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2024年年报(总第57期)报告日期:2023年12月12日 要点 组长:陈卫东 副组长:周景彤成员:李佩珈 梁婧赵廷辰范若滢梁斯叶银丹刘晨 吴丹刘佩忠王静 平婧 张传捷(伦敦研究中心) 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2023年,中国经济逐步从疫情期间的非常态向常态化运行转变,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增长,新产业新动能领域继续快速成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内需不足、房地产信用风险和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前三季度,中国GDP累计增长5.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2.2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中国GDP增长5.6%左右,全年增长5.3%左右。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小幅收窄。中国经济将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预计2024年GDP增长5%左右。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短期需求不足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稳增长压力依然存在。未来,要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促改革结合起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推动国内需求持续回升,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联系人:范若滢 电话:010-66592780 邮件:fanruoying@qq.com 中国经济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年) 2023年,全球政经格局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分化中减速,国际市场需求回落。中国经济逐步从疫情期间的非常态化向常态化运行转变,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增长,新产业新动能领域继续快速成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内需不足、房地产信用风险和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前三季度,中国GDP累计增长5.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2.2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中国GDP增长5.6%左右,全年增长5.3%左右,与我们2022年底预判一致1,高于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在政策发力和市场驱动下,中国经济将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预计2024年GDP增长5%左右。未来,要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促改革结合起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国际环境中,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推动国内需求持续回升,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一、2023年经济形势回顾与2024年展望 (一)2023年经济形势回顾 2023年,中国经济逐步从疫情期间的非常态化向常态化运行转变,经济持续恢复,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长5.2%,较上年同期回升2.2个百分点。从外部环境看,地缘政经格局依然复杂多变,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巴以冲突进一步加 12022年11月30日,我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测,在基准情形下,2023年中国GDP增长5.3%。 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通胀水平高位回落,主要经济体延续加息进程,全球流动性收紧、利率中枢维持高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国内发展看,服务业供需两旺,消费和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新产业新动能领域继续加快成长,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生产投资较快增长,“新三样”出口维持高增长。与此同时,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外需减弱,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部分领域风险隐患突出。二季度恢复势头有所放缓,经济增速低于我们年初的预判。受上年基数影响,季度GDP增速波动较大,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4.5%、6.3%、4.9%。剔除基数因素看,2022-2023年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1%,与疫情前水平(2019年为6%)仍有一定差距,也低于经济潜在增速(2022-2023年收敛算法、传统算法分别平均为5.5%、5%左右,详见专题一)。为应对上半年经济新形势新挑战,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一揽子化债方案逐步落地,中央财政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货币政策进一步降息降准。这些政策带动了三季度经济景气回升,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延续恢复态势,GDP增长5.6%左右,全年增长5.3%左右,高于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四大结构性转变。 1.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无疑是2023年最大的亮点。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6.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图1),不仅高于疫情期间水平(2020-2022年平均贡献率为28.1%),也高于疫情前水平(2017-2019年平均贡献率为59.5%)。这主要是由于前期积压的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叠加供给优化、业态升级刺激潜在消费需求。与之相对,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制约基建投 资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9%,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8%,低于疫情期间水平(2020-2022年平均贡献率为50.5%),也低于疫情前水平 (2017-2019年平均贡献率为37.2%)。 图1: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度图2:近年来公共假期旅游消费情况 资料来源:Wind,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3年消费领域呈现新特点。其一,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实物消费。1-10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明显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5.6%)。旅游、餐饮、娱乐等领域表现强劲。2023年以来公共假期旅游人数及收入均明显回升,其中,中秋、国庆假期人均旅游收入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图2)。其二,居民消费更趋理性,性价比高的商品更受消费者青睐。2023年瑞幸咖啡已反超星巴克,成为中国咖啡市场份额第一品牌。大量国货品牌强势崛起。天猫数据显示,2023年“双十一”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占比超60%。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热情下降。2023年三季度,LVMH集团、开云集团(Gucci母公司)在亚太(除日本)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1%、1%,是近三年来的低点。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消费高增长是建立在上年低基数之上的,剔除基数效应后消费整体仍呈弱复苏。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放缓、资产价格下跌,居 民预期转弱、消费意愿不足。2023年1-10月,餐饮收入累计增长18.5%,但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仅为6.1%,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19年同期为 9.4%)。此外,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住房相关消费表现。1-10月建筑装潢、家电、家具等消费累计增速分别为-7.5%、0.3%和2.9%。 2.外贸出口增长动能由传统商品向新兴商品转变,新兴市场重要性提升 在积压订单释放等因素带动下,2023年3、4月份出口表现相对较好,但由于国际需求持续不振,多数月份出口同比负增。2023年1-10月,中国出口累计同比减少5.6%(按美元计,下同)。前三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率为-13%,低于2020-2022年平均21.5%的贡献率。外贸出口呈现三大结构性变化。 一是出口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显著上升。2023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前十大重点出口商品中,共有5类技术密集型产品,且排名较为靠前(表1),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22.5%,电子元件成为中国出口规模最大的商品类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出口商品规模前十位。对比来看,2018年中国出口结构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仅有3类技术密集型产品且排名相对靠后,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18.9%。同时,2023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表现好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图3)。其中,汽车出口尤为亮眼,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35%以上的超高区间。“新三样”成为中国出口增长新动能,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30.5%,远高于出口整体增速(-5.7%)。 表1:不同年份中国前10大重点出口商品变化一览 2013年 2018年 2023年1-10月 商品 金额 (亿美元) 商品 金额 (亿美元) 商品 金额 (亿美元) 服装及衣着附件 1770.89 服装及衣着附件 1586.65 电子元件* 1924.23 自动数据处理设 备* 1199.69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192.74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及其零部件* 1555.13 笔记本电脑* 1107.95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 1044.18 电工器材* 1391.28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069.82 集成电路* 837.26 服装及衣着附件 1357.45 集成电路* 877.25 农产品 793.65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135.96 农产品 671.13 笔记本电脑* 745.36 文化产品 1134.98 家具及其零件 518.34 家具及其零件 542.70 集成电路* 1106.11 液晶显示板* 358.60 塑料制品 441.75 服装 1088.23 塑料制品 353.01 成品油(海关口径) 356.09 手机* 1085.78 贵金属或包贵金 属的首饰 289.00 钢铁板材 320.14 塑料制品 849.14 注:*表示技术密集型产品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图3:不同类型产品单月出口增速图4:不同类型经济体占中国出口份额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是出口目的地结构中新兴市场重要性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前 20大出口贸易伙伴中,新兴经济体2占中国出口份额由2013-2022年的平均 27.8%上升至34.3%(图4)。其中,中国对东盟、俄罗斯、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分别为-5.3%、52.2%、8%、-3.9%,好于出口整体增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受产业外迁影响,中国与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产业链关系更加密切,东盟在中美贸易之间的中间商角色日渐凸显,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和美国进口需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图5)。这带动了中国对东盟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2023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墨西哥等经济体中间品、资本品出口增长较快。其二,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内需持续复苏、产业升级等,2023年以来,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较好,对中国出口的生产类中间品需求提升。 图5:美国进口同比增速与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相比之下,发达市场占中国出口份额下降。2023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出口深度负增,发达经济体占中国出口份额由2013-2022年的平均46.9%降至2023年三季度的34.3%。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发达 2中国前20大出口目的地分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兴经济体包括东盟、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联酋、沙特、土耳其、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智利、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上述经济体占中国出口份额为77.4%,具有代表性。 经济体工业生产疲软。2023年以来,美国、欧盟制造业PMI持续位于收缩区间,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持续下降。紧缩货币政策负面影响凸显,利率持续高企使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内投资受到抑制,私人投资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项,欧元区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总额环比增速持续下降。这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