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建设指南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2023年9月 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系电话:010-62305887 邮箱:aii@caict.ac.cn 组织单位: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牵头编写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编写单位: 北京航天云路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泰尔英福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技术(上海)软件有限公司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集商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公众号 前言 “园区经济”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园区转型发展,先后研究并发布工业互联网园区指南、工业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园区指南、工业互联网园区应用场景白皮书以及评价模型、解决方案案例汇编等研究成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园区数字底座建设、园区服务生态培育和应用标杆打造。 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巩固创新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统筹协调,围绕网络是基础、平台是中枢、安全是保障、数据是核心、标识是纽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实施标识“贯通”三年行动计划,一体推进各项工作。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通知提出的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资源、应用等七进园区的具体内容,以及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开展的园区调研,为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赋能园区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建设指南》。 指南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以及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导则(2021年)》 《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等文件,指南详细介绍了标识一体化的发展背景、建设目的和原则、建设内容、部署模式、组织流程、关键要点、保障要求等内容,并以附录形式给出了4个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应用案例。 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应用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产业界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后续我们将根据工业互联网园区的发展情况和业界反馈意见,进行持续研究,并适时修订或发布新版指南。 白皮书编写组成员: 刘巍、吴喆、刘东坡、景浩盟、录天凤、尚攀、邵小景、李海花、罗松、刘澍、王亦澎、李笑然、高琦、赵瑞龙、姚頔、徐为、黄子沛、期治博、时晓光、齐荣、肖勰、陈柱铭、刘江华、马宝罗、田美园、张绍宸、艾鹏、程名君、李康男、郑治、张杰、杨明、李云翔、樊森、高彦军、彭赛金、王佳俊、高少品、金鑫、王真超、夏青、王占辉、王超、卜理超、李文博、李程、宋腾腾、胡建伟、田驰、徐清华、郎燕、高谊、孙伟、何刚、李彪、王昱清、谭在峰、杨海涛、符石云、沈爽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发展背景1 二、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建设目标和原则3 (一)建设目标3 (二)建设原则3 (三)建设意义5 三、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建设内容6 (一)总体视图6 (二)建设模式7 (三)建设内容11 (四)建设要点15 四、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实施流程23 (一)提出需求24 (二)制定规划24 (三)启动建设24 (四)应用实施及监测跟踪25 (五)检测评估26 (六)示范推广26 五、保障要求27 (一)管理规范制定27 (二)标准体系构建28 (三)编码规范统一28 (四)安全保障机制制定29 附件30 案例一:园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二级节点建设30 案例二:园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开展产业集聚32 案例三:园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开展管理一体化36 案例四:园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开展绿色低碳39 I 一、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发展背景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平台,也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传统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极大促进了园区的创新发展。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深化应用,园区也在加速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进行建设、改造或升级,通过数字化手段,激活转型升级引擎,持续赋能产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加速园区转型发展。国家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提出要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系列政策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提出推动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资源、应用等内容进园区。地方层面,目前已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速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安全为保障、数据为核心、标识为纽带,强调数据智能化闭环的核心驱动,并在生产管理优化与组织模式变革上发挥作用。工业互联网技 术和理念可赋能园区的管理和运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为园区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标识一体化建设不断为园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通过公共标识为物理实体与虚拟资源分配唯一标识编码,实现对园区对象的逻辑定位和关联信息查询。标识一体化以标识为纽带,连通园区网络、平台、安全,畅通数据要素在园区各个环节的动态流动,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提高工业互联网园区参与方之间的对内协作能力,促进园区更好的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产业链协同治理能力,帮助园区构建更加开放的协同生态体系,打造园区标识一体化创新发展新格局。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全面建成,截至2023年9月,二级节点实现31个省 (市、区)全覆盖,服务企业超28万家;基于区块链打造的新型标识解析体系“星火·链网”建设布局进入加速期,51个骨干节点的规模化基础网络已广泛辐射所属行业和城市。自2018年起,工业和 信息化部连续五年开展标识解析试点示范项目申报,目前已入选48个标识示范项目,43个园区示范项目,形成良好示范带头作用。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标识应用逐步向地市层面、各类园区广泛拓展,通过开展园区节点建设,赋能园内企业开展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智能匹配、产品防伪溯源、碳中和服务管理等场景探索,提升园区生产效率、协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新型标识体系为园区构建可信基础设施。园区可建设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提供子链接入管理、数字身份管理、标识资源分配等基础服务能力,并可开展数据确权、可信交互、碳资产存证、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交易等服务和应用创新,打造园区数字底座及可信价值互联体系,有效推动园区公共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数据、能源数据、碳排数据的确权、定价、流转、溯源,推动数据资产化应用创新和探索。 二、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建设目标 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体系以标识为纽带、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安全为保障、数据为核心,通过人、机、物等数字对象和物理对象赋予标识,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促进各类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及智能反馈,优化园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园区管理及服务水平。同时,园区应同步开展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标识体系建设,打造园区可信价值互联体系,推动园区公共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数据、能源数据、碳排数据的确权、定价、流转、溯源,推动数据资产化应用创新和探索,助力园区参与全球价值体系。 (二)建设原则 一是园区应做好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优势和作用,以标识为纽带,打造园区数字底座,为园区以及园区企业提供标识 服务能力,以标识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链协同治理能力,构建更加开放的协同生态体系,打造园区标识一体化创新发展新格局。 二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互操作。构建园区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园区标识数据资源的标准化与协议统一,实现园区内各类对象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连通园区网络、平台、安全,畅通数据要素在园区各个环节的动态流动,促进园区内部与外部间的数据交互与共享。 三是构建开放的标识节点生态。建立开放的接入机制,允许园区内的企业、设备和平台等对象能够方便地接入标识平台。鼓励园区内的企业、设备和平台进行合作共建,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开放的合作模式,包括共享技术、共建标准和共同创新,促进园区整体的发展和提升。 四是有序推进标识一体化应用部署。园区应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业务场景,分领域、分阶段实施标识一体化场景建设,实现园区的设备设施、人员空间、管理运营的互联互通、动态监控及联动响应,以标识解析助力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应用智能、产业循环的工业互联网园区。 五是标识运营和园区运营同步开展。园区应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新模式,在园区传统运营模式基础上,开展园区数字底座、标识解析节点与标识公共服务能力等信息化运营。园区可依托标识一体化,开展园区综合服务,为园区运营、企业活动提供标识数据 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能力。 (三)建设意义 标识一体化创新园区绿色集约发展。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建立园区碳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标识解析作为关联园区能碳活动数据的入口,实现一站式信息定位、查询和追溯,充分释放碳数据价值。通过可信数据采集设备及网关,实现能碳活动数据实时采集、汇聚及核算,赋能园区构建碳数据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化监测与管控体系,实现能碳高效监测、分析、预测与管理。具体内容可参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园区指南》。 标识一体化赋能园区虚实融合发展。基于标识解析体系,赋予物理对象和数字对象唯一编码,以标识编码打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借助元宇宙的虚实交互和沉浸式体验,提升园区设计、生产、制造、管理与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提升园区内外部的协同效率,以虚实融合手段推动园区场景、模式、业态创新。打造园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园区服务模式。具体内容可参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元宇宙园区应用白皮书》。标识一体化助力园区扩大价值体系。园区标识一体化可围绕所 在地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以标识解析体系为支撑,集聚产业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链要素配置,强化园区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形成园区的健康、低碳、良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发展模式,支撑建立园区协同有机的生态体系。具体内容可参考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园区指南(2.0版本)》。 三、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建设内容 (一)总体视图 工业互联网园区的标识一体化,应以标识为纽带,打造园区数字底座,连通园区内部工厂、园区公共设施及环境要素、园区外部相关机构,对园区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汇聚、处理、分析,构建数据流动闭环,提高数据互操作,通过标识一体化驱动和标识数据赋能,形成园区内部、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政产学研用能等各产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