美元/桶)15 表1:复盘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关系的历史细节8 表2:美国对以色列援助数据(单位:现价美元百万)12 表3:伊朗“抵抗之弧”概况12 表4:部分伊朗霍尔木兹海峡事件引发的油价变化16 表5: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或针对石油基础设施可能使用的军事能力18 伊斯兰革命前的伊朗 伊朗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过去的4000年里,伊朗的前身波斯帝国在历史上对东西方文明都有重大影响。伊朗历史上形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非王朝、卡扎尔王朝等强大的统一王朝,但在近代陷入衰落。沙俄逐渐控制伊朗的北部,英国则渗透伊朗南部。二战前后,伊朗国王礼萨汗亲近德国被盟国赶下台,接替他上台的儿子巴列维国王采取靠拢西方的政策。伊朗一度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中东盟友之一,但过于亲西方的政策让民众更喜爱对西方强硬的首相摩萨台。 二战期间伊朗配合盟军对德作战,同盟国强行干预中断了伊朗民主化进程,外国军队大肆采购与汇率制度改革造成伊朗国内恶性通货膨胀,原有的出口优势也因为战争几乎被摧毁。外部干预使伊朗陷入政治多元甚至极化的困境,各国诉求不一也形成了亲近各方的利益团体:苏联希望通过温和手段吞并伊朗北部领土;英国主张自身对伊朗南部油田的权利;美国在二战中权力急速膨胀希望参与对伊朗的利益瓜分。伊朗多个部落地区爆发反政府暴乱,中央政府无力安抚,1941至1953年的12年间伊朗共更换15届执政政府,其中还经历多次政府改组。 战后经济的衰弱加剧伊朗社会对英国瓜分石油利益的愤怒情绪,由于1933年英伊签订石油开采特许权协议,伊朗仅享有依据原油生产总额而定的微薄税收,直到1951年仅占石油总收入的16%。大量利益被英国攫取并用于恢复本国战后经济,伊朗还要就其收入向英国财政部缴纳所得税,英伊石油公司对伊朗员工的不平等对待激化了两国矛盾,伊朗议会中的民族主义者要求重新与英国谈判,并实现石油国有化。我们在前述报告《中东观察:沙特从“苏德里七兄弟”到“萨勒曼王朝”的权力承袭与转移》中详细介绍沙特温和渐进式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与沙特截然不同的是,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非常激进并衍生出内部权力重组与外部大国博弈,成为伊斯兰革命前伊朗社会重构的重要元素。 图1:二战后苏联与伊朗边界交界处(图中红色实线) 数据来源:Britannica,东方证券研究所 英国在战后分裂了巴勒斯坦与印度(演化成巴以、印巴两个历史遗留问题),伊朗民族主义者担忧英国为延续石油控制权分裂伊朗,议会与民众的反英情绪高涨,组织大量暴力罢工。1951年伊朗首相摩萨台积极推动与英伊石油公司谈判,民众对摩萨台的英雄主义热情非常拥护,但谈判始终未取得效果,英国被激怒后向海牙国际法庭提起上诉甚至对伊朗发动石油禁运,伊朗石油国有问题演化为国际危机,美国获得插手机会。首相摩萨台在民众中的声誉逐渐提高甚至超过了时任国王巴列维,国王拒绝将国防领域的全面控制授权给首相,两者关系恶化,摩萨台甚至发起改革 触及国王利益(比如解除国王兄弟姐妹的职务),这让美国嗅到了拉拢巴列维国王颠覆摩萨台政府的机遇。 图2:1951年民众在德黑兰集会支持石油国有化运动 数据来源:IranInternational,东方证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伊朗在苏联的众多邻国中战略地位格外关键,不仅与苏联共享漫长边境线,更富含巨大的石油贮藏量,靠近美国重要的海湾盟友国家(沙特、阿联酋)。艾森豪威尔政府内部因与苏联竞争蔓延“红色恐慌”情绪,试图说服英国在石油国有化问题上让步并建立亲美的伊朗政权,避免伊朗单边倒向苏联。1953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策划下伊朗国内爆发政变,暴徒甚至洗劫了首相官邸,摩萨台被迫下台入狱直到在监禁中去世。1953年政变巩固了巴列维国王的权力,摩萨台党羽遭到大范围清洗,美国也通过支持倒摩势力扩大在伊朗的影响力。 摩萨台的倒台在此后数十年内形成了伊朗民族的伤痛记忆,大量证据暴露更印证美国通过打造亲美政权侵犯伊朗主权的叙事,国内民众认识到国内势力正与外部力量勾结压制石油国有化的合法要求。巴列维王朝的反对派借用反美情绪进行社会动员,进一步强化了伊朗的仇外情绪与对国王的不满,为伊朗革命后彻底站在美国对立面埋下伏笔。 神权体制下的伊斯兰共和国 巴列维国王在美国支持下成为伊朗武装力量的最高统治者,并与英国重新签订石油利益分成协议,石油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巴列维王朝统治基础,但伊朗的民主化进程也因此出现倒退。在美国默许下巴列维王朝实行权力集中的高压统治,暴力镇压青年与左派的抗议活动。 1950年伊朗来自石油生产的收入刚过4500万美元,到1969年已高达9.05亿美元,即使考虑到国内平均每年2.5%的通货膨胀率,国家石油收入的增长仍不少于18倍。巴列维国王与美国达成默契合作,美国对王权提供支持和安全保护,作为交换条件,伊朗在美苏争霸战略与能源供应方面满足美国要求。1962年巴列维国王为巩固个人权力发起“白色革命”,推行土地改革打击地主 阶级,并开展扫盲运动,提高妇女权利,在这一时期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并流向城市,伊朗城镇化进程加快。但这导致国内的保守势力非常担忧,大批亲西方的政治官僚接受世俗教育,支持巴列维国王的专制统治并试图将伊朗西方化与世俗化,触动了什叶派教士的敏感神经。 巴列维国王执政期间伊朗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中东战略资产之一,甚至有超过以色列的迹象。首先,伊朗与以色列相比更符合“地区强国”的形象,伊朗的国土面积与综合实力在中东地区几乎无可匹敌。即使是美国一直扶持的沙特,在20世纪60年代仍是高度宗教化、地广人稀、部落势力林 立的非现代化国家,无法给予美国石油供应以外的商业或军事资源。其次,除了土耳其以外,伊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朗是美国盟友中与苏联共享边界线最长的国家,巴列维国王为示忠心甚至在1960年美国大选中为 尼克松提供了不合规定的捐赠,且没有加入1973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发起的石油禁运,这使得伊朗成为美国对抗苏联不可替代的前线。但国内施行高压政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