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研究报告|宏观点评2023-12-13 创新和协调,政策转向积极 ——中央经济工作会点评 研究院 徐闻宇 xuwenyu@htfc.com从业资格号:F0299877投资咨询号:Z0011454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1】1289号 宏观事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核心观点 ■宏观政策保持积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积极。1)宏观政策基调:从去年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转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的“进”来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政策定调更为积极。2)政策合力强化:从去年的“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转向“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以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预计2024年将通过宏观政策工具创新和更强的政策合力实现“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3)货币政策表述积极:从去年的“精准有力”转向“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聚焦高质量下的扩大内需。1)9项重点工作安排中,科技创新前置于扩大内需;在举国体制带动下,关注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2)扩大内需是高质量的内需,一方面通过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另一方面政府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3)内需扩张的成本将下降,表述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以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关注财政金融改革 从风险的角度,对于房地产风险提到了“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对于地方债务风险提到“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一方面以“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在“严肃财经纪律”的状态下“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给地方财政松绑。2024年在落实“金融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开启“财税体制改革”。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金融市场波动风险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表1:2022年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 20222023 今年定性 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 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 性上升 宏观政策 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 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 子。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 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社会政策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 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科技政策 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 产业政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 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重要求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 点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20222023 工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作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1 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 2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 3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