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数字光盘(DVD)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光盘(DVD)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信息技术2024-01-30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数字光盘(DVD)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计算机存储设备之DVD行业分类 DVD技术根据使用的激光波长分为蓝光和红光两大类别。蓝光技术包括蓝光DVD(Blu-ray Disc)和高清DVD(HD-DVD),它们采用较短波长的蓝色激光,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存储密度和更优的图像质量。相比之 下,红光系列,包括传统DVD及其衍生的增强型视频光盘(EVD)、全息视频光盘(HVD)和正向兼容视频光盘(FVD/NFVD),继续使用传统的红色激光。分析这些技术表明,蓝光技术相对于现有的DVD标准而言,代 表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而红光系列则是对现有DVD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按激光波长来分类:1:蓝光 具有较短的光波长(450nm)、轨间距(0.32微 米)。数据厚度薄(0.1mm)。光盘清晰度高,密度及存储空间较大,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但与现有其他设备基本不兼容,生产成本较高,有技术壁垒。 蓝光DVD 数字光盘(DVD)分类 具有较短的光波长(450nm)、轨间距(0.4微米)。 数据厚度较厚(0.6mm)。光盘清晰度高,密度及存储空间较大,数据传输速度较快。能与现有其他设备基本兼容,生产成本较高,有技术壁垒。 HD-DVD 按激光波长来分类:2:红光 数字光盘(DVD)分类 具有较长的光波长(650nm)、轨间距(0.64微 米)。数据厚度较厚(0.6mm)。光盘清晰度适中,密度及存储空间较小,数据传输速度较慢。能与现有其他设备兼容,生产成本适中。 FVD 具有较长的光波长(650nm)、轨间距(0.61微 米)。数据厚度较厚(0.6mm)。光盘清晰度适中,密度及存储空间较小,数据传输速度较慢。能与现有其他设备兼容,生产成本低,由中国武汉光电实验室自主研发,但技术侧重存储,其他方面如主芯片技术等略有不足。 NVD [2] 1:中国知网 [3] 计算机存储设备之DVD行业特征 随着新兴存储技术的兴起、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以及DVD自身的局限性对DVD行业构成挑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存储方式的变化,消费者对便捷、安全、大容量存储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DVD在携带性、易 损坏以及存储容量方面的局限性使其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因此,DVD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以满足变化的市 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 原料优势与核心技术依赖 依赖进口技术,有待自主创新。 专利费用与市场竞争压力 受专利费和市场压力,本土厂商存在发展困境。 高昂的专利费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本土DVD光驱制造商利润下降、退出市场。这反映DVD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竞争方面的挑战,以及本土制造商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 需求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 需求变革,行业探索新模式。 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音像制品的需求,DVD需求端正在向高品质刻录转型,同时DVD租赁模式的兴起为经营者打开新的盈利渠道。这显示DVD行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发展趋势,表明行业在 不断适应和变革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萌芽期 1994-12~1996-11 DVD的诞生:1994年12月16日,索尼公司率先发表“单面双层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体CD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Multi Media Compact Disc),为第一个DVD技 术规格。在DVD诞生伊始就充满竞争,索尼—飞利浦集团的MMCD(单面双层结构)和东芝公司的SD(双层双面结构)展开激烈的拼杀。之后,索尼和东芝公司在1995年9月公布统一DVD标准。 启动期 1996年11月,第一台DVD设备由松下率先在日本上市,同年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浙江 慧强电子集团于1996年研制成功DVD-9601型DVD放相机,海信数字音像公司1996年开始DVD的技术研究,1997年在中国率先推出DVD视盘机。1997年8月,实达第一台DVD上市。中国DVD生产技 术逐渐成熟。 DVD行业开始进入产品上市阶段,同时,中国企业开始掌握DVD生产技术,但忽视专利技术研发,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为日后专利缺失埋下祸根。 高速发展期 1997~2002 1998年,新科公司已将16条生产线全部改造成DVD,DVD向下兼容SVCD方案,并不单独生产 SVCD机。TCL王牌电子公司在1998年10月推出DVD2000型DVD播放机,能播放VCD、CVD、DVD 三种碟片。2001年,国产DVD开始大批量上市,步步高、先科、爱多、万利达DVD价格降至两千元 以下,盗版DVD光盘开始登场,DVD已经成为取代VCD的新一代播放机。中国DVD生产企业开始大批量生产DVD设备,占据中国市场的同时,开始向海外大量出口。 中国DVD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90%。中国民族DVD企业逐渐壮大,但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费的难题。 震荡期 2002~2004 2000年,由东芝、松下、JVC、三菱电气、日立、时代华纳组成的6CDVD专利联盟(以下简称6C联 盟),出台DVD专利许可激励计划,开始与中国DVD企业就专利使用费缴纳问题进行正式谈判。2002 年4月,6C联盟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达成专利许可协议:中国公司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支付6C联盟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同期,其他专利权人纷至沓来。由索尼、先锋、飞利浦组成的3C联盟,使 中国出口欧盟国家的DVD产品因侵权频频被海关扣押。为此,2002年10月,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与3C联盟达成协议,中国公司每出1台DVD播放机向3C联盟支付5美元的专利使用费。2004年,同 是DVD 论坛成员中的汤姆逊公司同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达成意向,向中国DVD收取每台1美元至1.5美元专利使用费。2004年6月,DTS公司声称,要强制征收中国DVD企业每台10美元专利使用 费。因缺乏核心技术专利,导致民族企业在海外企业专利攻势之下进退维谷。DVD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跌幅已高达70%,利润率已经低到几个百分点。中国企业面临着不涨价即亏损,涨价即 失去竞争优势的两难境地。 成熟期 2003年11月,上海广电、新科、夏新、长虹等9大生产商联合成立“中国EVD联盟”,第二年年初便 推出EVD碟机。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高密度激光视盘系统技术规范》发布,EVD被正式列为国家电子行业推荐标准。新一代拥有自主产权的EVD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剩余DVD生产企业开始生产新 型EVD设备。 在DVD生产行业,EVD、DVD海内外公司多产品类型竞争格局已经显现,行业市场趋于成熟。 衰退期 2010~2023 由于更大容量,更快数据传输速度的蓝光碟及新型CD/DVD消费级市场的快速衰弱,行业内参与者普 遍未强先衰,未掌握过核心技术,大部分在2010年前后退出市场。新型蓝光DVD,HD-DVD等生产技术开始出现。 受新兴流媒体及USB设备的冲击,加之缺乏核心技术,传统DVD行业进入衰退期。 上游环节包括DVD光驱、DVD光盘生产原材料供应商及生产线供应商。上游原材料涉及银,聚碳酸酯,有机染料、电路板和激光二极管等。中游环节主要为DVD光驱和光盘生产厂商,产出成品DVD光驱及光盘。下游 主要为各类出版社、音像公司、电影公司及个人消费者刻录光盘。 1.中国具备光盘生产的原料优势,但在核心技术上仍依赖进口。中国是聚碳酸酯和有机染料的生产大国,为光盘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支撑。然而,DVD光驱的部分核心组件,如激光二极管,仍依赖进口,尤其是来自日本 和韩国。这显示中国在光盘生产技术上的局限性和对外部供应的依赖。2.高昂的专利费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本土DVD光驱制造商利润下降、退出市场。由于早期缺乏核心技术,本土DVD光驱生产制造商需向国外企业支 付高昂的专利费用,导致其利润空间受压。与此同时,现存的龙头企业逐步占据DVD光驱和光盘的主要市场,加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DVD机、光盘原材料及生产线供应商。 上游厂商 产业链中游说明 中游是DVD光驱生产商及光盘生产商,其将上游所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组装生产为最终的成品DVD光 驱及光盘,是DVD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1.本土DVD光驱生产制造商需向国外企业缴纳高昂专利费用,导致利润空间丧失。本土DVD光驱生 产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向国外企业支付的专利费用占其总成本的30%-40%。因此与同行相比,本土DVD光驱生产制造商的利润水平普遍较低。海外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通常在15%-20%,而本土企 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5%-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利润空间受限,大量本土DVD光驱生产制造商退出市场。过去十年内,本土DVD光驱生产制造商的数量下降约60%。 2.现有龙头企业逐渐转向制造高专业性特种光盘和各类蓝光光盘。主要由于蓝光光盘在高清视频存储、游戏存储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龙头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上的优势。龙头企业生产 的蓝光光盘在过去两年内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为支持高专业性特种光盘和各类蓝光光盘的产品迭 代,研发投入占其总营收的比重从过去的5%提高到8%。 下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传媒刻录销售应用商,出版社,各类音像公司。 渠道端 太平洋影音有限公司 中广电传媒有限公司 華納兄弟影業香港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下游说明 下游是DVD光驱和光盘的应用商及消费者层级,包括对光盘进行音像制品刻录并再销售。 1.满足高品质的音像制品刻录需求成为DVD需求端的转型方向。目前最新的DVD刻录技术,支持高品质音频格式的刻录,如无损音频格式FLAC和ALAC,受到专业录音公司的青睐。另一方面,视频编 码和压缩技术,将高清视频刻录到DVD光盘上。使得消费者能够在DVD播放机上享受到接近蓝光品质的高清视频体验。过去一年内,DVD刻录设备的升级率达到40%,专业级刻录服务市场的规模在过 去两年内增长50%。 2.随着DVD租赁模式的兴起,DVD打开经营新渠道。过去一年内,全球DVD租赁用户数量增长 25%,达到千万级别。主要DVD租赁经营者的收入增长率达到30%-50%。未来,DVD租赁经营者将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推出在线租赁服务、开展影视内容合作、提供定制化推荐等。以Netflix为 例,2023年二季度其DVD租赁业务贡献近4,600万美元的利润。企业DVD租赁价值持续攀升。 计算机存储设备之DVD行业规模 中国DVD行业处于衰退期,在2017-2018年之间,DVD市场规模以-39.1%的增速大幅度缩小。随后在 2018-2020年间以20%的增速平稳反弹,但其市场规模在2020-2022年之间继续缩小。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云端 存储,USB等其他便携存储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DVD光盘自身不便携带,易损坏的缺点。DVD行业规模整体 呈缩减趋势,预计到2027年,DVD行业规模为1.5亿元人民币。 中国DVD行业规模过去的衰退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1.新兴存储技术的兴起导致消费者购买DVD意愿下降。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计算机普及率达74.4%。互联网及各类信息存储云端为信息存储提供更便捷,更广大,更安全的空间,传统的DVD存储逐渐被更先进的存储方式所取代。消费者更趋向于使用USB等随 身硬件设备或直接将信息置于云端进行存储。2.DVD局限性在于不便携、易损、存储有限、功能单一,已不适应现代便捷高效的存储需求。DVD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设备,在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期,没有主要替代品的DVD 作为主流的音像存储设备,具有较高的市场规模。但其不易携带,易损坏的局限性长期存在。初期,其局限性一 定程度上被其大容量的存储空间所掩饰。但进入21世纪,USB2.0接口开始初步普及。其方便易携带,且端口统一,存储空间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主流USB设备从1G到1T均有选择空间,与此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