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华财经]:产业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初现,后续发展仍具空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产业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初现,后续发展仍具空间

2024-02-19新华财经�***
产业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初现,后续发展仍具空间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2024年2月19日 作者:常睿齐 电话:13585689784 邮箱:changruiqi@xinhua.org 产业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初现,后续发展仍具空间 编辑:张骐 审核:杜少军 官方网站:www.cnfin.com客服热线:400-6123115 在各类政策引领下,产业数字金融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政府部门与社会各方积极展开了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论。目前核心参与主体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商业银行、产业龙头、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以这四类主体为核心主导的实践模式显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征,相对来说各有优劣。其中发展速度最快,并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是商业银行主导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类典型的业务拓展方式,分别是供应链模式和平台模式。部分具备较强技术实力的商业银行已经同时开展了这两类业务拓展模式,不断强化产业数字金融服务能力。然而,目前不能充分服务好中小企业的问题依旧突出。目前来看,有四个关键环节可以改进。 目录 一、四类核心主体主导实践,发展模式互有优劣3 二、两种展业方式各具特色,相关实践初有成效4 三、服务仍有改进空间,惠及中小企业是关键5 (一)各方仍需深化协同合作水平5 (二)为中小企业准入提供支持5 (三)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保护6 (四)探索特色场景新技术应用6 产业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初现,后续发展仍具空间 在各类政策引领下,产业数字金融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政府部门与社会各方积极展开了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论。目前核心参与主体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商业银行、产业龙头、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以这四类主体为核心主导的实践模式显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征,相对来说各有优劣。其中发展速度最快,并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是商业银行主导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类典型的业务拓展方式,分别是供应链模式和平台模式。部分具备较强技术实力的商业银行已经同时开展了这两类业务拓展模式,不断强化产业数字金融服务能力。然而,目前不能充分服务好中小企业的问题依旧突出。目前来看,有四个关键环节可以改进。 一、四类核心主体主导实践,发展模式互有优劣 产业数字金融是多方参与建设,各主体共享资源、相互协同,最终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生态循环,让各方均能从中获益的产物。一个理想的产业数字金融生态,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有效引导,还需要金融机构、企业各方在生态位上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形成合力。在具体实践当中,产业数字金融的核心参与主体主要分为商业银行、产业龙头、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四种类型,因此可以按照核心参与主体分为四种发展模式。 (一)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参与产业数字金融建设当中最核心的一股力量之一。由于商业银行相对来说掌握较多金融资源,在对公业务层面已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和一些产业当中的核心企业彼此建立了牢靠的业务关系以及信任,且部分商业银行还具备独立的数字技术开发能力,因此能够较好地整合资源,并有能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但在这种模式中,商业银行对产业的理解程度不够,相关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内部需求。 (二)产业龙头主导模式:产业龙头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深厚的行业经验让它们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对上下游的控制力。它们往往对产业现状具有深刻理解,不仅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也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产业龙头可以从内部开始快速开展产业数字金融实践,并且实现金融、科技、产业资源的应用能力最大化。但在这种模式中,资金和信息往往来源于产业龙头本身,因此金融服务也会更偏好于服务企业内部。 (三)科技企业主导模式:这里的科技企业指金融科技企业。强大的数字技术,让金融科技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改造或者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等方面具有核心地位。它们积累了大量产业数据,能依托数字技术为产业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然而,这些金融服务往往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且互联网平台也具有一定封闭性,因此很难满足开放性、个性化、定制化的产业金融需求。 (四)政府部门主导模式:平台由政府部门主导,科技公司承建,金融机构入驻,聚焦国家重 点产业或地方特色产业,为地方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供需线上对接、线上融资担保等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然而,这类平台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服务较为碎片化,企业数据开放不足,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目前,在这四类模式当中,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发展较为迅速,实践和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规模。 二、两种展业方式各具特色,相关实践初有成效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产业数字金融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依托自身的客群特点以及业务优势逐渐践行出了两种较为可靠的业务拓展方式,最终目标都是将各类型用户相互连接,不过在连接的重点上具有较大差异。 第一种方式为,商业银行选择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合作,打通单个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数据共享,基于核心企业的交易背景与交易信用,为整条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继而通过发掘更多核心企业,从而实现产业数字金融。这种展业方式的重点在于供应链,可以被称为供应链模式。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基本都已经与现有客群中的核心企业合作,供应链模式拓展顺利。典型案例有:农业银行与核心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票据e融”“保理e融”等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农银智链”全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效能。平安银行持续优化升级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安好链”,为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客群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涵盖应收账款确认及转让、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服务,并开展了“星云物联网计划”,通过物联网数据平台深入到更多的产业场景当中,为更多的产业链提供数字金融服务。 第二种方式为,金融机构旗下科技子公司或科技企业,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多类型用户建设一个产业链全场景开放平台,金融机构则为平台上各类用户提供服务。这种方式能将FGBC端的各类型用户直接对接在同一个平台当中,金融机构还可以为各类用户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务。这种展业方式的重点在于开放平台,可以被称为平台模式。 部分商业银行基于自身技术实力,能够在供应链模式和平台模式中同步发力,强化产业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典型案例有:工商银行除了拥有“工银聚链”“工银e信”等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外,还面向企业、政府推出了“商医云”平台,以“多重身份、一个平台”的服务理念,支持多方用户同时聚合在同一生态圈之中,覆盖全医疗器械产业链,打通生产、采购、使用、监管等多个环节。兴业银行除了不断升级迭代现有的全网一站式供应链金融平台之外,还承建了福建省“金服云”平台,目前,平台已经汇集了金融机构近170家,注册用户近40万户,惠及制造业、农业等细分行业 大量中小企业。建设银行不仅推出了“建行e贷”等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建成了“裕农通”平台,集成智慧政务、农资供应、农产品供销、数字农业、乡村治理等多项功能,实现“三农”服务场景全覆盖,让农民、小微企业、涉农市场等各主体都能够获取“金融+非金融”服务。 这两类展业方式各有优劣。供应链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能以企业为端点快速切入产业,并通过持续吸纳更多同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形成更为庞大的服务规模,最终形成覆盖全产业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但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风险,那么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开放平台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快速形成产业生态。但是往往由于平台建设成本高,数据开放程度不足等问题造成了生态圈很难真正涵盖全产业、全场景。行业内已有的相关实践往往呈现出同一特征,即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建设仅聚焦某一特定领域或者细分行业,并没能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三、服务仍有改进空间,惠及中小企业是关键 随着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许多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增幅已达到两位数。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创新事物,目前我国产业数字金融仍然处在初期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从上述的一些典型实践来看,中小企业往往需要经过核心企业的准入或者是开放平台的许可等门槛才能享受到相关服务,因此产业数字金融仍然面对着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如何惠及更多中小企业的问题。目前来看,有四个关键环节可以改进。 (一)各方仍需深化协同合作水平 当前,产业数字金融的各类核心主体参与水平有待提升。部分金融机构以“新瓶旧酒”的方式包装传统的对公业务,并没有站在产业的角度进行定制化设计;部分产业龙头出于稳定市场份额目的,不愿意对外开放相关数据;部分科技企业仅限于提供平台技术,而忽略了平台的产业价值和金融价值;部分政府部门仅关注平台规模,而不注重平台高质量发展。因此,参与各方需要持续提高协同合作水平,深化对产业数字金融的理解,并且积极参与实践,以更为开放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索,提高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水平。 (二)为中小企业准入提供支持 大量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对产业数字金融缺乏了解,在技术上也不具备参与的能力,因此难以享受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核心参与主体要将关注点放在这类中小企业的身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中小企业开放免费的财资系统,让中小企业获得数字化能力,并接触到更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政府部门可以扩大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享受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创造良好条件;科技企业可以继续深入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场景开发;产业龙头则可以加大开放水平,为更多中小企业匹配优质的金融资源。 (三)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在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中是一个关键要素,由于参与者众多,因此数据在流转、使用的过程中会面临多重风险。此外,由于新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将会持续迭代,新兴技术应用也会为数据安全带来更多难以预料的风险。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数据安全保障做出重要部署。因此在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当中,各方参与主体都需要落实政策指引,建立统一、高效、协同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为中小企业扫清后顾之忧。 (四)探索特色场景新技术应用 产业具有“千链千面”的特点,即便在同一产业当中,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别也非常大。因此,产业数字金融的核心参与主体应该针对产业链特色不断尝试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需要关注中小企业所涉及的相关场景。政府部门可以鼓励新技术的应用。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也可以加强合作,完成对产业链各场景的解析以及对产业数据的深挖与收集。这样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才能更好的深入到产业链末梢,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重要声明 新华财经研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报告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集撰写或编发,仅反映作者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可靠、准确和完整,不对外公开发布,仅供接收客户参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