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报告/2024.01.21 哪些出口商品,还有“卷”的机会? ——从全球出口份额变迁谈起 证券研究报告 分析师陈兴 SAC证书编号:S0160523030002 chenxing@ctsec.com 分析师马骏 SAC证书编号:S0160523080004 majun@ctsec.com 相关报告 1.《对美出口,还能不能好转?——从实际库存看出口拉动》2023-08-10 2.《对美出口改善,哪些行业更受益? ——从行业周期看出口拉动》2023- 09-12 核心观点放眼全球,我国的出口份额早已稳居第一。但有部分观点认为,接近15%的高位恐难持久。特别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当前出口也就仅剩3%。我们在出口 上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出口竞争力又到底体现在哪些行业和商品上呢? 回顾百年,全球出口如何轮替?从近百年的全球贸易史来看,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美国出口份额两次登顶并超20%。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受益于马歇尔计划和产业转移,能源、机械设备和交运设备等中游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推动德国出口份额登顶。同期,日本政府转向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等高附加值行业,推动日本出口份额显著上升。韩国受益于轻工业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转型,出口也有提升。20世纪末,中国大陆作为全球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对象,迅速融入全球生产出口网络,推动中国的出口份额快速跃至全球第一。 各国出口份额变迁,什么因素在主导?出口份额变动可以拆分成需求结构和竞争力两个因素的影响,除日本特定时期外,其他时期多数国家的出口份额都主要由竞争力驱动。承接产业转入、产业升级以及技术进步是竞争力上行的主要原因。相反,产业向外转移、去工业化和转型失败是竞争力回落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升级带来的出口份额回落并不意味对经济的拉动下降,例如,从出口价值链的角度来看,美国DVA占全球份额显著高于出口份额,反映其“出口价值”较高,而东南亚国家则恰好相反。我国DVA和出口份额基本一致,指向我国的出口“创富”能力强于东南亚地区。 哪些出口商品,我们还有“卷”的机会?将全球出口商品归为十二个大类,并统计了各国在不同大类商品中所占的份额。我们发现,对于多数出口商品而言,确实已经居于全球前列,但从结构调整的视角来看,其实在中高端出口品上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从行业来看,化工出口仍然不高;交运设备虽然份额持续上行,但距德国仍有较大差距,有望继续突破;中高端市场或成为电子行业下阶段出口增长点;轻纺行业出口份额或将有一定幅度的调整,但结构和质量会同步优化提升;在全球再工业化的背景下,我国金属高出口份额或将维持。纵观全球多国产业发展、出口兴衰史,首先,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产业升级转移,这也决定一国出口份额不可能无限上升。其次,出口的关键是抓住同时期的产业发展机遇,汽车和电子行业的大发展,曾带来了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出口优势。再次,掌握高端产业即可立于不败之地,如美国可以依靠服务贸易或者高价值零部件出口,而不是最终产品来攫取收益。最后,我们对未来出口仍然乐观,出口表现归根结底是产业竞争格局的外显,而我国产业发展向好。低端产业转移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不大。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欧美需求回落超预期或拖累总出口,发展中国家需求不及预期或拖累金属出口,进出口政策变动。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内容目录 1回顾百年,全球出口如何轮替?4 2各国出口份额变迁,什么因素在主导?7 3哪些出口商品,我们还有“卷”的机会?14 图表目录 图1.长周期下主要工业国出口份额(%)4 图2.二战后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历史回顾5 图3.德国各行业出口份额(%)5 图4.德国各行业出口额占总出口比重5 图5.日本各行业出口份额(%)6 图6.日本各行业出口额占总出口比重6 图7.德国乘用车出口始终保持高位6 图8.日本乘用车由内需转向出口6 图9.韩国各行业出口份额(%)7 图10.韩国各行业出口额占总出口比重7 图11.中国出口份额和出口增速(%)7 图12.中国各行业出口份额(%)7 图13.主要经济体出口份额变化原因8 图14.主要国家出口份额拆分方法8 图15.1963-1987年主要国家出口份额变化(%)9 图16.1987-2022年主要国家出口份额变化(%)9 图17.英国出口份额两因素拆分(%)9 图18.英国竞争力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9 图19.美国出口份额两因素拆分(%)10 图20.美国竞争力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10 图21.德国出口份额两因素拆分(%)10 图22.德国需求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10 图23.德国竞争力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11 图24.日本出口份额两因素拆分(%)11 图25.日本需求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12 图26.日本竞争力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12 图27.韩国出口份额两因素拆分(%)12 图28.韩国竞争力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12 图29.中国出口份额两因素拆分(%)13 图30.中国竞争力拉动的出口份额变动行业拆分(%)13 图31.美国DVA份额远高于出口份额(%)14 图32.东南亚DVA份额低于出口份额(%)14 图33.主要国家基础化工出口份额(%)15 图34.主要国家食品饮料出口份额(%)15 图35.主要国家农林牧渔出口份额(%)15 图36.主要国家交运设备出口份额(%)16 图37.主要国家电子出口份额(%)17 图38.主要国家机械设备出口份额(%)18 图39.主要国家纺织服饰出口份额(%)19 图40.主要国家轻工制造出口份额(%)19 图41.主要国家钢铁出口份额(%)19 图42.主要国家有色金属出口份额(%)19 图43.我国部分细分行业出口份额情况(%)20 放眼全球,我国的出口份额早已稳居第一。但有部分观点认为,接近15%的高位恐难持久。特别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出口份额达到10%左右的顶峰就开始拐头向下,当前也就仅剩3%左右。那么,我们在出口上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又到底体现在哪些行业和商品上呢? 1回顾百年,全球出口如何轮替? 世界大战曾助推美国出口份额超20%。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美国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领先的科技创新和较好的基建基础,逐步取代英国的经济地 位,其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中近乎追平英国,维持在14%左右。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日本等国家出口份额跌至谷底,相对应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其出口份额则出现两次见顶,最高达到22%左右的历史顶峰。 图1.长周期下主要工业国出口份额(%) 德国 日本 韩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25 20 15 10 5 0 1902192219421962198220022022 数据来源:Wind,Unstats,财通证券研究所 产业转移引领德国、日本和中国顺次接棒。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后,中低端产业由美国逐步转移至德国和日本,使得后者迅速崛起成为工业强国。在马歇尔计划和产业转移的援助下,德国经济迎来快速发展,其出口份额也第一次到达14%的顶点。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致使德国经济增速换挡,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和 石油加工等产业基本陷入停滞,随后德国政府大力整顿国内产业,以推动经济转型,德国的出口份额也因此在1987年到达第二个顶峰。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配置。中国大陆作为全球产 业链的主要承接对象,迅速融入全球生产出口网络。充足且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广 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注资迁移,推动中国的出口份额快速上升,并逐步跃至全球第一。 图2.二战后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历史回顾 数据来源:赵小辉《全球产业链发展历程、调整趋势及影响》,财通证券研究所 中游制造带动德国出口登顶。从具体行业来看,二战后,美国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而纺织服装 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则逐步转移至有良好工业基础的德国。从德国经济结构来看,这一时期能源、机械设备和交运设备等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占据了德国对外出口的半壁江山。 有色金农林牧 属,6%渔,2% 食品饮 料,1% 基础化 工,25% 纺织服 饰,6% 钢铁,7%电子,12% 机械设 备,20% 其他,1% 交运设备,14% 轻工制造,6% 图3.德国各行业出口份额(%)图4.德国各行业出口额占总出口比重 食品饮料纺织服饰农林牧渔轻工制造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基础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机械设备 电子交运设备 6674829098061422 数据来源:UNCOMTRADE,财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UNCOMTRADE,财通证券研究所,数据为1966年 产业升级推动日本出口份额上升。与德国相似,日本早期承接了部分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高污染的钢铁产业。20世纪60年代,日本成为全球纺织产业链中最大的代工基地,并随后经历了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其纺织服饰和钢铁行业出口份额也保持高位。之后,日本政府转向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机械等高附加值行业,推动日本整体出口份额显著上升。 有色金 属,5% 农林牧 渔,4% 其他,1% 轻工制 造,10% 交运设备,15% 基础化 工,11% 钢铁,13% 电子,14% 食品饮料,1% 机械设备,8% 纺织服 饰,18% 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电子 纺织服饰钢铁 交运设备 农林牧渔轻工制造有色金属机械设备 图5.日本各行业出口份额(%)图6.日本各行业出口额占总出口比重 120 100 80 60 40 20 0 6674829098061422 数据来源:UNCOMTRADE,财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UNCOMTRADE,财通证券研究所,数据为1966年 汽车是德日出口上行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德日出口份额回升的一个共性是抓住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德国作为现代汽车的发源地,自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以来,其汽车工业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二战后德国承接美国产业转 移叠加原有工业基础,钢铁、机械以及交运设备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汽车快速普及,对外出口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则经历波折,二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濒临毁灭,日本政府对进口汽车设置高关税壁垒, 为国内汽车业发展迎来宝贵的喘息之机,而其也在石油危机期间抓住机遇,依靠省油、经济、环保等特点突袭美国市场,成功实现汽车业由内需向出口的转变。 出口占产量比重(右轴,%) 出口数量(万辆) 产量(万辆) 出口占产量比重(右轴,%)出口数量(万辆) 产量(万辆) 图7.德国乘用车出口始终保持高位图8.日本乘用车由内需转向出口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566268748086929804101622 100 80 60 40 20 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60667176818691970207121722 100 80 60 40 20 0 数据来源:Wind,财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财通证券研究所 韩国出口受益于轻工业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转型。在上世纪70-90年代全球产 业转移中,作为“亚洲四小龙”代表的韩国积极承接近邻日本迁出的代加工产业,以纺织服饰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能和出口份额均大幅增长。1973年,韩 国发表《重化学工业化宣言》,确定把钢铁、石油石化、造船、汽车制造等作为 出口战略重点发展产业,钢铁和交运设备等产业出口快速提升。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韩国纺织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下降,部分产业开始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韩国持续发展承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重工业以及电子产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自轻工业向重工业、高技术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