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国企改革怎么改交流纪要-20240125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国企改革怎么改交流纪要-20240125

2024-01-29未知机构H***
国企改革怎么改交流纪要-20240125

摘要: 1.新一轮的三年行动主要是加上一些功能使用性改革。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主要分为三部分:企业层面完善治理结构;纵向做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新一轮的三年行动主要是加上一些功能使用性改革,二十大之后,强调国之所需,对国有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八个任务前三位就是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 摘要: 1.新一轮的三年行动主要是加上一些功能使用性改革。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主要分为三部分:企业层面完善治理结构;纵向做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新一轮的三年行动主要是加上一些功能使用性改革,二十大之后,强调国之所需,对国有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八个任务前三位就是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2.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要充分考虑国际社会效应,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考评范围,同时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使得国内评价体系与国际更好融合。 3.部分央企裁员和降薪透露出市场化的信号,可以理解是好的信号。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央企经营不善,经济形势不好,但总体上,三项制度改革,根本上来说还是关系到人的改革,强调能进能出。 4.国资委鼓励能做的事情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方面。完善治理,优化资产配置,搞好激励机制,比如限制性股票、超额利润分享,鼓励公司回购股票、加大现金分红、大股东增持等等,另一方面将市值管理纳入负责人业绩考核,未来可能会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5.如果要挖掘国企改革概念股,要去看公司领导有没有企业家精神,他们具体做了什么事情,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股权结构是否优化,去具体的分析。 交流原文: 中央对于国企改革的想法?最终实现什么目的或者形态? 【Q&A】 国企改革不是短期的事情,从改革开放国企改革40多年,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名词,经过了很多轮,最近一轮改革是18大到现在。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入中国特色,改革核心问题主要三块:第一个就是企业层面,要完善治理结构,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很多国企都是国有独资制度,提倡混改,引入非公的战略投资者来倒逼国资企业改变治理结构,虽然上一轮改革之后企业上市了,还是和非上市企业没有太大区别,要引入单笔比较大的股东。在这之前做过统计,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第一大股东国有股占据42.5%,第二大股东2.5%,所以就是国有股东加上散户,所以这是一个改革方向,要引入单笔5%以上的投资者。还有一批没有上市的央企,在上市之前就按照这个模式操作。第二个核心是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只管底层的企业是不够的,企业的决定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所以我们要以管资本为主,要求国资委或者集团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公司的治理,而不是单纯的在审批层面,未来只能通过派出的董事来代表意见,按照股权比例投资表决,在公司层面完成这些内容,而不需要通过上层的层层审批。 23年开始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方案,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第三个是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以前企业的相关职位也很重要,但更多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管意识形态。未来是在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党组织管生产经营,把握大局,不需要考虑具体做不做,而是通过党委会把关,党组织研究讨论之后给到董事会,董事会有否决权。整体上是这样的方向,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讲究市场化的基础上强调党的领导。 大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跟旧三年行动相比,新三年行动以旧三年行动为基础。旧三年行动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三年时间太短不可能改到位,加上三年疫情,可能有一些表面工作,没有见效落地,比如我们说一个重大的改革叫任期制契约化,国有企业的经理层,按道理应该变成职业经理人,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内容,但是在现实当中,各种原因做不到,任期制契约化,就是我们当时寻找的一个替代的,他们的区别就是,职业经理人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这个难以做到,我们采取替代的任期制契约化,到期了可以解约,考核不通过,会刚性退出,不再担任职务。这个制度在慢慢探索,但是契约化,不是探索,是全覆盖。要签两书一协议,我们称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经营责任制,但这个任务是否合理,到期之后刚性退出的问题,在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我们也强调要真正按正常化机制设计,去除表面东西,深化原有的内 容,巩固原来的成果的基础上,把原来要求的内容进一步做到位。区别就是新三年行动加上一些功能使用性改革,原有的主要是体制机制的改革,现在就是落地的问题,二十大之后,国有企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强调国之所需,目前国际形势很严峻,经济压力也很大,对国有企业它提出新的要求: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新的三年行动基本是围绕这三个东西来的。新的三年行动是8月份发送各个集团,地方汇报各自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基本上已经渗透到了四级,都在完善这个,进行动员部署会议。 巩固加创新。新旧各有八个任务,新三年行动这个八个任务前三位就是科技创新,产业控制跟安全支撑三项任务。 旧三年行动流于形式没有完成,那新三年行动是否针对这个问题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都有各自的考核评估。改革办或者类似的机构,来督促企业完成任务,比如打电话督促,完成了打钩,半年评估同步一次,再进行排名,强调考核结果与业绩挂钩,国企改革业务完成不好,会有相应的机制,之后可能需要给更多的时间去完成。 国企核心的三个目标,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三个功能的作用? 国有企业会有一个功能定位,存在的意义,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常说国有企业存在很多的问题,资产收益不高,创新不足。它存在的原因,就是他有相应的这三个作用。2015出台的指导意见,那时候强调市场化,现在有一些调整,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加强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从背景上比较好理解。国际局势改变,其次就是国有资本的布局问题,有四个领域,国家安全,产业引领,国际民生,公共服务,内容也是比较相似的。国有企业资本要集中在这三个地方,布局战略性前端性产业,是有重点的,不是乱冲,要考虑社会价值,所以要增强核心功能。 但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承担这些功能,既要求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又要求社会属性。国企在2015年做分类,总体上就是三类,第一类就是有商业属性的,有经济属性,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二类称为商业二类比如石油、石化、电力、电信、军工、铁路,一些垄断行业,第三块是公共事业,水、气、热这三部分的作用是不同的,不都完成承担所有的核心功能,不同的企业对应不同的作用。 部分央企裁员和降薪透露出什么信号? 商业一类的企业是多数,他主要就是还是经济责任为主。第二类偏向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大的分类是这样的,每个央企也有很多子公司,比如电网,有专业子公司,包括充电桩、电动汽车有不同的行业,包括我们说科技创新,也不是每个企业都在搞科技创新,有些央企可能要去解决卡脖子的工程,一些项目攻关,这只是部分的。安全支撑这个功能,主要指的是公共事业,包括粮食、能源、交通、网络。他们分别承担了不同的责任。 透露出市场化的信号,这个可以理解是好的信号。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央企经营不善,经济形势不好,但总体上,因为三项制度改革,根本上来说还是关系到人的改革,这个三年计划,我们强调能进能出,市场化退出是一个方向,我在一个小科技企业做改革顾问,他们可能需要裁员才能体现市场化进出的比例,这是去年搞三年行动考核评估里面的一项,如果没有完成,可能没有反应市场化导向,认为考核不合格。所以这是很正常的,和集体大裁员,减员增效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是从僵尸企业治理,消灭亏损企业,这个是市场行为也可以看出是经济形势不好的原因,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困难,存在较大的风险的情况下,裁员也是一个减轻负担的方向。 昨天国资委要把市值管理纳入到业绩考核里面,您认为这个对央企有什么影响? 这是个很重要的信号,以前可能认为是个不好提的问题。国资委很早就关注这个问题,之前出台了国有控股公司市值管理的相关方案,但是国资委不太注重这个问题,2022年开始,开了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三年行动推荐会,还出台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方案,就是这个时候提了注重股价。但只是强调价值管理,摆到明面上来了。国企占据40%的市值,理应有些担当。去年易主席提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以后,国资委也不用市值管理,提到的是价值管理,要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兼顾,关注资本市场。 国资委这边能做的事情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方面。完善治理,优化资产配置,搞好激励机制,上市之前搞员工持股,使员工持有原始股,这个的例子很多,目前科改示范企业有70多家,还有很多示范企业, 还有已经上市的企业的激励机制,一个是限制性股票,可以半价拿到企业股票,实施比例大概为80%,还有股票期权大概为20%。还有超额利润分享,可以将超额利润的一定比例进行发放,这个也比较多,还有虚拟股权,也是现金类,风险也相对比较小。以前国企是不敢搞的,但现在都放开了,有比较丰富的激励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还有就是在二级市场做一些直接的,见效快的东西,鼓励公司回购股票、加大现金分红、大股东增持,三个措施,虽然没有发文,但是很多企业都在做,国资委也是支持的, 第二个就是把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在做的,已知很多企业已经考虑了,虽然可能占据的比例不高,但是这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和投资者增加交流沟通。 将市值管理纳入负责人业绩考核,未来可能会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东西。 您对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怎么理解? 国有股价值被低估,常规的判断方法,是看估值的倍数,PE/PB,但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否认同这个方式,还是我们有自己的估值体系,这个内容还是需要考虑的。国际上比较热的根据ESG估值,对国企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我国国企的评级很低,一方面来说这个不是一个很好量化的内容。摩根士丹利2022年把央企的64%列为差的,很好的一家都没有,整体水平很低,低于印度,巴西,反映的是国企的社会责任很差,引起了很大的重视。所以国资委要求未来 国资委对未来进一步加强央企国企未来的重组和整合,未来的方向怎么看? ESG报告全覆盖,很重视这一部分内容。我理解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国际责任,社会责任,因为可能存在价值观的原因,在国际上不被认可,像是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可能被看起来就是不务正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比如:茅台被评为最低的一档,因为很多领导被抓了,认为企业治理不好,但我们其实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它并不影响销售,所以估值低存在很大问题。投资者买股票债券的时候先看ESG评级,但我们的又不太理想,所以未来的目标应该把ESG加进去,得到外国的认可,也为我们的本土元素,增加话语权,跟国际的估值体系融入进去。 还是增强核心功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可能做了很多事情,但并不合理,存在布局广、乱、杂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同质化竞争,需要集中特定的领域,将有限的国有资本整合起来,强调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所以是通过重组整合的方式来完成这个过程,聚焦主责主业,其他的内容适量剥离,这是个大体的方向。有的企业可以在集团内部整合好,比如一家央企,有很多主业,可以合并同类项;单独上市,估值清晰,剥离非优质产业,低质无质资产,跨行业整合,向优质企业聚拢。比如医疗这块,所有的央企基本都有职工医院,后来把这些职工医院剥离出来,集中一起集合所有的医疗资源,在分配到相应的央企去,主业相同甚至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的一个资源,这是具体的方向。国资委将这个分为两类,一个是战略性重组,这个属于是大集团之间的合并,比较少,不经常发生;更多的是专业化整合,囊括的就比较丰富,可能是集团还有集团下面的子公司在进行整合,这个和整体的国企改革是一致的,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去整合,另外还有比如都是无效资产,那就改行,做什么呢?我们称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知道一家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他认为现在房地产行业已经没前景了,想要改行,但是作为一个主业管理的国有企业不能随便干别的,国资委说要改也可以,按照四个领域三个集中的要求来,在战略性新兴企业中选择一个,这其中包括8、9个目录,然后他决定去做新能源汽车,这个是允许的。所以今年这部分的投资增长有30%,年初布局的时候要求才两个百分点。 对央企国企的上市平台比较重视,未来他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市值? 哪些央企的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