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银行业信用回顾与2024年展望 金融机构部李玉鼎王春� 摘要: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及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于一季度上升后回落。由于居民消费需求尚未充分恢复、房地产市场仍较为低迷,短期、中长期消费贷款均增长缓慢;经营性贷款相对保持韧性,其中基础设施业融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也呈现快速增长。7月政治局会议定性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此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落地实施,但对房地产贷款的提振仍需时间。 居民储蓄意愿仍较强,存款保持高速增长,商业银行资金端稳定性加强。年内主要银行三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缓解了存款定期化带来的付息压力。得益于债券市场回暖,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存款利率的下调为理财市场的恢复提供了空间,但截至2023年6月末管理规模仍未回升至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前的水平。 2023年前三季度,一般贷款利率同比继续下行,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降,资金端付息率受益于存款利率调整,但存款定期化仍对资金成本有较大影响,综合表现为净息差收窄,已至历史地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但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占比有所反弹。从行业水平来看,拨备覆盖率保持上升趋势,但民营银行及外资银行降幅较大。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实施后,将引导商业银行更加真实客观的披露资产质量情况。 202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资本水平总体稳健,但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对偏低。资本补充方面,商业银行二永债净融资额同比回升,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亦加速发行。11月,资本管理新规正式出台,整体有利于商业银行节约资本,特别是信用扩张较快的大型银行。在监管方向上,新规降低了投向政府债券、按揭贷款、优质企业、中小企业等资产的风险权重,总体增加了同业业务、次级债券的资本消耗,并引导银行落实对资管产品的穿透管理要求。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首次提出“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侧重强调 了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结合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求,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将稳健偏宽松,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而总量宽松政策的落地则取决于对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持需求以及实体经济回升进度。 展望2024年,预计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放缓,在一揽子化债政策逐步推进、房地产市场复苏尚待观察、“三大工程”加速推进以及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发展的政策引导下,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方向较为清晰。随着中央政府赤字率的调整、财政刺激力度的适当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的加强,加之监管对资金空转的审慎管理、资本管理新规影响的显现,银行资金业务有望继续向债券配置,特别是政府债投资倾斜,同业业务比重则有下降空间。预计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有望继续下行,净息差小幅收窄。在房地产行业已经低位运行,城投平台债务问题短期内政策托底,以及2023年下半年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小微贷款风险释放之后,预计2024年政策呵护下贷款资产质量相对稳定,但信用成本的计提还受到金融资产分类新规、资产核销以盘活金融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盈利改善仍面临压力。 一、银行业信用回顾 1、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及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于一季度上升后回落。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两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灵活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支持相关重点领域;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稳定银行资金端成本的基础上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下行。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景气度持续回落,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依然大,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低迷且不稳。同期,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稳增长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多个领域、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也面临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具体来看,青年人群就业压力突出,就业形势需进一步改善,但消费者物价指数下跌压力有所缓解;制造业生产活动扩张力度小幅提升,盈利规模降幅收窄;消费市场 表现为服务性消费较强、商品消费偏弱,居民商品消费的意愿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年初高额信贷投放带动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后劲略显不足,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经历短暂的恢复期后再度趋弱;去年末积压订单释放导致年初出口表现好于预期,随后出口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在经历一季度的快节奏投放后,二季度以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转弱,社融增速再度进入回落通道,三季度以来专项债的加速发行对社融增速形成一定支撑。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13026.5亿元,同比增长5.2%,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其中,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同比增长6.3%,三季度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3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5365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02993亿元,同比增长6.0%。 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综合运用降息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方式维护市场流动性;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以及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创设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及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精准支持相关重点领域。同时,央行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减轻银行资金端成本压力。 图表1.2023年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调整情况 政策工具 实施概况 公开市场操作 6月13日及8月15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下降10个基点,此后保持在1.80%不变,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 MLF、SLF (1)1-5月中期借贷便利(1年期)利率为2.75%,6-7月利率下降10个基点至2.65%,8-12月利率再次下降15个基点至2.50%。(2)6月13日及8月15日,两次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各10个基点,隔夜利率从2.85%下调至2.65%、7天利率从3.00%下调至2.80%、1个月利率从3.35%下调至3.15%。 存款准备金率 (1)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2)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3)自9月15日起,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6%下调2个百分点至4%。 政策工具 实施概况 结构性政策工具 (1)1月,设立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额度为800亿元。采取“先支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度发放,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23年底前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存量房地产项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原则,投入资金并购房地产项目,对于符合要求的并购项目,人民银行按实际投入资金的50%予以资金支持,利率为1.75%。(2)1月,设立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额度为1000亿元。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度发放,支持相关金融机构于2023年底前向重庆、济南、郑州、长春、成都、福州、青岛、天津等8个试点城市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金融机构按照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原则,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3%,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利率为1.75%。9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延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政策实施期限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将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末。(3)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实施期限。为保持金融对绿色发展、能源保供等领域的支持,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将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4)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为继续支持做好保交楼工作,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将延续实施至2024年5月末。 2023年9月末处于存续状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情况(余额,亿元) 工具名称(实施期) 2022年末 2023年9月末 支农再贷款(长期性工具) 6004 5991 支小再贷款(长期性工具) 14171 15655 再贴现(长期性工具) 5583 5289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2022-2024) 213 498 抵押补充贷款(2014年创设) 31528 29022 碳减排支持工具(2021-2024) 3097 5098 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021-2023) 811 2624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2022.04创设,实施期暂定2年) 7 16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II)(2022.11-2025.10) 0 0 保教楼贷款支持计划(2022.11-2024.05) 0 56 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2023) - 0 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2023-2024) - 0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新世纪评级整理 2023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商业银行总资产、及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均于一季度上升后回落。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三季度以来政府专项债发行加速,社融增速较上季度持平,但信贷需求由强转弱。分机构来看,2023年9月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同比分别增长12.48%、6.68%、11.37%和8.79%,除城市商业银行外,其他各类机构总资产 增速均略有下降,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增速高于商业银行整体增速。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5.00 -10.00 GDP:现价:累计同比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 GDP:初步核算数:累计同比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同比 图表2.社融、人民币贷款及GDP同比增速比较(单位:%) 资料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3.各类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比较(单位:万亿元)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0 53.66 34.58 34.35 46.13 92.69 46.62 37.22 37.28 50.84 110.57 50.61 41.53 41.07 56.87 122.60 53.18 45.63 45.07 61.20 56.53 50.01 49.88 65.31 58.15 54.2654.28 68.36 167.17 132.58 150.35 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9月末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4.各类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比较(单位:%)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18年末 2019年末 2020年末 2021年末 2022年末 2023年9月末 商业银行合计 城市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机构 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他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2、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储备资产、非银同业投资占比同比收缩,银行间同业业务占比上升,对政府债券及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其他居民融资占比在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后降幅有所收窄。贷款增速在一季度冲高后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