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公共融资部郭燕 经济实力: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人均地区生产总 值较高,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体系门类齐全,但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实施下,天津市仍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近年来,受传统重工业景气度较低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较乏力;同时,人口总体净流出、全市资金面持续承压、叠加外部环境冲击等因素影响,天津市投资及消费增速整体放缓,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天津市投资、消费及工业经济增速均转负,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万亿元,同 比增长1.0%,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倒数第5位,低于全国增速2.0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随消费及工业经济恢复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万亿元,同比增长4.6%,经济增速排名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中上升6 位至第21位,但仍低于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当期,随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同比均大幅下降,全市投资降幅进一步扩大,天津市仍面临经济增长及转型压力。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天津市下辖各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其中滨海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四成左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715.49亿元,2022年经济总量数据未获取。环城区域工业基础较好,各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均衡,在全市排名均相对靠前,其中津南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11亿元,2022年该区经济总量数据未获 取;除津南区外,其余环城三区2022年经济总量均处于680亿元至950亿元之间。中心城区发展已较为成熟,偏远郊区发展起步较晚,两大板块内区域经济总量分化均较大,其中中心城区的河西区、和平区和南开区,偏远郊区的武清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均处于690亿元至1150亿元之间,其余 板块内各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其中蓟州区和红桥区以279.33亿元和180.77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市后两位。2022年,受外部环境冲击、房地产行业下行等因素影响,各区经济增速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约半数区域经济增速转负,均分布于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滨海新区和中心各区经济均呈现低速增长,经济增速均低于3.5%。2023年以来,已获取相关数据的天津市下辖各区经济增速均较2022年全年有所回升,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经济增速也纷纷转正,但各区经济增速普遍仍低于全国增速,仍面临经济增长压力。 财政实力:天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全市财力形成重要贡献,2022市级财力约占全市的三成。近年来,天津市 税收收入总体增长乏力,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市税收收入转为同比大幅下 降17.0%至1346.94亿元,同期非税收入经历2019年一次性明显增长后又总体大幅回落,2022年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7%至499.7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随房地产行业下行于2022年同比显著下降62.4%至423.66亿元,全市财政实力总体明显下滑,2022年财政收入合计同比下降23.6%至2924.47亿元。近三年,主要随城乡社区支出规模压降,全市财政支出规模逐年下降,财政收支缺口与高峰时相比有所缩减,但平衡压力仍较大,2022年全市财政支出合计3849.40亿元,同比下降20.4%,超过财政收入合计924.93亿元,资金缺口主要依靠债务收入来弥补。2023年以来,随经济恢复发展及外部冲击影响消退等,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大幅回升14.8%、43.5%至1568.6亿元和408.8亿元,其中基金收入已超过2022年全年规模,全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所缓解。 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滨海新区财政实力在天津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2年财政收入合计为816.03亿元;中心城区、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总体财力相差不 大,2022年财政收入合计均处于430亿元至490亿元之间;其中,中心城区土地出让收入上缴市级财政,各区财政收入合计均相对较小,区域财力主要受经济实力影响有分化,2022年财政收入合计分布于55亿元至105亿元之间;环城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差较小且规模均相对较大,财政收入合计在全市排名均相对靠前,2022年均处于85亿元至130亿元之间;偏远郊区财力分化较大,武清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财政收入合计均排名全市第二位,静海区财政实力在全市处于中游水平,其余三区财政实力较弱,2022年偏远区域财政收入合计分布于50亿元至175亿元之间。2022年,受经济下行及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因素影响,天津市下辖各区税收收入均同比下降且多数降幅超过8.5%;同年,随房地产行业下行较快,多数区域成交土地出让金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均超过50%,当年除滨海新区基金收入接近百亿元外,其余区域基金收入均小于32亿元。近年来,中心城区土地交易情况在全市相对较有支撑,持续获得较大规模土地出让金补助收入,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总体较好。2022年,除中心城区财政收入合计在基金补助收入增加带动下同比增长6.5%外,滨海新区、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财政收入合计同比分别下降11.4%、20.0%和19.0%。同年,随收入下滑,滨海新区、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均大力压缩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合计同比分别下降15.7%、34.6%和28.4%,但主要受限于土地交易收入远不能覆盖基金预算支出,上述三大板块财政收入合计对支出合计的覆盖率虽有所回升但仍均处于78%至82%之间,收支平衡压力仍较大。2023年以来,已获取相关数据的多数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均较快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土地成交总价已超过2022年全年规模,主要系中心城区土地成交额显著回升所致。整体看,除中心城区外, 仍需关注其他板块内区域的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债务状况:天津市存续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很大,近年来叠加区域经 济发展欠佳,个别国企发生债务危机、永煤违约事件冲击以及融资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城投企业融资受限,城投债发行期限明显趋短,以短券发行为主,发债利率明显抬升,同时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总体净偿还,但受制于债务利息负担较重且全市土地成交情况下滑,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总体降幅较有限。2022年末,天津市存续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为1.25万亿元,同口径同比下降1.7%,城投企业债务负担重。同期,为支撑城乡社区及重大项目建设支出等,天津市政府债务规模扩张较快,2022年末余额为0.86万亿元,同比增长9.7%,是其2022 年财政收入合计的2.96倍,全市政府债务及城投企业债务负担双重。 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分布于市级、滨海新区、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中心城区仅和平区存续一个发债城投企业。目前,天津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集中于市级和滨海新区,合计占比接近80%;全市存续城投债余额约占带息债务余额的三分之一,2023年9月末为0.41万亿元,集中于市级、滨海新区和武清区,合计占比接近88%,城投债发行也集中于上述三大区域。从债务负担看,除中心城区政府债务负担尚可、存续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小外,市级及其他三大板块政府债务及城投企业债务负担均重,板块内各区域城投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债务周转压力。2023年8月以来,随“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动,天津市级及各区域城投企业发债利率普遍明显下滑,平均发债期限普遍有所拉长但总体改善有限,城投企业发债情况好转有助于缓解自身债务周转压力,但天津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仍很大,叠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较大,仍需关注城投债发行期限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后续化债政策的持续发力情况。整体看,除中心城区外,天津市下辖其他各区城投企业总体化债进程普遍仍面临压力。 一、天津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天津市经济实力分析 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体系门类齐全,但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实施下,天津市仍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近年来,受传统重工业景气度较低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较乏力;同时,人口总体净流出、全市资金面持续承压、叠加外部环境冲击等因素影响,天津市投资及消费增速整体放缓,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天津市投资、消费及工业经济增速均转负,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经济增速全国排名仍靠后,低于全国增速2.0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随消 费及工业经济恢复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万亿元,同比增长4.6%, 经济增速回升但仍低于全国水平;当期,随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同比均大幅下降,全市投资降幅进一步扩大,天津市仍面临经济增长及转型压力。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毗邻渤海,靠近燕山山脉,西邻首都北京,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海岸线长153.7公里,对内辐射华北、东 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 我国重要的自贸区,已于2015年4月正式挂牌。凭借区位、港口航运和自贸区优势,天津市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天津市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多举措支持雄安新区建设。2022年,天津市引进北京投资项目1180个,到位资金1853.06亿元,占全市吸纳内资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0.1%;北京企业在天津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1721亿元;全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2256项;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同年,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建成通车,津兴铁路全线铺轨;塘承高速滨海新区南段开通运营;雄安新区至天津港货运快速通关机制不断完善。当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持续活跃,三地共同申报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挂牌。 图表1.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局,新世纪评级整理 注:2018年及以前年度数据,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重新修订 天津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束后,全市经济总量大幅下修,近年来全市经济增速持续较低。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3.6%,经济增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全国排名垫底。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依据天津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0年初天津市统计局发布公告,修订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4%。2019-2022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1.41万亿元、1.40万亿元、1.57万亿元和1.63万亿元,经济总量总体增长;同 期,经济增速分别为4.8%、1.4%、6.6%和1.0%,持续低于全国水平,其中2022 年低于全国增速2.0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倒数第5位, 排名较上年下降3位。2022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73.15亿元,同比增长 2.9%;第二产业增加值6038.93亿元,同比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9999.26亿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为1.7:37.0:61.3。近年来,天津市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依赖度较高。 图表2.2022年天津市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受益于较优质的公共资源,天津市人口吸引力相对较强,但近年来随经济增速下行,就业吸引力下降,2017年以来全市常住人口总体净流出。截至2022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63万人,较上年末下降10万人,2017年以来常住人 口净流出80万人,但仍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净增加69万人。 2010-2020年,常住人口主要向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的武清区、静海区净流入,蓟州区常住人口略有增长,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及其他偏远郊区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