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报告 (2023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2023年12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引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2018 年以来,在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覆盖全国31个省的标识解析节点网络基本全面建成,标识使用量快速增长,企业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应用方法和应用场景逐步沉淀,标识解析逐步成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现阶段我国标识应用的规模化发展仍需持续推进,应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加速推进标识应用生态培育,赋能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研究报告》围绕标识应用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并构建应用成效评估体系、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发展指数等,并按照全国各省抽样、行业广泛覆盖等原则选取100项重点应用实践进行数据收集与测算,评估发展阶段、总结应用特点、判断未来趋势,为我国标识解析基础设施建设和标识应用的推广与实施落地提供参考。 标识应用成效评估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创新进步程度和中长期发展趋势的重要判断依据,将为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明确战略方向。蓝皮报告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界批评指正。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1 (一)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现状1 (二)应用成效评估体系建设需求3 二、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体系5 (一)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5 (二)评估模型和发展指数5 三、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等级划分9 (一)评估等级划分9 (二)一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12 (三)二级阶段:应用实践探索12 (四)三级阶段:商业效益显现13 (五)四级阶段:产业规模协同14 四、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发展指数15 (一)总体指数16 (二)规模指数20 (三)投资指数21 (四)效益指数24 (五)成熟指数26 五、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分析29 (一)注册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企业内部标识应用逐步形成可复制解决方案,规模推广需要更大范围行业共识29 (二)部分标识应用贯通上下游企业数量超过千家,催生业务模式多样化,对服务的简易部署提出更高要求30 (三)标识对降低设备管理成本成效显著,人力成本逐渐侧重于数据分析处理,需进一步关注数据价值挖掘32 (四)标识成为大中型企业精益化管理必选工具,赋能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升,需加强与企业管理软件深度融合34 (五)标识解析技术发展拉动应用成效的作用显现,但数据模型和数据字典 的公共供给能力严重不足35 六、工业互联网标识规模化应用发展建议37 图目录 图1评估模型6 图2样本的区域分布15 图3样本的行业分布16 图4100个应用实践成效评估指数17 图5不同类型标识应用的占比情况18 图6不同环节企业效益提升情况19 图7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0 图8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1 图9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1 图10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2 图11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3 图12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4 图13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5 图14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6 图15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7 图16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8 图17标识服务范围占市场规模的统计28 表目录 表1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评估等级划分10 一、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五年来,基础设施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标识使用量快速增长,企业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应用方法和应用场景逐步沉淀,标识解析已成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程。 (一)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产业覆盖范围仍待扩大 核心基础设施逐渐完备,接入企业规模仍需扩大。经过五年的节点建设,标识解析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南京、成都灾备节点稳定运行,截至2023年 10月,全国累计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318个,分布于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43个行业,累计标识注册量4046亿, 累计接入的企业节点数量30万家,国家顶级节点日解析量1.1亿次, 累计主动标识载体已部署2576万枚,标识解析服务覆盖范围持续增 长。仅从制造业来看,接入标识解析体系的工业企业约13.4万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为29.66%,还存在有较大市场空间,面向全产业链供应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仍有差距,需加快企业节点建设。 基础技术供给日益完善,产品服务能力仍需强化。面向工业制造的标识解析技术体系已较为完备,并延伸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全产业链的软件协同和数据互通。基于区块链的底层标识系统自主研发取得突破,注册解析等基础软硬件服务性能大幅提升,面向大规模、广覆盖的标识服务安全连接能力不断增强;主动标识载体、工业软件对接中间件、标识数据参考模型等创新技术 不断涌现,面向可信工业数据采集、企业异构系统集成、行业异构数据互操作等初步形成技术方案和原型产品,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化部署有待进一步探索商业模式和服务机制。 2.行业应用广覆盖深融合,创新模式有待大力推广 垂直行业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成果宣贯实施仍需加强。二级节点已在机械、材料、石化等43个行业开展应用实践,积极探索多场景标识创新应用,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生产管控、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营销等18大应用场景。面向电力、汽车、线缆、 船舶、白酒等15个重点行业总结形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指南》白皮书,沉淀标准化应用方法和建设模式,形成一批行业级标准化成果,为产业链相关参与方落地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提供参考。当前,应用成果实施范围覆盖接入企业的不足10%,仍需要产业界共同推进成果的宣贯和实施。 重点领域应用深度持续拓展,可复制经验推广仍需加强。聚焦烟草、物流、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推动标识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基于唯一标识打造烟草行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路径,实现行业数据资源全局统一与全域流通;面向冷链物流发展亟待破解的“断链”和“失信”难题,利用可信采集和节点互通能力,推动冷链物流全链条可管可控;建立绿色低碳标识体系,探索碳足迹跟踪、碳资产管理等创新应用。为加快实现标识解析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进一步加强重大场景的经验总结、知识沉淀,加大产业推广力度。 3.市场发展开放式多元化,产业生态仍需持续优化 市场主体逐渐丰富产业影响不断延伸,全球生态布局需持续完善。 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下,标识生态参与者角色不断丰富、规模 不断扩大,标识解析服务机构、系统集成商、应用企业、开源组织等各方主体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初步构建开放共享、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一是标识服务规范化,在政策文件《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的监督和指导下,已发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运行机构牌照152个,实现整个体系稳定运行;二是集成创新多元化,依托应用体系遴选发布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系列供应商,至今已遴选形成了30余家供应商,促进标识应用模式的细化和提炼;三是应用拓展国际化,与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西班牙、泰国等国家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助在全球开展标识业务。下一步将构建全球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图谱,对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行指导。 (二)应用成效评估体系建设需求 1.以应用成效评价为核心的发展指数将成为表征产业数字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数字经济规模测算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产业数字化水平已成为关键指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发展指数也将成为衡量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有力工具。以应用成效评价为核心的发展指数能够更直观的反映数字化投入给行业或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为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全貌提供详实的数据。同时,指数的不断提升意味着企业在标识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数字化水平逐步提高,为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标识应用成效评估指数有望成为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为各行业提供一个可视、可比的测算依据,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走向更高水平。 2.体系完善、特征突出的评估指数可准确反映问题和揭 示规律,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益最大化 当前标识解析应用尚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初级阶段,需持续挖掘标识应用标杆、补齐应用能力不足。通过对标识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引导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及时采取优化措施,提高企业应用推广的整体效能。从数字化效益看,评估工作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标识应用的实际成本与效益,通过比较投入与产出,企业可以更明智地配置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成本效益最大化。从基础服务能力看,通过应用评估引导企业标识解析服务能力持续更新或升级系统,确保其能够满足标识解析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评估工作在引领标识应用规模化发展中扮演了监测、优化、管理等多重角色,为企业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效益的最大化。 3.抓住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关键阶段开展评估工作将为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标识生态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 标识应用评估结果能够指导各级节点设施的优化和升级,确保标识解析设备和系统技术适应产业界发展需求,基于长效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标识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实现基础设施稳定发展的关键一环。标识应用评估能够引导标识生态健康发展,加速标识产品的优化升级,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等需求方提供产品甄别、项目验收、优化升级的参考依据。截止目前,标识解析应用已服务国民经济分类43个行业,各行业产业链侧重环节各异,服务企业信息化程度差别较大,典型场景下的标识应用赋能情况各不相同,亟需对优秀案例进行 等级评估和能力认证,构建应用的区分度,促进模式总结和宣传推广。 二、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体系 (一)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 立足产业发展现状。评估模型的分组设置来源于工业互联网发展形成的典型应用模式和制造业类型,能够涵盖当前阶段重点行业的标识应用案例。评估模型具有延展性,可根据本行业、本环节的发展总体特征和特定要求,定制化调整评价权重。 突出重点能力要求。评估模型的构建应重点反映标识解析应用的覆盖规模、投资产出情况、产业应用价值等重点要素,避免贪大求全。同时,需明确各个指标的定义和权重,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及进一步反哺标识解析技术与产品。 绝对与相对值结合。评估模型中绝对值和相对值指标共同发挥作用,绝对值指标提供具体数据和实际情况,相对值指标将这些数据与参考标准或其他对象进行对比,使评估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可比性,两者结合助于发现问题、找到改进的空间,并推动被评估对象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二)评估模型和发展指数 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成效评估模型(IndustrialInternetIdentificationApplicationEffectivenessEvaluationModel,3I-AEEM)用于评价标识解析应用与其理想状态相对水平的理论模型。模型包含标识解析应用实践的评估维度分类、评估等级要求、发展指数分类、指标池和关键指标、数据源采集及测算方法、指标权重及评分计算。 1.评估对象 图1评估模型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评估对象为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和服务商的应用实践。企业可以利用标识应用评估模型来评估自身标识应用的状况和效果,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识别潜在的优化和改进点,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策略。政府可以利用标识应用评估模型来了解整体标识应用的发展情况,评估标识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效果,制定更科学和有效的政策和支持措施,推动标识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