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出口价格是否有转为正增的可能? 研究结论 已有市场观点从企业微观行为(供应链布局)、内需偏弱(从而“卷”出口)等角度系统性分析过2023年出口价格疲软的原因,而本文旨在从全球贸易地域分布格局的角度提供另一种结构性的分析思路,并以此去探寻2024年出口价格的宝贵支撑。 2023年中国出口价格为何低迷?自2010年中国有出口量价指数以来,也曾有过全球贸易需求疲软的阶段(如2015-2016年,同期国际能源大宗价格还因为美国页岩气革命大跌),但也未在一年内出现如此大的出口价格跌幅,因此2023年除了需求系统性偏弱以外,必然还有结构性变化的叠加,产生了同向的加强。 出口价格低迷的系统性因素,首先包括以下三方面:(1)国内PPI上下游传导不畅。2023下半年PPI和出口价格走势分化主要是因为上游原材料行业对中下游的传 导较为有限。实际上多数出口型行业PPI和对应的出口价格并未出现明显背离,说明多数中下游行业出口价格确实面临系统性的压力。(2)出口价格仍面临成本和供给端的系统性抑制。全球经济和需求增速放缓影响大宗价格,国内出口企业格外“卷”都会系统性地影响出口价格,因此我们也看到2023年中日韩以及台湾地区等 重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地区价格指数同比都为负增,且这些不利因素2024年都可能延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对比中日韩三国发现,大宗价格回落对成本端的影响或不能完全解释三国出口价格走势的差异。(3)海外发达国家或多或少存在消费降级的情况。麦肯锡报告显示,欧美消费者都曾出现过“消费降级”(“trade down”),其中欧洲这一现象可能更加明显。 要探寻出口价格超预期变化的结构性因素,不妨从2023年出口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出发——“一带一路”沿线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出口(全球贸易)有显著的拉动作 用,那么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否隐藏有支撑2024年出口价格的线索?从常识来说, 对发达国家出口和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同一类商品势必会有较大价差,既可能源于纯粹的物价差距,又有可能是出于部分消费者对高端化产品的需求。 宏观层面也可观测到2023年出口地域分布对各国出口价格都有明显影响。除了中国以外,欧盟、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重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家/地区,2023年出口价格波动都和出口地域分布(地缘冲突、产业链转移等)有较大关联:(1) 2023年日本(Q1-Q2)和台湾地区(Q2-Q3)为什么阶段性出现了量价同比读数回 升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同一时期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地区出口比例提高。 (2)韩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占比同比涨幅逐渐回落,最终量价同比走势和中国相似。 (3)在全球需求偏弱以及PPI同比读数持续回落的情况下,欧盟为什么出口价格逆势上涨?欧盟外贸主要集中在地区内部,而欧盟外主要为美国和英国,但也仅仅分别占7.5%和5%左右,但是与对美出口比例不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欧盟对 美出口占比与其出口价格指数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主要是因为多数情况下欧盟的进口价格累计涨幅都要更高(2016年以后差距因页岩气革命而扩大),意味着如果对欧盟内部出口替代了对美出口,出口价格就会上升,而整个2023年欧盟生产修复可能偏慢,使其在欧盟外部的竞争力走弱,更加依赖对欧盟内部出口。 因此我们也重点提示,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亮眼表现对出口价格的影响恰好是中国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的重要表现,2024年美国拉动全球进口的预期和中国出口价格延续深度负增的猜想之间是矛盾的。此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出口 地域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宏观数据和微观体感上的差距更加明显(各地区出口都 存在降价压力,而价格回暖的支撑在于区域之间的加权平均);其二,当下发达国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5日 陈至奕021-63325888*6044 chenzhiy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9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UK982 王仲尧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805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QJ932 孙国翔sunguoxiang@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80009 家进口需求可能主要由美国补库拉动,意味着总需求不及预期的影响和对美出口占比回升不及预期对价格端的影响在2024年或是同向的。 风险提示:对各类指数计算过程理解不准确;统计样本与实际情况或存在误差;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环境差异使得历史经验和当下情况或无法完全匹配 如何看待红海形势对集装箱吞吐数据的干 扰? 美国消费倾向有回升迹象:12月美国零售数据点评 如何理解对欧美出口同比“跷跷板”?— —12月进出口点评 2024-02-02 2024-01-20 2024-01-14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目录 2023年出口价格为何低迷?5 上下游PPI传导偏慢5 供需两端均不利于2023年出口价格6 客观上存在降价冲量的现象6 成本端受大宗价格降幅抑制,但不能解释所有出口价格压力8 海外发达国家存在“消费降级”现象9 2023年出口地域结构变化对各国出口价格的影响十分显著9 风险提示13 附录14 图表目录 图1:出口价格指数与PPI当月同比(左:%;右:上年同期=100)6 图2:PPI当月同比(按大类分,%)6 图3:2023年6-11月出口型行业出口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上年同期=100)7 图4:汽车与船舶出口价格累计同比(%)7 图5:韩国年出口量价(上年=100)7 图6:日本年出口量价(上年=100)7 图7:WTO总商品出口数量指数及工业品出口价格指数(%)8 图8:中日韩制成品出口价格指数(%)8 图9:中日韩PPI同比(%)8 图10:对欧盟出口电动汽车累计均价(美元/辆)9 图11:对东盟出口电动汽车累计均价(美元/辆)9 图12:日本对部分地区出口占比同比变化幅度(百分点)11 图13:台湾地区对部分地区出口占比同比变化幅度(百分点)11 图14:韩国对部分地区出口占比同比变化幅度(百分点)11 图15:韩国进口来源及其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百分点)11 图16:欧盟对部分地区出口占比同比变化幅度(百分点)12 图17:欧盟PPI当月同比(%)12 图18:欧美制成品进口价格之比及原油价格走势12 图19:欧盟制成品出口价格指数以及对美出口占比13 图20:纺织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4 图21:纺织服装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4 图22:木材加工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4 图23:家具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4 图24:造纸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4 图25:化工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4 图26:金属制品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5 图27: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5 图28: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5 图29:交运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5 图30:电气设备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5 图31: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5 图32:仪器仪表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6 图33:汽车制造业出口价格及PPI(左:上年同期=100;右:%)16 表1:2020年部分行业出口占产出比重6 回顾2023年,出口量价依然维持较大分化,从2022年的价涨量跌转变为价跌量涨,且价格端拖累明显强于数量端的支撑。市场上已从企业微观行为(供应链输出)、内需偏弱(从而“卷”出口)等角度系统性分析过2023年出口价格疲软的原因,且2024年这些不利因素都有可能延续, 而本文旨在从全球贸易地域分布格局的角度提供另一种结构性的分析思路,并以此去探寻2024年出口价格的宝贵支撑。 2023年出口价格为何低迷? 上下游PPI传导偏慢 此前我们曾在《集装箱吞吐是否还能有效跟踪中国出口?》中探讨过PPI向出口价格传导的时滞,我们指出,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整体供应链效率不如2019年以前,特别是2022年以来PPI同比和出口价格指数同比的时滞明显延长,这可能与出厂到出关之间的时间长短有关、2023年3月以来全球供应链效率回升,3-6月PPI同比和出口价格指数走势时滞确实快速缩小,同比读数差距迅速收敛,然而6月过后走势却出现背离,具体表现为6-11月PPI当月同比读数回升了2.4 个百分点(6-12月回升2.7个百分点),而出口价格总指数却进一步回落了2.5个百分点(6-12 月收窄至1.7个百分点)。 根据2020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将我国产品出口占总产出比例大于7%的划分为出口型行业 (交运设备制造业为6.96%,拉动主要源于船舶和汽车,考虑到2023年中国车、船出口表现亮眼也纳入出口型行业;需注意总产出有部分源于进口),其中纺织品、金属制品、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部分行业国产品最终用于出口的部分甚至大于国内最终使用。直观来看,出口价格和PPI分化主要源于上游行业PPI读数回升较快: 从PPI本身来看,回升动力主要源于上游原材料行业,对中下游的传导本身就较为有限。2023年6-12月采掘业、原材料行业和加工业(均对应生产资料)PPI同比降幅分别收窄9.2、6.7、1.5个百分点,而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增速则分别下降0.9、0.4和0.7个百分点。具体看各出口型行业也有类似的现象:(1)消费品制造业中,6-12月纺织业、纺织服装、家具、汽车制造业PPI同比增速分别变化2.5、-0.8、-0.1和0.3个百分点;中游装备制造业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运设备(汽车外)、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变化-0.3、-0.1、-0.5、-2.4、-2.2、-0.8个百分点;相较之下,同期作为原材料行业之一的化工行业(同时也是出口型行业)PPI当月同比降幅大幅收窄了7.9个百分点。 多数出口型行业PPI和对应的出口价格并未出现背离,说明多数中下游行业出口价格面临系统性的压力。2023年6-12月各类出口型行业PPI和对应出口价格指数(共15个行业,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13个相比,对木材加工品和家具进行拆分,对交运设备中汽车与其他交运设备拆分)走势大约可分成四类(具体图表详见附录): (1)完全背离型,即出口价格同比走低,但PPI回升,纺织业、纺织服装和金属制品业属于这一类,或与这几个行业与上游价格走势相关性更强有关,如纺织业中的化纤等纺织原料与石油价格关系十分密切,近几个月石油相关行业PPI同比读数企稳;金属制品业则和上游黑色金属相关行业联系紧密。 (2)同向波动,但出口价格波动明显更大。包含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纺织服装和纺织业PPI同比走势的差异可能源于上下游PPI分化。 (3)同向且波动幅度较为相近,含木制品、家具、化工、船舶、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4)出口价格同比走高,但PPI回落,主要是电子设备制造业。 表1:2020年部分行业出口占产出比重 单位:% 总出口/总产出 (最终使用-总出口)/总产出 纺织品 21.7 1.0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 27.7 27.7 木材加工品和家具 16.8 16.5 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 15.3 5.6 化学产品 9.6 2.8 金属制品 12.0 7.3 通用设备 17.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