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报告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探讨再生尼龙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路径: 需求端:再生尼龙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协会背书形成良性循环 1)为什么再生尼龙比原生尼龙更贵,但品牌还要积极地使用?纺织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总和的10%,因此对于纺织行业来说,环保并不只是口号或噱头,而是迫在眉睫的挑战。行业中的头部品牌包括Adidas、H&M、开云集团等已经形成了如“时尚公约”等自律性组织,为减少环节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案,而再生纤维便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2)潜在需求达百万吨,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截至2022年,全球再生尼龙产量仅有1 3万吨,渗透率2%;而再生涤纶渗透率近年来已经从2016年的12.37%提升到2021年的14.83%。若再生尼龙渗透率达到涤纶水平,则全球再生尼龙潜在需求量可达到92万吨。 3)渗透率提升的路径:MCI背书帮助再生纤维使用形成良性循环,头部品牌积极推动再生材料普及。Textile Exchange设立了MCI指数(Material ChangeIndex)用于评价企业在原材料上的环保表现,其成员数量在2022年已经达到424家。随着MCI指数成员数量增长及影响力度增强,MCI指数将为品牌提供更强的背书作用,促使品牌使用更多环保材料,形成良性循环。MCI成员企业的环保原材料使用比例及提升速度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其对于再生纤维的使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此外,头部品牌也在积极普及再生尼龙的使用,例如Prada已实现100%再生尼龙使用,并通过短片等方式进行自发宣传,H&M、VF、Patagonia等品牌也明确了使用再生尼龙比例的目标。 供给端:以消费后纺织废料生产再生尼龙生产,需要突破化学回收技术,门槛高、供应商稀缺 再生尼龙按技术分为物理法及化学法:物理法对原料纯度要求较高,原料来源限制于混纺前的废料,产量受限于尼龙行业高良率/低损耗率。而化学法回收技术则可以消费后纺织废料作为原料,实现可持续增长。根据MCI报告,2021年其成员企业使用的再生纺织材料的原材料来源中,54%为非纺织品废料(主要是废弃塑料)、42%为消费前纺织品废料、4%为消费后纺织品废料。化学法消费后再生原料占比提升空间巨大。 制造商梳理:化学法/消费后再生供应商稀缺,Aquafil为全球龙头。截至2022年再生尼龙主要制造商仅有20家左右(其中化学法/消费后再生供应商不足5家,主要包括A quafil、晓星天禧、东丽等)。其中Aquafil技术及规模最为领先。1)技术角度看,Aquafil、晓星天禧、东丽使用的是化学法(有解聚环节),永荣锦江工艺为物理化学法(二级回收),无解聚环节。2)原材料角度看,渔网是较为主流的原材料来源。此外,已具备褪色技术的Aquafil亦以成衣厂服装废料、废弃锦纶地毯作为原料来源,实现废弃纺织品的循环闭环。而大规模的成衣废品回收再生产循环在产业端尚未实现,大有可为。 投资建议:高需求紧供给,强调台华稀缺产能价值。再生尼龙当前处于潜在需求大、供给稀缺状态,尤其是消费后再生尼龙。台华化学法再生项目产能合计10万吨,预计全部投产后产能跃居全球前列,且公司此前已通过InResST进行渔网回收布局,计划未来三年投建循环产业园,原料来源较充裕。因此,我们持续看好再生尼龙赛道,以及台华的再生尼龙规模、先发优势,建议积极把握回调下布局机会。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需求下滑、公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需求端:再生尼龙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协会背书形成良性循环 背景:纺织行业碳排放巨大,环保原材料是减碳重要抓手 纺织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纺织行业的环境污染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沉积、碳排放、水污染、固废污染等方面,其中碳排放和固废污染都与纤维生产使用密切相关。碳排放: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数据,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0%,每生产一吨纺织品会排放17吨温室气体。根据《全球时尚议程》,2018年服装和鞋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38%来自于原料生产。固废污染: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数据,只有不到1%的衣服被回收再利用,制成新衣服,绝大多数衣服被烧毁或送到垃圾填埋场。而快时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服装污染问题。根据ShareCloth报告,2018年时尚行业生产了1500亿件服装,其中30%的服装未被售出,50%以上的快时尚商品在生产一年后就被抛弃。 图表1:2018年服装和鞋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头部品牌牵头推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是纺织服装行业中长期发展的主线,海外头部品牌近年来也不断加强环保布局。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委托开云集团CEO,号召时尚和纺织品行业内32家领头企业组成联盟,为减少整个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签订《时尚公约》,在三个关键领域确定了具体目标:防止全球变暖、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首批签订成员涵盖了全球主要的奢侈品牌、轻奢品牌、快时尚品牌及运动品牌,包括Adidas、Burberry、Capri集团、Channel、H&M、Hermes、Inditex(ZARA母公司)、Kering集团、Nike、Prada、Puma等。截至22年12月,该联盟成员数达75家,覆盖品牌超过200个,成员销量占到全球时尚行业销量的三分之一。 图表2:《时尚公约》联盟成员(截至2020年) 再生纤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时尚公约》在防止全球变暖方面,提到目标在2025年之前环保原材料占比要达到25%(对环境影响较低的原材料),并对环保原材料给出定义,其中合成纤维中的环保材料包括生物基及再生涤纶、再生尼龙。根据Aquafil数据,每生产一万吨Econyl再生尼龙,相比原生尼龙可节省7万桶原油、减少6.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与传统尼龙生产相比,Econyl可以将对全球变暖的影响降低90%。此外,使用废弃渔网为原材料的再生尼龙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有重要的意义。 图表3:《时尚公约》环境保护目标 空间:再生尼龙潜在需求近百万吨,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再生尼龙渗透率仅2%,相比再生涤纶提升空间广阔。根据Textile Exchange,截至2022年,全球锦纶纤维产量约621万吨,再生锦纶仅13万吨,渗透率仅有2.02%。而再生涤纶渗透率已经从2016年的12.37%提升到2021年的14.83%(2022年再生涤纶规模下降主要原因有:①再生涤纶的原材料废弃塑料瓶来源较紧张;②纺织品回收再生产业链尚不成熟)。若再生尼龙渗透率达到涤纶水平,则全球再生尼龙潜在需求量可达到92万吨。 图表4:全球再生涤纶规模(百万吨)及渗透率 图表5:全球再生尼龙规模(百万吨)及渗透率 路径:GRS、MCI等认证标准背书形成良性循环,头部品牌积极推动产品端认证标准:再生产品已经形成全球统一的认证体系GRS和RCS,并被产业链普遍认可。全球回收标准(GlobalRecycledStandards,GRS)最初由世优认证(ControlUnionCertifications,简称“CU”)于2008年制定,所有权于2011年1月1日移交给TextileExchange。全球回收标准(GRS)是一项自愿性产品标准,用于跟踪和验证最终产品中回收材料的含量。该标准适用于整个供应链,并涉及可追溯性、环境原则、社会要求、化学成分和标签。回收声明标准(RecycledClaimStandard,RCS)是一项国际自愿性标准,它为第三方设定了要求。这是一个监管链标准,用于通过供应链跟踪回收的原材料。GRS和RCS的区别主要在于GRS标准更为严格,要求产品包含至少20%回收成分,如果使用面向消费者的标签则产品必须包含至少50%的回收成分。GRS已经成为包括但不限于服装行业普遍认可的标准,促进再生产品的流通使用。 图表6:全球回收标准(GRS)logo 图表7:回收声明标准(RCS)logo 企业端认证标准:TextileExchange设立MCI指数评价企业原材料环保程度并起到背书作用,形成环保原材料使用的良性循环。由Textile Exchange设立的MaterialsBenchmarkProgram主要覆盖了全球领先的服装品牌商、制造商及销售商(截至2022年成员424家),并设立了MCI指数(MaterialChangeIndex)用于评价企业在原材料上的环保表现。随着MCI指数成员数量增长及影响力度增强,MCI指数将为品牌提供更强的背书作用,促使品牌使用更多环保材料,形成良性循环。 MCI成员企业的环保原材料使用比例及提升速度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以再生尼龙为例,根据MaterialsBenchmarkProgram调研,2021年其成员企业环保尼龙(再生为主)用量为2.4万吨,渗透率约12%,较2020年的4.5%提升约7.5pp,远高于全行业同年水平(1.9%)。同时,截至22年,其成员企业中有5家已实现100%再生尼龙使用,24家再生尼龙使用比例超过50%。 图表8:MCI成员再生尼龙使用比例远高于行业 图表9:MCI成员企业设定的再生尼龙目标 图表10:Everlane将MCI评级作为宣传卖点之一 Prada等品牌积极倡导使用再生尼龙,推动产业链发展。1)Prada已实现100%再生尼龙使用,并致力于再生尼龙推广。Prada是再生尼龙最主要倡导者之一,与Aquafil合作(使用Econyl纱线),2019年便推出Re-Nylon产品,包含男女士手袋胶囊系列,次年产品系列拓展至成衣与鞋履。目前,Prada已经将所有尼龙替换为再生尼龙产品。此外,Prada还与《国家地理》合作,推出系列短片阐述再生尼龙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其生产工艺,宣传推广再生尼龙使用。2)多个品牌明确2025年再生尼龙使用比例的目标,例如H&M承诺100%使用再生或其他可持续原材料;Patagonia目标在2025年前停止使用原生石油基尼龙;VF集团承诺2025年前再生尼龙使用比例超过50%. 图表11:Prada与国家地理合作的再生尼龙系列短片 图表12:部分服装企业再生尼龙使用承诺 供给端:化学回收/消费后再生产品供应商稀缺 再生分类:消费后产品较为空白,技术水平影响原材料范围及生产成本 消费前vs消费后:消费后是重要突破方向,受制于技术水平规模仍然较小。消费前再生尼龙和消费后再生尼龙区别在于原材料来源,消费前再生原材料主要为聚酰胺类制品在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料、边角料等(包括废丝、废布等尚未触达终端使用的废弃物);消费后再生原材料主要包括废弃地毯、废旧渔网、工程塑料、废弃服装等。 我们认为消费后再生是未来的重要突破方向:1)原材料来源:消费前再生原材料主要为废丝、面料边角料等,来源较为有限。2)环保意义不同:消费后再生可真正实现循环经济,而消费前再生实际上是提升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无法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这也是消费后再生的售价高于消费前再生的原因。 消费后再生技术要求高,目前规模较小,技术迭代空间大。消费后再生由于杂质含量较高,部分废料还需褪色环节,对于技术处理的要求更高,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目前消费后再生占比较低。根据MCI报告,2021年其成员企业使用的再生纺织材料的原材料来源中,54%为非纺织品废料(主要是废弃塑料)、42%为消费前纺织品废料、4%为消费后纺织品废料。 消费后再生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迭代优化空间较大。 图表13:MCI成员再生纺织材料原材料来源 物理法vs化学法:化学法适用范围更广。物理回收分为初级机械回收和二级物理回收两类,1)初级机械回收是指将未污染的废旧尼龙直接运用于新产品的合成或成型加工,但是再生产品质量较差、附加值较低;2)二级物理回收还包括对废旧尼龙的分离和纯化,溶解/再沉淀法是一种特殊的二级物理回收形式,是将废旧尼龙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加入非溶剂选择性沉淀一种或多种组分,从而达到回收目的。溶解/再沉淀法可以达到对特定成分的分离与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