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要点解读 2023年 宏观热点洞见 毕马威中国 2023年03月 kpmg.com/cn 宏观热点洞见 2023年两会要点解读 1 权所有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不得转载。务所, 宏观热点洞见2023年两会要点解读 ©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23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毕马威企业咨—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版— 核心观点 3月4日-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人大一次会议就《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等6个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了审议,选举和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今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报告》强调经济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政策发力重点主要放在稳增长、扩内需和稳信心上,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此外,两会也聚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具体来看,以下13个要点值得关注: 1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2扩内需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核心抓手 3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4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5国资国企开启新一轮改革 6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稳外贸稳外资 7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8推动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 9深入推进全面注册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10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11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12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3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 表12021年-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对比 指标名称 2021目标 2021结果 2022目标 2022结果 2023目标 宏观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6%以上 8.1% 5.5%左右 3.0% 5.0%左右 居价民格消费 3%左右 0.9% 3%左右1100万人以 2.0% 3%左右1200万人左 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 1100万以上 1269万人 上 1206万人 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5.1%9%, 2: 5.5%以内 5.5%M2:11.8%, 5.5%左右 货币政策 货社币融供规应模和 M资与2规名、模义社增会速济融增配速基经本匹 社模10会存.3%融量:资规(1名2.义6%G)DP: M资与2规名、模义社增经会速济融增配速基本匹 社模9.6会存%融量:资规5名.8义%)GDP: M资与2规名、模义社增经会速济融增配速基本匹 财政政策 赤字率 3.2% 3.8%* 2.8% 4.7%* 3.0% 财政赤字 3.57万亿 4.38万亿* .53万亿, 3.37万亿 5.69万亿* 3.88万亿 地方专项债券 3.65万亿 剩于银余补行额充资度中本用小金 3.65万亿约2.5万亿 4.03万亿超4.2万亿 3.80万亿对现行措施 减税降费 继税续政执策行减 超过1.1万亿 (留继含抵续退1.5税进万)城亿 (缓含税缴75费00)亿 继化续延续优 投资 城小镇区老改旧造 5.3万个 5.6万个 镇改能老造旧小区 耗强度目 5.3万个 5万个以上 环保 单总位值国能内耗生下产降 3%左右 2.7% 标五在”“规划十期四内统筹考核 0.1% 2%左右 数*财据政来赤源字:和《赤政字府率工结作果报值告未》包,括国调家入统资计金局及,结毕转马结威余分析 稳工增作长的是首今要年任经务济 《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过去几年我国经济政策关注点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2018年7月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背景下,中央首次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主要任务。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新任务。随着中国从疫情中快速走出,202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稳”政策目标。从“六稳”到“六保”再到“三稳”,这些提法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政策在不同情况下的积极调整。稳增长重回经济工作的重心。 《报告》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略低于往年,2021年的目标为6%以上,2022为5.5%左右(表1)。但横向相比,这一目标仍明显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增速。例如,IMF预期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9%,美国增长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4.0%,都低于中国的增速目标(图1)。我们认为今年中国消费有望加速修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也将减少。同时海外货币政策收紧的步伐放慢,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和人民币汇率稳定。我们预期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7%的增速,快于去年。展望海外,世界经济依然面临多重挑战,预期今年增速有所放慢。中国提速、海外降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图1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 3.5 5.76.86.1 3.1 3.42.93.0 0.3 0.7 1.22.01.41.41.8 -2.2 8.0 6.0 4.0 2.0 -2.0 0.0 -4.0 俄罗斯欧元区巴西美国日本全球中国印度20222023 数注据:来中源国:经济Wi增nd速,为毕毕马马威威分预析测。 《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关注的是量,财政支出要保证一定的规模,适度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通过专项债、财政贴息等工具保障稳增长。“提效”关注的是质,也就是说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提高支出效率,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今年赤字率按3.0%安排,比去年2.8%的赤字率提升0.2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增加5100亿元。今年财政支出将达到27.5万亿元,同比增加3%(图2)。今年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发行3.8万亿元,其中提前批额度首次突破2万亿元,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此外,为了加强地方政府财力,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报告》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将首次超过10万亿元。 10% 8% 6% 4% 2% 0% 6.8% 7.9% 5.4% 6.8% 3.0% 0.9%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E 30 20 10 0 数据来源:财政部,毕马威分析 增速(%) 规模(万亿元,右轴) 图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及增速 在减税降费上,政府表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着力疏解企业困难,增强精准性针对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微观主体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稳货币是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的重要基础。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叠加全球经济增速放慢使出口承压,货币政策对稳经济的支持十分必要。《报告》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依然保持一定力度。3月17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25个基点,补充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稳固经济复苏基础。未来预计降准空间依旧存在,降息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结构性货币政策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发挥总量、结构、价格三重优势,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6.4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5%,对经济薄弱环节进行了精准支持,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预计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发行力度。此外,去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支持了基建投资的扩张,形成稳经济、带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今年央行也将加大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财政开支,拉动有效投资。 扩稳内增需长是的实核现心经抓济手 《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稳就业是促消费的基础,《报告》确定今年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左右,就业目标趋于稳定。同时,面对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今年将强化及优化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通过稳经济实现稳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举措,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依托平台企业的灵活就业人数在近几年快速增长,是我国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将有助于灵活就业劳动者提高收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就业市场预期。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报告》提出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从全球疫后消费复苏经验来看,随着防疫措施的放松,消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消费增速较疫情前的水平有所提升。2023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之前制约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场景的因素得到明显改善,我们预期消费将加速回暖,特别是之前受疫情影响最为显著的餐饮、零售、旅游等接触性、体验性服务业会最先复苏。2013年以来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疫情前占比已接近50%,但疫情期间有所下降。服务业消费的复苏将对我国整体消费增长具有明显拉动(图3)。 48 46 44 42 40 38 36 45.9 44.244.2 42.642.6 39.7 40.3 41.1 41.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毕马威分析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图3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 1 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着力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汽车、房屋在居民消费开支中占有重要比例。根据限额以上零售消费数据分类计算,汽车类和房地产相关消费合计占比达到36%。部分省市已发放消费券和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帮助消费复苏。此外,很多省份提出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改善消费条件,推动消费新业态向县乡村下沉市场延伸。预计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进而支撑经济增长。 在投资方面,《报告》提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较上年两会目标提高1,500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继续加大对受疫情冲击较严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开年以来,各地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正在有效释放。从资金来源来看,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批额度首次超过2万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加大力度拉动有效投资;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今年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改委预计今年基础设施REITs发行将超过60只,总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