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江商学院]:2020-2023中国企业家韧性指数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0-2023中国企业家韧性指数报告

金融2023-12-16长江商学院等***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0-2023中国企业家韧性指数报告

1 艰且益坚: 中国企业家韧性指数报告(2020-2023) 张晓萌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组织行为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领导力、行为心理与包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韧性》及《韧性手册》作者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整合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与空前的不确定性共舞,似乎是每个个体和组织在过往三年多经历的共同洗礼。疫情虽然渐远,复苏之路却仍道阻且长,“余震”依然持续。整个社会都在迫切地寻找反弹的动能,追根溯源,无论个体还是群体,走出深谷的关键在于信心的恢复,在于“韧性”,在于韧性的不断传导。 2020年2月以来,我带领研究团队持续追踪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心理韧性水平,积累了国内首个大样本、长周期的企业家及员工的心理韧性数据。经过三年半的持续回收与分析,有效问卷数累积逾8万份,数据点超过1000万。 为了更加简明直观地呈现中国企业家心理韧性的变化,我们探索性地进行指数化整合,将多个量表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构建了“长江商学院韧性指数©(CRI)”,以此推进了本报告中的数据分析。以CRI指标体系初筛的有效原始数据共计25,406条,经过多轮严格校对, 最终保留样本数据22,298条。 中国企业家韧性报告(2020-2023)总结了我们在过去这个艰难时期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发现,主要结论如下: 1.历经三年考验,全样本的韧性指数水平大幅下降,但企业家及高管群体得分持续高于全样本; 2.虽然女性的整体韧性指数得分低于男性,但随着职级的升高,男女韧性指数得分差距显著缩小; 3.95后员工韧性指数得分最低,应得到管理层的关注,帮助他们持续打造韧性;而40岁以上员工为高韧性群体,对于组织韧性的增强、稳定以及传导有着重要意义; 4.在疫情初期,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的抗压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分项得分均高于全样本,但随着时间推移,几项分数均大幅下降;整体状态在2023年上半年呈现出缓慢回升的趋势; 5.依照当前的韧性恢复速度,可以推测并估算:未来的3~5年,叠加复苏期的宏观环境波 动,所有人都要持续经历韧性的考验,个体心理韧性和组织、经济、社会的韧性紧密相连。 在对比了企业家群体和全样本的数据后,共性趋势和群体差异均显著呈现。我们希望通过数据整合,梳理企业家韧性指数,以衡量企业家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快速复原的能力。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同时反映出宏观环境对个体韧性的影响,我们通过交互分析梳理影响韧性水平的多维因素,以期为个人和企业凝聚共识、应对危机并实现长久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我期望阅读到这份报告的读者们能够意识到,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无论是不是管理者,我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生动而又普普通通的人,都要在危机中面对不同程度的打击、考验和历练,方能具备“韧性”,这是我们穿越危机,复原、成长和获益的动力之源。 唯变不变,艰且益坚。 Contents 目录 01 02 韧性指数分项: 抗压力 0Ł 03 韧性指数分项: 情绪处理能力 韧性指数介绍 11-15 韧性指数分项:专注力 21-24 03-10 17-19 01 韧性指数介绍 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 韧性指数最高 应成为个体韧性到组织韧性的“传导者”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上 美国心理学会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在大样本定量问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心理测评量表中筛选出与个人心理韧性具有较高测评信度和效度的10项指标,构成了韧性 指数的初版量表1,这10项指标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 •抗压能力:通常情况下,遇到艰难或疾病能快速恢复;压力是使得我变得更强的动力;注意力和集中思考的能力并不会因压力而受到影响。 •专注能力:通常情况下,面对压力不会感觉疲倦或精神不振;对所做之事很有兴趣;能够集中精力做事。 •情绪处理能力:通常情况下,能够处理不愉 1 韧性指数的构成和分析方法请见报告附录1。 快或痛苦情绪;不会感到紧张、不安及烦躁;遇事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思考和做事时不会出现过度担忧。 整合抗压能力、专注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三个维度的10个指标后,我们创立初版“长江商学院韧性指数”©(CKGSBResilienceIndex,简称为CRI©)。经过分析和验证,CRI得分范围在0-35分区间(其中抗压能力得分区间为0-12分,专注能力得分区间为 0-9分,情绪处理能力得分区间为0-14分)。 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在2020年-2023年的平均韧性指数得分为25.54,全样本群体得分为24.67。结合图1可以看出,疫情三年半以来,全样本的韧性指数出现大幅度下降。进入2023年,虽然全样本的韧性指数依旧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但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的韧性均值缓慢向好,且与全样本的差距在拉大。 如下图所示,以2020年的韧性指数得分作为基线值(当时疫情刚刚暴发,大多数人的判断是疫情会在3个月内结束。因此,这一时点的样本数据更加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权且作为对比的基准),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于2023年上半年的抗压能力、专注能力和 图2: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三个维度指标得分 2020 2月 2023 1月~6月 抗压能力 情绪处理能力 10.21 9.90 9.03 8.72 专注能力 6.80 6.56 情绪处理能力三个维度均弱于2020年水平。 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在加强自身韧性打造的同时还需重视韧性的向下传导,不断提升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专注、抗压和情绪处理能力。随着员工韧性能力的提升,“能力够却带不动”“一言不合炒老板”“遇到问题老板您扛我先溜”的情况或将减少。 图1:过往三年半韧性指数变化情况 企业家及 管理者群体 全样本群体 26.04 25.65 25.85 25.12 25.06 25.18 24.11 23.95 04艰且益坚:中国企业家韧性指数报告(2020-2023)05 全样本群体 25.65 25.12 2Ł.67 95后员工群体 (18-25岁) 22.86 23.90 23.70 24.11 23.95 22.92 21.07 2023年上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图3:过往三年半95后员工的韧性指数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18~25岁初入职场的95后员工群体需要格外给予重视。2020年~2023年95后员工韧性指数的均值为22.86,显著低于全样本均值(24.67)。具体而言,95后群体无论在抗压能力(7.43)、专注能力(6.08)、还是情绪处理能力(9.35)方面的能力得分 从年龄角度来分析韧性指数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图4看出,2020年2月企业中40岁及以上员工的韧性指数得分为27.45,高于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的同期水平27.03(见图4左)。由此可见,40岁以上员工为高韧性群体,对于组织在危机中的稳定、抗压、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2023年上半年,40岁以上员工的韧性水平也出现大幅下降,显 均低于全样本均值(分别为抗压力8.36、专注力6.52和情绪力9.80)。一方面95后员工为职场新生代,需要更多的历练和经验来打造韧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关注,特别是青年群体占比非常高的新兴行业和公司。 著低于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见图4右)。三年的考验之后,中年员工面临更大的就业挑战。目前就业市场的一个高发现象即“中年失业”,特别是在互联网等新兴企业中,员工平均年龄更下降至35岁。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关注和维稳,增加对中年员工的价值重视程度,发挥他们作为组织韧性“压舱石”的作用。 从性别角度,男性和女性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韧性指数的得分分别为25.61和25.39,差距仅为0.22,并不足够显著。但 中层管理者企业家及 管理者群体 基层管理者 员工 女 25.61 25.39 25.43 24.41 25.61 25.39 24.85 23.47 24.46 22.58 男 图5:各职级性别韧性指数得分对比 此外,进一步对比三年半前后的三个能力维度,可以看到,在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中,2020年2月,女性领导者在情绪处理能力和专注能力上都与男性领导者一致或略高,分别为 2020年2月2023年上 专注能力 2020年2月2023年上 抗压能力 2020年2月2023年上 情绪处理能力 6.526.63 7.167.17 8.778.65 9.199.09 9.959.84 女 男 10.6910.75 图6: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三年半前后三种能力均值的性别对比 10.75和7.17,而男性领导者分别为10.69和7.16。在抗压能力上,女性领导者得分(9.09)略低于男性(9.19)。到2023年上半年,女性领导者在专注能力上依然高于男性,且差距稍有拉大,抗压能力与之前变化不显著,都是男性领导者略高于女性领导者。情绪处理能力方 是结合职级与性别两个角度可以发现,随着职级的降低,男女韧性指数得分差距逐步加大。 面,女性领导者被男性领导者反超。 综上可见,女性领导者与男性领导者的韧性水平相差不大,甚至在某些时期的一些维度和指标要高于男性领导者。特别是在专注能力方面,女性领导者具有微弱的优势,在抗压能力方面,男性领导者具有微弱的优势,而情绪处理能力,两性之间随着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变化,性别差异的走向仍有待观察。 2023年上 2020年2月 25.18 23.97 中年员工群体2 (40岁及以上员工) 企业家及 管理者群体 27.03 27.45 图4:中年员工和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韧性指数对比 2 注: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包括各年龄段的一把手和高管。中年员工群体不包括一把手和高管。 06艰且益坚:中国企业家韧性指数报告(2020-2023)07 从区域角度可以看出,2020年韧性水平最高 地区。其次是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华北 从行业 对比可以看出,2020年2月企业家 传媒/娱乐/体育行业,超过27%,为唯一高 26.68 25.87 年 年 26.14 25.17 25.29 年 25.03 25.71 年 上25.36 24.65 华东 华中 华北 东北 华南 西北 西南 图7:按地域划分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的韧性 22.59 24.24 26.07 24.21 24.68 25.81 25.77 25.61 26.07 25.81 24.4 24.82 25.31 25.45 26.09 26.18 26.41 26.63 25.02 3 2020 的是华东地区,其次是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韧性水平最低的是西南地区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上半年,西南地区企业家的韧性水平强势反弹,成为CRI最高的区域,这也是唯一一个在过去三年半中企业家和管理者韧性出现上涨的 2022 我们进一步聚焦了中国四个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并分析了各地高韧性群体的占比。高韧性人群指韧性指数在28分及以上的受访者 (抗压能力高于9分、专注能力高于8分而情 绪处理能力高于11分)。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中,这一得分区间的人数占比较高。2020年2月,四大城市中,上海的管理者中认为自己具有极高韧性水平的人数占比最高,为36%, 和东北两个地区的韧性水平相对最低,尤其是东北地区,韧性水平下降幅度非常严重,这可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宏观政策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但考虑到样本分布的偏差,相关程度有待后续研究跟踪观察。 2021 2023 深圳、北京和广州占比在三成左右,分别为31%、29%和27%。2023年上半年,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认为自己保持高韧性水平的人数占比均下降至两成左右。上海和深圳极高韧性群体人数占比为21%和20%,北京和广州占比为18%和19%。3年前后数据对比显示,整体外部环境对于上海和深圳的企业家及管理者群体影响较大。 和管理者群体中,高韧性人群占比最高的是IT/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占比38%,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