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1)国内:2023年全国碳市场年成交144.4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日均成交量87.58万吨。 2023年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一至四季度成交量分别占全年总成交量的2%、2%、25%、71%,10月成交量9305.13万吨为全年度峰值。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行以来,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规模逐渐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企业交易更加积极,市场活力逐步提高。 2)国外:德国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过半。1月2日,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公布,2023年该国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超过一半。德国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为56%。相比之下,2022年这一比例为47.4%。具体来看,德国2023年水电站发电量比2022年增加16.5%,主要原因在于该国2023年雨量较多,而2022年多地干旱;陆地风能发电量同比增加18%,得益于安装了更多风力发电设施。德国2023年煤炭发电量和核能发电量显著减少,其最后三座核电站于同年4月关停。德国计划到2030年使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政策动态: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印发《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1月2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四部门日前印发关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通知,以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文件提出,EOD模式是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增值反哺、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可持续运营,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关联产业经营收益,以产业增值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这一模式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 ESG产品跟踪: 1)债券:截至2024年1月5日,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3876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7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59.36%。截至2024年1月5日,本月发行ESG债券共2只,发行金额达15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077只,发行总金额达13,947亿元。 2)公募基金:截至2024年1月5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507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5,396.49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保护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45.43%。截至2024年1月5日,本月发行ESG产品共0只。 3)银行理财:截至2024年1月5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458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9.61%。截至2024年1月5日,本月发行ESG产品共8只,主要为纯ESG和社会责任,近一年共发行ESG银行理财249只。 ESG专家观点: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ESG转型不能等,谁先完成转型,谁的产品就具有市场优势。刘轶芳表示,要让民众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建设中,应该加强行业对ESG的重视,加强可持续信息披露强制性要求;应该加强ESG评级结果的应用;加强企业可持续绩效挂钩考核。此外,还需要对民众进行普及与教育宣传。她认为,转型对于需要走出去的企业是不能等的,对于目前暂时没有受到压力的企业也是迫切的。不能等着产业链的传导,压力传过来再转型就来不及了,很可能会被产业链抛弃。谁先转型了,谁的产品未来存活概率就高,当同类产品被风险挤出时,已完成转型的产品就具有市场优势。 风险提示:ESG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1.热点聚焦 1.1.国内 (1)2023年全国碳市场年成交144.4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日均成交量87.58万吨。2023年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一至四季度成交量分别占全年总成交量的2%、2%、25%、71%,10月成交量9305.13万吨为全年度峰值。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行以来,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规模逐渐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企业交易更加积极,市场活力逐步提高。 (2)深交所发布《深市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白皮书》。2023年12月29日,深交所发布《深市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白皮书》,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力推动可持续发展。2022年度,深市超过2700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近1100家公司披露了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信息,800余家公司发布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较2021年度增加超过200家。 (3)全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近日,全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高科技高质量一体化可持续”为主题,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来自科研院所、地方协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分支机构、企业等单位代表参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在会上表示,“十四五”生态环境重点任务目标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求不断释放,生态环保产业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恢复增长势头明显,要把握发展机遇,坚定发展方向,持续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4)四川将启动省内绿电交易。1月2日,2024年成都市企业绿电绿证培训交流会召开。随着外贸出口型企业对“绿电”“绿证”需求增加,为更好服务企业客户,今年,四川将启动省内绿电交易,交易时间为1月9日至22日。经初步测算,2024年预计有65亿千瓦时电量用于全省绿电交易,且年内随着风光等发电企业投产后,还将逐步扩大电量规模。今年,四川将启动省内绿电交易,客户可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平台,即“e-交易”APP、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进行绿电交易。 (5)“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首次发布。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这是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的首次发布。该指数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评估对象,编制涵盖生态资源禀赋、政府生态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价值实现四大领域,在广泛收集数据及科学赋权的基础上,形成城市生态资产管理综合指数和四大领域分指数,全面评估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态资产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6)西藏首次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登簿。近日,西藏纳木错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公告登簿,标志着西藏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登簿实现“零”的突破。此次登簿工作为保护区的有效监管和生态保护以及所有者权益的行使提供了明确的产权依据,也为西藏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全面铺开探索出一条完整工作路径。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有序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发挥好确权登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产权支撑作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服务西藏生态文明建设。 1.2.国外 (1)德国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过半。1月2日,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公布,2023年该国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超过一半。德国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为56%。相比之下,2022年这一比例为47.4%。具体来看,德国2023年水电站发电量比2022年增加16.5%,主要原因在于该国2023年雨量较多,而2022年多地干旱;陆地风能发电量同比增加18%,得益于安装了更多风力发电设施。德国2023年煤炭发电量和核能发电量显著减少,其最后三座核电站于同年4月关停。德国计划到2030年使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2)2022-2030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达5.6万亿美元。近日,根据标普全球的预测,由于对煤炭、石油和其他碳密集型能源的替代来源的需求,预计2022年至2030年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将达到5.6万亿美元。标普全球表示,尽管这些投资对缓解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但气候资金仍将达不到《巴黎协定》期待的目标。到2030年,太阳能预计将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中获得2.8万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近一半,其中26%用于较小规模的分布式太阳能系统,如家庭、企业和其他公共机构的屋顶太阳能光伏。相比之下,到2030年,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预计将占未来资金的23%。 (3)欧盟提出电网建设行动计划。近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电网建设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通过加快建设和更新输电及配电网络,确保欧盟电力网络更高效运行,同时电网改造需适应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应对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该计划指出,到2030年,欧盟的电力消耗预计将增加60%左右。欧盟为了实现此前设定的减排目标,即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供给中的占比从目前的22%提高到42.5%。考虑到欧盟40%的配电网络已有40年以上的历史、电力跨境传输能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1倍等因素,到2030年欧盟将需要5840亿欧元投资以实现电网现代化。 (4)国际能源署:2023年拉丁美洲在能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日,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的一份特别报告《2023年拉丁美洲能源展望》指出,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在清洁能源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使得该地区在全球能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已经拥有世界上最清洁的电力行业之一,为未来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2.政策动态 (1)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印发《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1月2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四部门日前印发关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通知,以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文件提出,EOD模式是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增值反哺、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可持续运营,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关联产业经营收益,以产业增值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这一模式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 (2)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1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公开发布。《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成,充电峰谷电价机制全面实施并持续优化,力争参与试点示范的城市2025年全年充电电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私人充电桩充电电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式电化学储能资源的潜力通过试点示范得到初步验证。到2030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市场机制更加完善,车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 (3)山东省印发《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的通知》。 方案提出,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实现天地空全覆盖,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 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进一步提升,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阶段性进展。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变化观测预测、影响评估、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气候相关重大风险防范和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3.江苏国信ESG表现研究 江苏国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08”)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