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系列 中国商用车零排放转型发展研究 ——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3年度综合研究 2023年11月 版权说明 ©2023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版权所有。本书邀请了来自不同机构的专家或团队共同撰写,每位专家对于其所著部分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或转载。联系方式:info@icet.org.cn。 致谢 本书由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秘书处统筹编制,由能源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感谢联合撰写团队的付出,感谢为本书提出宝贵意见的评审专家。 关于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英文ChinaCleanTransportationPartnership,简称CCTP)是由从事中国清洁交通创新机制研究与推动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专业、共享、包容”的工作理念,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机构、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并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联合了交通、能源、气候、环境、经济多领域的一线研究机构及智库,旨在打破行业间、部门间、国家和地方之间、不同性质的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尽早实现零排放。秘书处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担任。 免责声明 书中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能源基金会的观点。能源基金会不保证本书中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不对任何人使用本书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编委会 主编安锋 副主编王雯雯王姮 评审专家丁晓华王贺武王聘玺尹航刘好德刘欢刘斌安锋赵立金钟鸣荟 主要撰稿人毛世越吕旺任焕焕杨静吴烨 张少君 张梦媛 郑亚莉 禹如杰 秦兰芝 贾术艳 贾国瑞 贾莉洁 (按姓氏笔画为序) 联合撰稿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按机构首字笔画为序) 序言 全球气候灾难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安全问题之一,气候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实现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国际应对气候灾难的重要抓手。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30/60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各行各业正在积极制定详尽的减排规划和保障政策措施,确保以上目标的达成。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保障了全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民众出行的顺畅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交通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内在需要。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向更便捷、更智能的交通模式发展,也是向更绿色、更低碳的交通方式不断转型。“30/60双碳目标”为中国交通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工作做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作为交通排放的主要贡献者,道路交通的绿色发展和零碳转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在引领全球发展。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74万辆,预计全年产销量在900万辆左右,连续9年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贡献超过60%。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链建设和市场认可度方面也取得显著成就。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屡创新高,2022年全球十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六个席位,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更是稳居全球首位。 但也应看到,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之中,仍存在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战,尤其面临着新能源汽车在商用车领域推广应用的全球性难题。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10.2万台,市场渗透率仅7%,远不及新能源乘用车发展速度。中国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汽车整体的12%左右,但其碳排放量占比却超过55%,未来商用车保有量仍有望进一步增长,商用车减排压力不容小觑。商用车作为重要的生 产资料,其运营场景复杂且运营成本敏感,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提出了严峻挑战。 2022年起,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发起了《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的编制,该项工作得到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本书为《蓝皮书》系列之一,集结了来自交通、能源等多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和零排放转型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技术路径、减排潜力以及应用场景分析,识别出商用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关注问题,以助力中国商用车加速向零排放转型。 本书是多位业内专家共同智慧的结晶。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团队、中汽数据产品与技术战略部任焕焕团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吴烨及张少君团队、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毛世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郑亚莉、杨静,以及中汽数据清洁能源研究部禹如杰团队等为蓝皮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CCTP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各位专家对报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多次讨论,秘书处协调与统筹全稿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丁晓华及钟鸣荟、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刘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尹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王聘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刘好德、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安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赵立金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欢等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评审,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组也多次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凝聚了很多人的支持、关心与理解,我谨代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执行委员会及秘书处,向本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位专家和相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 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执行委员会主任 2023年11月 摘要 全球商用车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目前年产销规模突破2300万辆,生产格局进入 稳定发展阶段。我国商用车从1956年起步至今,已经迈入结构调整期,行业保有量超过3300万辆。尽管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汽车整体的12%左右,但其对汽车碳排放量的贡献却超过55%。未来商用车保有量仍有望进一步增长,在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压力之下,商用车零碳转型刻不容缓。 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技术路径为代表的(近)零排放汽车(我国称之为“新能源汽车”)是公认的驱动汽车行业尽快实现零碳目标的主要措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9年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贡献超过60%。但相较于乘用车,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且对外部环境高度依赖,技术路径、顶层设计、产业结构等因素都对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推动商用车零排放转型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凝聚行业内共识,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组织编写《中国商用车零排放转型进程》一书。本书从政策标准演变、技术路径、经济成本核算、基础设施发展等多个维度分析商用车零排放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商用车零排放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推进商用车领域碳减排进程。本书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为市场篇、节能减排篇、零排放转型篇、基础设施篇及未来建议篇。 市场篇中,从分车型、分企业、分区域、分应用场景的角度介绍了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车型层面,轻型货车是货车电动化发展的主力,重型货车电动化增长速度最快,新能源客车的保有量及渗透率虽然远高于货车,但增速正在放缓。企业层面,商用车企业头部效应突出,货车前十企业市场份额超过70%,客车前十企业市场份额接近75%,新能源生产企业增长势头强劲。区域层面,中国不同省份新能源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前五位省份市场销量占全国的44.8%,市场销量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应用场景层面,城市物流、牵引、自卸、环卫以及城市客车五大场景是新能源市场的主要驱动。 节能减排篇中,对我国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与管理进程的演化以及重点车型排放历史与未来趋势展开论述。目前,我国商用车尚未实行汽车污染物排放与温室气体协同 管理政策。商用车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车辆的油耗控制进行管理,并按照车辆大小分成轻型商用车(整车整备质量小于3.5吨)和重型商用车(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吨)两套标准。目前,《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实施均进入到第三阶段。在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方面,中国商用车排放标准借鉴欧洲汽车排放标准而制定,于2001年颁布并实施第一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历经二十余年,中国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正在实施的第六阶段(国六)排放标准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上述标准的约束下,我国重型货车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和交通结构的优化,将成为实现货车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控制的根本措施。 零排放转型篇包括商用车零排放转型政策法规、技术路径、最优电动化应用场景以及商用车总拥有成本四大主题内容的介绍。其中,政策法规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推动商用车零排放转型的关键政策及措施(主要分为供给侧政策和需求侧政策),可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在技术路径方面,着重分析了纯电池电动、燃料电池、天然气和甲醇内燃机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并对它们相应的减碳效益进行了评估,目前分析结果表明,纯电池电动技术具有最大的减碳潜力。在商用车电动化最优应用场景分析中,通过系统的指标评估和专家打分,识别出现阶段电动化优先级较高的应用场景,包括港内/矿山短倒专用场景、城建渣土专用场景,短距离垃圾收运场景、城配/搬家为主的城市物流场景,以及集疏港短途运输场景;现阶段优先程度较低的场景主要是以中重型货车作为运输工具的场景,如仓储运输场景、干线物流场景,以及集疏港干支线运输场景,这些场景可寻求更加多元化的零排放替代方案,如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而对商用车TCO的测算表明,轻型载货车目前已经实现纯电动车型与燃油车型TCO平价。对重型车辆来说,年均行驶里程是影响纯电动车型与燃油车型TCO尽快平价的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左右,高使用强度场景的重型载货与牵引车,中使用强度的重型自卸与皮卡可实现平价;2030年左右,除低使用强度的牵引车外,均可实现平价。 充换电基础设施篇以电动商用车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及补电技术为切入点,探讨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商用车补电技术主要包括兆瓦充电、换电、光储充/换、车网互动和电气化公路等类型,商用车补电现阶段主要以兆瓦充电和换电为主,光储充/换和车网互动的应用相对较少,电气化公路仍处在发展初期。为保障充电技术发展,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充、换电标准体系。充电标准方面,目前已形成涵盖充电接口、充电系统与设 备、通信协议、电气标准等全方位的乘/商共用充电标准体系;换电标准体系也在积极建立阶段,将分乘/商用车、分场景、分阶段并行设立换电标准。据中汽数据预测,到2035年新能源商用车保有量有望达到2018万辆,商用车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208~330万台,换电站预计将达到3万座,干线物流、城际物流这类公路货运场景将逐步成为未来换电站建设的主要场景。 未来建议篇从宏观层面为推动中国商用车零排放转型更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1)分场景差异化推进商用车零碳转型:继续贯彻和推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持续推进换电重型货车的应用,以及探索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货车产品在不同场景应用的可行性;(2)持续推动商用车绿色技术创新:加强长续航、高补能效率等方面的纯电动技术突破,加强大功率、长寿命电堆及高密度储氢系统的燃料电池研发与推广,同时推进内燃机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广泛应用;(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和出台商用车积分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商用车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报废、回收、梯次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