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邮证券]:固收点评:降准落地后,债市交易什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固收点评:降准落地后,债市交易什么?

2024-01-24梁伟超中邮证券张***
固收点评:降准落地后,债市交易什么?

央行1月24日发布公告,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自2024年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核心结论 第一,时隔4个月降准再次落地,验证货币宽松周期的继续。 第二,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延续,也是降息周期的延续,但节前政策利率降息操作的概率不高。 第三,万亿流动性的释放将助力平稳跨节,但仍需提防资金面的波动性。 对债市而言,利多阶段性出尽,长端和超长端交易可适当止盈。 2023年12月末至今收益率曲线从“熊平”直接过度到“牛平”,显然驱动因素更多来自对基本面弱预期和降息预期的提前交易,至今资金价格到短端品种、NCD等,相对于1.8%政策利率的定价处于“债牛”行情下的合理水平。但长端和超长端对预期的交易更为极致,好在极致避险情绪加持下的长端短期调整压力也不大,部分止盈是赔率更高的选择。 风险提示: 流动性超预期收紧。 央行1月24日发布公告,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自2024年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1降准落地后,债市交易什么? 时隔4个月降准再次落地,验证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的继续。(1)我们多次重申,2015年之后,货币政策经历两轮宽松周期、两轮收紧周期,宽松周期中12月至次年1月降准是大数规律,本次降准落地符合这一规律,也验证自2021年下半年开启的本轮宽松周期依然延续。(2)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中潘行长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相比”,得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结论,而非如上届央行政策层多次强调“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限”。这可能意味着降准空间的“扩大”,虽然本轮降准周期已经打破8个季度的历史最长记录,但延续的概率依然较大。 图表1:当前降准周期维持11个季度,累计降准幅度达到2.5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延续,也是降息周期的延续,但节前政策利率降息操作的概率不高。(1)与本次降准一起公布的是“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是长期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本次操作利率下调更多是“补调”,2023年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操作利率一致维持2%的水平未调整,前期科创再贷款等其他结构性工具操作利率已经在1.75%的水平。(2)2023年末存款利率的集中大幅调整,引发了投资者对政策利率下调的预期,但很难以单次负债端利率的调整去推测资产端利率的变化,况且资产端利率还有逆回购/MLF/LPR的不同调整组合。发布会已经说明,本次0.5个百分点的降准以及存款利率调降,可能带来2月LPR报价的下调,故期间逆回购/MLF利率调降的概率不高。 图表2:支农支小再贷款是结构性工具的主要组成 图表3:历史上降准可能触发LPR的单独调降 万亿流动性的释放将助力平稳跨节,但仍需提防资金面的波动性。(1)以上述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延续的判断,反思9-11月的资金面收紧,可将之定性为宽松周期中资金面的阶段性调整,更多是银行资产端边际修复带来的,至于空转、套利、汇率掣肘等难以证实或证伪,也不是后续判断资金面走势的依据。(2)如发布会所言,年初依然是信贷“开门红”的大月,央行也为“保障政府债券大规模集中发行、支持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提供充分条件,后续依然不排除银行资产端变化带来的资金波动驱动。(3)1万亿降准资金规模偏大,跨节流动性需求规模更大,历年节前取现规模均在万亿以上,预计逆回购投放仍将配合,但仍无法排除资金波动的可能性,甚至在降准宽松预期落地的时点,要更加提防。 图表4:当前资金价格运行在政策利率中枢附近 图表5:春节前有较大规模的取现需求 对债市而言,利多阶段性出尽,长端和超长端交易可适当止盈。(1)客观看待货币政策宽松形势,0.5个百分点的降准幅度大于预期,以及新闻解读会中发布的形式,都充分体现货币政策短期的关注点是提振风险情绪,并且短期操作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压缩,与债券市场前期定价的降息带动利率中枢下行,有一定落差。(2)降息和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短期内不会消散,但也要关注其他宽信用政策的出台。年初政府债券发行空窗给债市以喘息,但超长期国债等出台的概率也在提升。(3)定价层面看,2023年12月末至今收益率曲线从“熊平”直接过度到“牛平”,显然驱动因素更多来自对基本面弱预期和降息预期的提前交易,至今资金价格到短端品种、NCD等,相对于1.8%政策利率的定价处于“债牛”行情下的合理水平。但长端和超长端对预期的交易更为极致,好在极致避险情绪加持下的长端短期调整压力也不大,部分止盈是赔率更高的选择。 图表6:短端利率品种处于合理定价区间 图表7:从“熊平”到“牛平”切换驱动在于预期交易 2风险提示 流动性超预期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