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能源需求新解法,技术赋能孵化新业态 电新组分析师:周然分析师助理:段尚昌、黄林 数字经济专题报告 2024年2月29日 数字经济:新能源需求新解法,技术赋能孵化新业态 核心观点 分析师 数字经济加速能源革命,技术赋能智能泛在电力系统。数字经济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新动能。数字经济范式升级五大方向之一即为“从高能耗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将有效撬动大规模的风/光/储能装机需求以及电网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发展。智能能源互联网有望催生出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 首席电新分析师:周然S0130514020001 数字经济作为新能源需求新解法,助力过剩产能出清。高基数下,我们预计今年新能源装机以及锂电池需求增速或下滑,行业进入供过于求新常态,产能利用率下滑明显,企业盈利严重承压。数字经济有望激发海量绿电需求,开辟新能源发展新时代。我们搭建了“数据中心-电力系统需求模型”,测算出2026-2030年,仅为满足数据中心耗电需求催生的光伏、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可达64GW、28GW,2031-2035年升至137GW、60GW;风光装机带动储能配套,截至2030年、2035年,预计储能累计新增装机可达350.9GWh、1,926.6GWh,有效消化光伏锂电行业过剩产能。 研究助理:段尚昌、黄林 “云大物移智链边”数字技术守护智能能源星辰大海。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助力能源体系升级变革。智能能源互联网是数字经济重要基础设施,能源互联网升级撬动万亿基建投资,智能设备升级大有可为。智慧电网提升互联互通和全息感知能力,在状态感知、诊断、巡检方面加速输电网络数字化进程。作为用电信息和能源分配末端设备,智能电表从双向计量走向多向互动,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双芯、多模块发展提升终端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助力万物互联。 风险提示 1、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2、技术发展演变不及预期的风险;3、行业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4、需求下滑或消纳能力不足的风险;5、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6、海外政局动荡、海外贸易环境恶化带来的政策风险。 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深度融合,构建能源互联网新业态,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1)绿证与碳交易市场,绿证是一种可交易的、能兑现为货币的凭证,价值或加速兑现,发展前景广阔。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可溯源、加密防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绿证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痛点问题;2)虚拟电厂,算力是虚拟电厂技术的真正内涵。在欧美发达国家,虚拟电厂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调节形式多样有效。我国目前虚拟电厂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响应补贴;3)功率预测,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是电力调控和管理的刚需,准确率考核趋严。AI技术通过模型输入、模型构建和参数优化应用于新能源功率预测领域,有效提高功率预测准确性;4)数字孪生,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对复杂系统的仿真、分析、预测能力已远超传统解决方案。目前在特高压输电领域、变电领域、配电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能源携手AGI走向全面智能时代。2022年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ChatGPT发布,开启通用人工智能(AGI)元年。AGI系统将具备理解、展示知识、学习、规划、推理、决策等多种复杂能力,在智能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展现出非凡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大受益领域市场分析及投资建议:1)特高压正值投资高峰期,柔性直流潜力大;2)智能电表享海内外双增长红利;3)储能维持高景气度,看好独立储能、长时储能广阔空间;4)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孕育蓝海市场:目前虚拟电厂以负荷型为主,我们更看好电源型或混合型,预计2025年我国电源型虚拟电厂市场空间200亿元;功率预测市场空间可期,集中度高,AI提高准确性;数据、模型、平台是我国电网数字孪生面临的最大挑战。 目录 (一)需求换挡、产能过剩、利润承压,新能源遇难题.........................................................................................................5(二)数字经济激发海量绿电需求,风光网储直接受益.........................................................................................................71、“天时地利人和”开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之路...............................................................................................................92、储能保障能源高质量供给,护航数字经济高速发展.....................................................................................................12 三、数字技术赋能能源体系,全面打造智能能源互联网......................................................................................................15 (一)“云大物移智链边”数字技术守护智能能源星辰大海...............................................................................................15(二)智慧电网提升互联互通和全息感知能力........................................................................................................................21(三)智能电表从双向计量走向多向互动,助力万物互联...................................................................................................23(四)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深度融合,孵化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271、深度赋能应用场景之一:绿证与碳交易市场..................................................................................................................272、深度赋能应用场景之二:虚拟电厂..................................................................................................................................303、深度赋能应用场景之三:功率预测..................................................................................................................................344、深度赋能应用场景之四:数字孪生..................................................................................................................................37(五)能源携手AGI走向全面智能时代....................................................................................................................................39 (一)特高压正值投资高峰期,柔直潜力大............................................................................................................................42(二)智能电表享海内外双增长红利.........................................................................................................................................46(三)储能高景气度维持,看好长储广阔空间........................................................................................................................50(四)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孕育蓝海市场............................................................................................................................58 一、数字经济加速能源革命,技术赋能智能泛在电力系统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动能切换、结构调整阵痛时期,三项突出矛盾亟待解决:1)房地产加速调整形成的增长缺口;2)服务业比重上升与生产效率提升过慢形成的“鲍莫尔病”;3)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寻找到重新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总书记首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习总书记再次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数字经济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核心要素为科技创新,而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当下乃至未来数年内最前沿、发展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的科技变革之一。银河研究院于2024年1月26日发布《数字经济: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新动能》深度研究报告,报告明确阐述了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引领下,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首位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中数字经济又排列首位,近5年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速连续11年高于名义GDP增速,一旦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并快速渗透,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加快对传统行业赋能,整体全要素生产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新动能》提出,按照总量法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到2030年/2035年将分别达到59.73%/71.60%,新动能实现反超。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产业数字化规模将持续占主导地位。 资料来源:信通院,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信通院,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信通院,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数字经济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其三大基础要素为数据、算力和算法。我国已在数据和算力两个维度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