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质结电池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展望 通过引进双面微晶硅技术,异质结电池的效率已提升至24.2%-25.5%范围,其中210型号电池功率可高达710-750W。同时,该技术在组件成本控制上取得成效,采用如双面银铜等先进技术实现降本。预计到2023年,非硅成本将降至0.2-0.25元)瓦,组件成本为0.4-0.5元/瓦;并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削减非硅成本至0.2元/瓦,组件成本目标为0.4元/瓦,主要依靠银包铜技术的应用。 1.异质结电池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展望 通过引进双面微晶硅技术,异质结电池的效率已提升至24.2%-25.5%范围,其中210型号电池功率可高达710-750W。同时,该技术在组件成本控制上取得成效,采用如双面银铜等先进技术实现降本。预计到2023年,非硅成本将降至0.2-0.25元)瓦,组件成本为0.4-0.5元/瓦;并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削减非硅成本至0.2元/瓦,组件成本目标为0.4元/瓦,主要依靠银包铜技术的应用。目前,银包铜使用比例约50%,虽然难有显著下降空间,但可通过银包铜原料价格下滑以及设备改进和钢网配合等方式提高效率约0.5个百分点。 2.靶材与银浆成本降低策略 针对电池靶材成本,进入2024年后:无铟靶材线路的推广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尽管靶材对整体成本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在电池银浆耗用方面,通过银铜混合技术能有效减少纯银用量,预期每瓦能节约约3.6毫克银耗,折合节省约0.03元。尽管双面微晶硅设备升级提升了效率但由于原价维持不变,短期内设备成本难以明显降低。 3.HJT生产技术优化及产能扩展 合肥生产线已稳定运行并步入量产阶段,预计在达到量产标准后的半年内,产能将迅速提升至5GW。OBB技术作为一项重要降本手段,其对提效作用有限,但公司计划首先在合肥工厂应用此技术,并关注其批量生产后效果及市场接受度,若取得成功,则考虑逐步替代原有产品。硅片成本降低是关键,正通过薄片化、边皮切割、高氧技术等途径降低成本,同时正在研发CCG技术,有望进一步压缩硅片成本。 4.HJT成本降低与技术成熟度探讨 对于大规模投入HJT技术的大厂来说,成本控制和技术成熟度至关重要。易智杰公司的双V结构技术已相对成熟,预估在未来一年左右有望实现更深层次的改进与效率提升。结合背抛技术、TCO工艺改良及电镀铜等多方面的努力,公司期望在1-2年内将电池端效率提升至26.5%。 5.HJT技术发展趋势与成本分析 相比TopCon技术的成本刚性和有限的降本空间,HJT技术凭借其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提升效率的优势,更具发展潜力。尽管光伏行业新入者众多且2024年预期扩产规模将达到70-100GW,但大厂们并未激进扩张,而是更加专注技术研发和产,业环境优化。公司预计在2023年实现3GW出货量,2024年出货目标则提升至15GW,客户群体均衡分布于海外市场(50%)和国内市场(50%),以大型电站开发商为主导。 Q:华盛和行业内其他1级别公司的近况如何?对2024年的展望是什么样的? A:目前异质结技术(HJT)已经引入双面微晶的技术,整体效率提升到24.2%至25.5%,同时210尺寸的电池功率可以做到710到750瓦之间。在成本降低方面也做出了努力,比如采用双面银铜细筛,确保组件的可靠性。此外,为2024年大致提出了一个成本降低的目标,主要会集中在非硅成本的降低上。Q:单瓦成本到2023年底能达到什么水平? A:目前,华盛对单瓦成本暂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单瓦成本都将降至1元人民币以下。在非硅成本方面的目标大约在0.2元到0.25元之间,而组件成本预计在0.4元到0.5元之间。2024年的目标是将非硅降至0.2元,组件达到0.4元左右。 Q:HJT技术在非硅成本上的降本效果有多少? A:功能效果方面,主要依赖于双面银包铜技术,目标是将转换效率从当前约25.5%提升到26%。效率提升会带来非硅和组件BOM(物料清单)成本的下降,联合双面银包铜的使用,整体降成本效果预计能达到每瓦0.2元左右。 Q:双面银包铜技术2023年底的成本情况,以及2024年的降价预期是怎样的? A:2023年初,银浆的价格大约在4500元左右,年底上升到4800元,尽管银价上升,但它的整体趋势是下降的。2024年,尽管银含量可能保持在50%,但由于银包铜浆料本身价格的可能下降,即使使用量保持不变,整体成本也有望降低。目前的情况显示,在银价较高时,银包铜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实际上,银价越高,这种设计的成本优势也越突出。同时,加工成本实际上也在降低。 Q:公司在提高转换效率方面有哪些措施? A:提升转换效率主要依靠设备改动和钢网优化等技术手段。例如,通过对生产线设备进行针对性改进,联同使用优化后的钢网,预计在电池效率上可以实现大约0.2%的提升。综合其他部分改进,整体效率提升目标为0.5%。 Q:HJT电池的行业现状如何,以及靶材降本的情况? A:去年靶材方面没有太多动作,基本保持原状。我们一直在进行小批量到中批量的试用和研发。目前无铟靶材的研发正在进行,预计会在年后开始量产。如果无铟靶材上线,成本会有所下降,但由于靶材成本本身不高,降幅不会太大,天约能降低四分到五分钱。如果未来银价上涨,无铟靶材可以起到十定替代作用,可能有较大效果。 Q:目前HJT银浆消耗量是多少,未来是否有变化? A:目前最佳生产线的银浆消耗量是18毫克(失重)左右。如果使用银铜替代技术,则银浆的消耗量会减少。目前银浆中约80%可能被银铜替代,如果实施那么实际的银消耗量将减少到大约10到11毫克。到2024年,如果引入OB技术,失重可能减少20%到30%,这将更加降低成本。 Q:电池片成本降低的其他因素有哪些?设备方面2024年有何调整? A:除了靶材和银浆外,设备方面的成本预计在2024年不会降低。我们的双面微晶设备已经非常成熟,但可能需要进行不些调整以维持效率。以当前的设备折旧和年降考虑,设备成本预计不会有太多变化。双面微晶设备可能还需增加配置以保证价格不变但能实现26%的效率,这已经非常不错。从总体上看,电池片成本在2024年可能降低4到5分钱左右,其中包括了效率提升和银浆消耗减少带来的降本效果。 Q:最后,想了解QDB技术在组件端的测试情况和效益如何? A:ODB技术在组件端的测试效果不错,我们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且在合肥有生产线正在运行。这项技术有助于提升组件效率。 Q:合肥的HJT生产线目前运行情况如何?量产的展望是什么? A:目前在合肥的HJT生产线稳定运行,已经开始规模化量产。进入第二第三条线的建设,也在顺利推进。但是整个产能爬坡过程较慢,预计要达到5吉瓦量产水平,可能需要大约半年时间。 Q:OBB技术在提高效率方面的影响如何?今年的导入计划是怎样的?客户对OBB技术的接受度如何?A:OBB技术没能显著提升效率,主要在于降低成本。关于2024年的计划,首先要稳定合肥的5G瓦线并全部转向OBB技术。除了产量的提升,也需要观察大规模生产后的稳定性和客户的接受度。目前并 未大规模销售OBB产品,具体的客户接受度还需逐步推广后才能评估。如果客户接受度好,OBB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广以降低成本。 Q:通过OBB技术,银浆使用量能降低多少,进而可以节省多少成本? A:使用OBB技术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减少大约20%的银浆使用量,大约节约银浆使用量约3.6毫克。具体节省的成本取决于银浆的价格。如果银浆价格为7000人民币每公斤,那么每晚可以降低约4毫克的银浆使用,由此算出的具体节省成本取决于银浆价格的变化。 Q:硅片成本降低的空间有多大?未来硅片尺寸有何变化? A:硅片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主要通过薄片化、边皮切割和高氧化技术进一步降本。目前硅片已经达到120微米厚度,将来有可能进一步降至110微米。CCG技术的开发也在进行中,若成功,配合粒料使用将进一步降低硅棒的成本。对于2024年能否实现110微米硅片生产尚不确定,因整个产业链都需要相应的调整和匹配。但我们预计,与OBB技术配合使用将有利于实现更薄的硅片生产。 Q:2024年公司在降本方面的整体目标是什么? A:在降本方面,除了硅片成本的可能降低之外,电池片环节能降低约四五分钱人民币,组件环节也有可能降低一些成本。总体来看,2024年公司预计每瓦成本能够降至9毛以下,具体数值还不好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期。 Q目前HJT技术的产业溢价状况如何,考虑未来的技术成本改善和成本降低空间,大进入HT市场的时间点有何预期? A:当前HJT技术确实存在一定的产业溢价,但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进一步降至理想水平,大厂可能会考虑介入。具体而言,大厂在考虑进入时会关注两点:一是成本是否能够继续降低至谷底,以及二是技术成熟度的水平。如果技术持续改进,且伴随着成本降低,产业链配套完善,大厂则可能选择此时进入市场。 Q:HJT技术的未来降本路径主要有哪些方向? A:未来HJT技术降本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优化技术流程。具体方法可能涉及采用被动发射层技术,以及使用麦维提出的TCO(透明导电氧化物)方面的一些新技术。此外,电镀铜也是一个重要考虑点,虽然目前我们还在观望其发展情况及成本潜力。这些技术改进预计可以使效率提升至约26.5%,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Q:目前HJT技术的技术成熟度怎样,未来技术成熟度提升的路径是什么? A:目前HJT技术在主要结构方面已相对成熟,去年的技术提升有助于此。但是,仍有小的技术改进空间,尤其是在基础技术上。接下来的一年将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过程, 从而植入新的技术,比如被动层和TCO改进。此后,技术成熟度将更高,而技术在效率提升方面的空间可能趋于饱和。同时,我们也在跟踪国外的技术发展,例如纯铜浆等新概念,这对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有潜在的新可能性。 Q:如果未来几项提升效率的技术改进都实施成功,预计电池的转换效率水平会达到多少?A:如果把即将实施的技术改进都考虑在内,预计电池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6.5%左右。当前效率为25.5%,通过改进希望可以提升约1个百分点。Q:这些技术改进预计需要多久时间才能成熟?A:大约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可能到明年中到年底,所有这些技术改进才能实施到位。Q:考虑到上述技术改进,H7技术的成本在未来可能达到什么水平? A: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并且目前难以做出准确预测。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技术创新速度及其成本降低的实际效果。 Q:TopCon技术的成本是否还有降低空间?如果PERC技术成本持续比TopCon高,大厂会不会考虑切换? A:目前来看,TopCon的成本较为刚性,没有太多降低成本的空间,使用的设备和工序大多是传统的。随着效率提升,成本反而可能会上升。而对于PERC技术而言,如果企业如易智杰通过采用诸如SE、内扣等提高效率,即使成本上升0.2元,但不加SE,效率相比之前SE前能提高0.2到0.4,可能还有15到20瓦的效率差距。TopCon如要追求更高效率,则可能需要采用双面技术,这会显著增加其技术复杂度和成本。因此,如果TopCon追求效率提升,与PERC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Q:2024年光伏行业的扩产预期是多少? A:我认为2024年的扩产规模应该在70到100吉瓦(GW)之间。目前市场上新玩家较多,大厂可能更专注于TopCon技术的研发至于设备供应,和PERC相比,TopCon设备相对供应充分,但由于行业低迷,上半年扩产可能较困难。下半年即使想要扩产,也可能受到设备供应的限制。 Q:公司2023年的组件出货量是多少,2024年的出货目标又是多少? A:2023年公司组件的出货量为3吉瓦,目标是到2024年达到15吉瓦。国内外的客户结构大约各占50%,国内以电站商为主,分布式电站的占比较少。 Q:2024年单晶PERC产品的成本及下降来源可以达到多少? A:2024年单晶PERC产品的本可能达到每瓦九毛钱以下的水平。这个成本下降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