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全要素生产率报告 (2023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2024年1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轮变革的前半场是电动化,后半场是网联化和智能化。技术革命引发产业变革往往为后发国家提供换道超车的机会窗口,党中央抓住机遇前瞻部署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我国在这场变革中走在世界前列。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技术发展迅速,汽车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如何巩固和增强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成为产业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汽车是由大量零部件高度集成的复杂产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全球化分工程度很深、影响广泛的大型产业。中国要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发展成为汽车强国,仅靠整车产品或一两项核心零部件还不够。借鉴汽车先发国家的发展经验,应以整车产品带动形成本土供应链配套体系,推动形成产业链发展优势进军国际市场。产业链的发展优势不只是发展规模,更重要是创新驱动的发展质量,衡量创新驱动的经典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报告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出发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测算各环节和产业链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国际比较,发现我国少数传统产业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但部分新型产业环节与汽车强国实现同步创新甚至领先,产业链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距离国际一流仅存在约5%的较小差距。为促进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水平,报告围绕企业基础能力、产业技术路径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等有所启示。 目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战略意义1 (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速,新能源汽车有望发展成新兴支柱产业 .................................................................................................................................1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显现,应进一步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2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应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3 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分析3 (一)从五大模块解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环节3 (二)整车环节中美新能源走在前列,德日汽车制造优势减弱5 (三)电动化环节欧美日韩创新实力强劲,中国有所突破7 (四)网联化环节欧美日韩各有所长,中国多数环节优势显现11 (五)智能化环节欧美日相对领先,中国少数环节具有优势22 (六)车身及内外饰环节传统强国引领,中国多数环节实现追赶31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4 (一)新型产业环节与世界同步创新的机遇35 (二)传统工业和精密制造环节仍旧薄弱35 (三)硬件制造数字化改造和软件生态规则落后36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建议37 (一)提升企业基础能力:扩大研发投入规模,提高研发投入强度37 (二)升级产业技术路径:缩小渐进式创新差距,探索颠覆式创新机会37 (三)拓展国内大市场:培育市场需求,打造自主品牌供应链38 (四)加速国际化布局:突破国外政策藩篱,逆势开拓国际市场39 图目录 图1我国新能源汽车2009-2022年产销量及渗透率情况2 图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梳理5 图3中国乘用车销售市场2011年与2022年不同车系市占率比较6 图4主要国家整车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6 图5主要国家动力电池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8 图6主要国家电机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9 图7主要国家电控系统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0 图8主要国家热管理系统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1 图9主要国家TBOX远程通信终端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2 图10主要国家OBU车载通信单元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3 图11主要国家天线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3 图12主要国家V2X芯片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4 图13主要国家GNSS芯片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5 图14主要国家高精地图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5 图15主要国家座舱控制器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6 图16主要国家SoC芯片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7 图17主要国家座舱操作系统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8 图18主要国家中间件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9 图19主要国家车载显示屏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9 图20主要国家车载语音交互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0 图21主要国家HUD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1 图22主要国家面部识别摄像头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1 图23主要国家车载摄像头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3 图24主要国家超声波雷达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4 图25主要国家毫米波雷达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4 图26主要国家激光雷达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5 图27主要国家自动驾驶系统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6 图28主要国家线控制动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7 图29主要国家线控转向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8 图30主要国家线控悬架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29 图31主要国家MCU芯片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30 图32主要国家和地区微电机产业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比较30 图3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与国际一流比较的分值 ...............................................................................................................................34 表目录 表1车身内外饰主要环节主要国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排名(2022年)31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战略意义 党的二十大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新能源汽车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融合5G、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众多新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平台,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强化巩固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也能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推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速,新能源汽车有望发展成新 兴支柱产业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抓住汽车动力技术变轨机遇,超前布局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发展走在世界前列。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提升,2023年增长至超900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超31%1。与此同时,5G、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赋能,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变革新方向,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智能网联汽车L2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约49%2。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渗透率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有望发展成为我国新兴支柱产业。 1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数据来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1,200(单位:万辆)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产量(万辆)销量(万辆)产量占比销量占比 35% 30% 25% 20% 15% 10% 5% 0%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图1我国新能源汽车2009-2022年产销量及渗透率情况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显现,应进一步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 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全球第一。不同于过去燃油车时代我国汽车产销量由外资品牌占据,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时代,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培育,本土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快速崛起,贡献了国内绝大多数的生产和销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80.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持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根据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战略部署,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优势产业,应进一步发挥整车产品牵引带动作用,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应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日益提升,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协同进步。增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力,关键在提升产业创新效能。产业创新效能不只是技术创新,更是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正是对产业创新效能的重要衡量准则,更能反映产业发展质量。报告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应用经济学量化分析方法3,测算我国与汽车强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及整体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对比判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水平,并结合市占率等因素分析应重点提升的关键产业链环节,为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力提供参考。 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加速重构汽车产业链,新型零部件和传统零部件的交替为后发国家企业进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机遇。相比传统燃油车,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格局悄然变化,本报告分析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头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4,从创新效能视角研判世界主要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工中的竞争优势。 (一)从�大模块解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环节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主流发展趋势和基本构成5,将新能源汽 3本报告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采用LP法。 4本报告测算样本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进入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十位且数据公开的国内外企业,国内企业未进入全球前十的情况下,增选国内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的企业。测算使用数据来自企业公开年报,包括产出(营业收入),资本(固定资产净值),劳动力(员工数),中间品投入(营业成本)。 5尽管汽车从分布式架构向集中式域架构转变,但当前域控尚未完全覆盖汽车整体,因此本报告未从域控角度解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车产业链解构为整车制造、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车身及内外饰五大模块。从国内市场的市占率看,中国企业在整车制造和电动化、网联化的多数产业链环节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欧美日企业在智能化的部分感知传感器环节、执行相关的线控底盘环节和车身内外饰部分环节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整车制造模块的产业链环节主要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 电动化模块的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和热管理系统。 智能化模块的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感知环节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决策环节的自动驾驶系统,执行环节线控底盘相关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和线控悬架,以及线控底盘所需的MCU芯片和微电机。 网联化模块的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车联网车端相关的TBOX远程通信终端、OBU车载通信单元,智能座舱相关的座舱控制器、车载显示屏、车载语言交互、面部识别摄像头和HUD抬头显示。同时,对OBU车载通信单元和座舱控制器两大核心部件进行了下一层产业链拆解,分别包括天线、V2X芯片、GNSS芯片、高精地图和SoC芯片、座舱操作系统、中间件。 车身及内外饰模块的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车载线束、连接器、涂料、车灯、座椅、轮胎和被动安全。 电动化 热管理系统 电控系统 电机(电驱系统) 动力电池 车联网(车端) 网联化 座舱 HUD抬头显示 面部识别摄像头 车载语音交互 车载显示屏 座舱控制器 TBOX远程通信终端 OBU车载通信单元 超声波雷达 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 感知 摄像头 线控制动线控转向 线控悬架 执行 智能化 车身及内外饰 自动驾驶 车灯 线束 被动安全 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